正在查看 15 个帖子:1-15 (共 15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63387 回复 ⚑举报 

    崇鹂子
    游客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辟蠹用芸》:

    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汙,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予判昭文馆时,曾得数株于潞公家,移植秘阁后,今不复有存者。

    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荪,荪即今菖蒲是也。蕙,今零陵香是也。茝,今白芷是也。

    北宋沈括《忘怀录·芸草》:

    古人藏书谓之芸香是也,采置书帙中,即去蠹,置席下,去蚤虱。栽园庭间,香闻数十步,极可爱。叶类豌豆,作小丛生,秋间叶上微白粉汙。南人谓之七里香,江南极多。

    大率香草,只是花过则已。纵有叶香者,须采掇嗅之方香,此草远在数十步外,此间已香,自春至秋不歇,绝可玩也。

    北宋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十九》:

    芸草,古人用以藏书,曰芸香是也,置书帙中,即无蠹,置席下,即去蚤虱。叶类豌豆,作小丛。遇秋则叶上微白如粉汙(或作汗),南人谓之七里香。大率香草花过则无香,纵叶有香,亦须采掇嗅之方觉,此草远在数十步外已闻香。自春至秋不歇,绝可玩也。

    北宋王钦臣《王氏谈录》:

    芸,香草也,旧说谓可食,今人皆不识,文丞相自秦亭得其种,分遗公,岁种之。公家庭砌下,有草如苜蓿,摘之尤香。公曰:此乃牛芸,尔雅所谓:权黄华者。校之,香烈于芸,食与否皆未试也。

    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

    文潞公为相,日赴秘书省曝书宴,令堂吏视阁下芸草,乃公往守蜀,日以此草寄植馆中也。因问:芸避蠹出何书?座默然,苏子容对以《鱼豢典略》。公喜甚,即借以归。

    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三》:

    《鱼豢典略》云:芸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称芸台。

    南宋罗愿《尔雅翼·卷三》:

    芸类豌豆,丛生,其叶极芬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今谓之七里香。


     

     

    今再检验文献,发现沈括所记载的芸香草,实得于文彦博,为文彦博从四川移植到汴京。《王氏谈录》一条读不清,似乎是说:王洙家中原有牛芸一种,得文彦博所赠芸香后,两相比较,发现牛芸的香味比芸香要烈。

    文献有限,不复确考。但个人偏信,芸香即今臭草,零陵香是今广西灵香草,是合理的。

     

    搜狗截图20221020103518

    芸香草(臭草)↑

    搜狗截图20221020103600

    零陵香(广西灵香草)↑

    藏书所用,比较重要的两种香草。网络上很多文章,都在乱说。可惜灵香草没有活苗卖,产业还没有兴盛起来,要托人到广西买,臭草卖得多,但如果是盆栽,不怎么皮实

     

    @63389 回复 ⚑举报 

    正阳子
    游客

    感谢分享,这个草熏驱虫子挺不错。

    @63400 回复 ⚑举报 

    小朋友
    游客

    使人受益,多多益善。

    香草多异名,蕙,《尔雅翼》: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数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若即蕙兰杜若合称。《南方草木状》:蕙,一名薰草,即今罗勒又称佩兰,亦即先生所称零陵香(广西灵香草)是。从佩兰名字看,可能采撷佩在身上避虫增香的应用由来已久。

    @63402 回复 ⚑举报 

    小朋友
    游客

    一指兰草,一指零陵香,蕙义项凑全,附在骥尾。

    @63526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小朋友 #63400

    因为本人也种兰蕙,刚好有研究。

    ①宋代以前的兰,例如屈原时期的兰,已经失考了,今人研究可能是菊科佩兰、泽兰一类。马王堆的一个枕头里就有佩兰,农村或称作醒头草。

    ②宋代偏北宋时期的蕙,指熏草类,比如沈括所说的零陵香(零陵香其实也已经失考,只是个人认为是广西灵香草)。可沐浴熏香。

    ③南宋至元代,兰蕙的指代开始大变,已经是花卉植物。其中最重要的划分标准就是黄庭坚所谓的一幹一花谓之兰,一幹数花谓之蕙。这时开始,所谓兰蕙就是今天的国产地生兰,例如江浙一带特别喜欢的春兰,实际是兰,福建一带的秋兰建兰、广东的墨兰、云贵的朱砂兰都是蕙。今天兰花圈子里还依照黄庭坚的这个标准,只不过不常提及,更多用商品名统称为某某兰。

    @63528 回复 ⚑举报 

    修隐者
    游客

    实践出真知啊,也想咨询下各位有没有人听过鬼子兰这种草药,是一种有特殊用处的奇物,古时候用于染料

    @63535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另外:

    灵香草,因为没有活苗卖,我只买过药包,后来在淘宝买所谓灵香草种子,种出来发现是罗勒。又没有与山客懂鉴定的人验证,所以至今不确定灵香草的特点。只是大概只知道活苗如上图。叶如麻、叶对生。

     

    将三种香草的个人观察附录,以作购买研究参考:

    1、我买到的灵香草药包的味道,是一种柔软浓厚的药香。

    2、罗勒活苗的味道,是一种强烈的风油精味道,摸了之后,手指留香,全株都香,甚至泥土都香,经常吸引蜜蜂采粉。离远了不香,风吹略香。农村所谓九层塔,用来炖肉,我买的是白色花的一种。

    3、臭草,我怀疑是古代藏书芸香草的东西,如上图。青蓝色。喷水后叶面有绒毛聚成水点。沈括所谓的“秋后白污”还没验证到,不清楚标准。臭草活苗全株都香,摸了之后手指留香,离远了不香,但在密闭空间闷过确实离远了都香,但未发现如沈括所说的数十步外都香,可能是因为我的苗太小。其气味,在密闭浓烈时,会达到一种极其恶心的屎臭,淡淡的时候,勉强可称作香。过去广东人用来煮绿豆汤,类似北京的豆汁儿,用来解暑醒脑。

    4、我发现罗勒这种香草的活苗,实际是吸引各种昆虫的,可能香草类植物的驱虫性要晒干之后才发挥出来,因此怀疑灵香草、臭草的驱虫性,这个研究就比较难,首先是样本,我发现网络上,谈论这些草大家说的未必是同一个东西,异名太多。然后是驱虫的观测与衡量,也不好做。

     

    总之,抛转引玉,在这方面尤其倚重山里面的人,可惜没机会与他们交流,没法验证。

    @63536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修隐者 #63528

    或许是鬼针草?

    @63541 回复 ⚑举报 

    正音悉达
    游客

    买“古籍用驱虫芸香草”贵

    买“卤料用排草”便宜

    实际上是一种东西,买排草的叶子,杆子有的时候本身就带虫,买回来先在通风的地方放个三五天透透水汽,然后就能进书柜了

    @63564 回复 ⚑举报 

    轩辕十四
    游客

    根据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记载,零陵香和排草,貌似都是岭南那边居多,且可置发芳香醒头避秽,功效都好相似。微信图片_202210211449551微信图片_20221021144955微信图片_202210211449552

     

    @63566 回复 ⚑举报 

    修隐者
    游客

    @崇鹂 #63536

    有点可能性,给大家分享个秘法子,鬼子兰是克制蛇缠腰的特殊方法,但是需要的是古时候染布的鬼子兰。现在知道这个法子的人应该不多了,还有就是现在蛇缠腰也有特效药治疗虽说也不便宜,估计也没人去研究这个法子了。

    谁有染布的古书应该还会可能性找到鬼子兰配置。

    @63569 回复 ⚑举报 

    修隐者
    游客

    @正音悉达 #63541

    寺庙里的香我看都有驱蚊,醒神的功效加的也是这种草嘛?

    @63653 回复 ⚑举报 

    正音悉达
    游客

    @修隐者 #63569

    庙里不用这个,庙里的竹签一般加茵陈,也有加一些甘松,香茅之类的

    排草烧起来味道并不好

    @63656 回复 ⚑举报 

    修隐者
    游客

    @正音悉达 #63653

    感谢,我之前用了艾草研磨粉末试了试驱蚊倒是效果不错不过不加蜂蜜之类的也熏人

    @135029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续:

    家种臭草(Ruta graveolens L.)因去年冬,见萎靡,深剪剃头,知黄花而并未得,亦未观察到沈括所谓秋间叶上微白如粉,实际据我观察,臭草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沉绿中带灰白,春荣而冬靡。

    又2021年王锦秀等撰《植物名实图考新释》(1367页)说芸香即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亦香草,亦黄花,亦叶似苜宿,或一年生,或两年生,且中国有黄花、白花两种。

    臭草与草木樨尤其相近,但臭草的花序是伞状,草木樨的花序是穗状。


    再检古书对照:

    晋成公绥《芸香赋》:茎类秋竹,叶象春柽。(春柽可能指柽柳,春天开花,侧生穗状)。

    晋傅咸《芸香赋》:象春松之含曜兮,郁蓊蔚以葱青(春松,可能是指春天的松花)

    唐苏鹗《杜阳杂编》:芸辉,香草名也,出于阗国。其香洁白如玉,入土不朽烂,舂之为屑,以涂其壁,故号芸辉焉。(似乎在说白花一种)

    从“茎类秋竹,叶象春柽”描写的总体感觉来看,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比臭草(Ruta graveolens L.)更接近晋代成公绥的描写。


    又古籍里的“芸”字会指向多种植物。可供菜食的,有可能是指“芸薹”,焚烧香料的“芸香”,有可能是指枫树的白色汁。古人自己都搞不清楚,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作者指示的品种未必是同一种植物,防不胜防。

    据我观察,似乎晋唐的诗赋还言之凿凿,到宋代就不认识了, 开始争辩开始混乱。这种现象跟战汉间的“兰草”(佩兰,或包括泽兰一类)很像。有可能是因为唐宋几百年间,被海外香料冲击,自带的香料功能衰亡,最终在北宋迷失本真,名字也转接到其他植物,南宋争辩更甚。

     

     

     

正在查看 15 个帖子:1-15 (共 15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5 个帖子:1-15 (共 15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芸香草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