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苏崇鹂游客之前阅读敦煌经卷,发现这部书很好用。一直在找传说中的高丽刊本(最善本)《龙龛手镜》,没找到,最近仔细查了一下,发现国内所谓高丽本主要是1985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现在都绝版了,卖几百块一部。再查才知道实为日占朝鲜时期,日本人收集影出。
简介:
龙龛手镜,四卷。
辽,统和十五年前,燕台地区僧人释行均辑(997年,宋真宗时期)。辽宋时期寺僧阅读的佛书经卷尚多为唐五代以来的手抄卷,其间大量俗体字、异体字、古体字,僧人识读困难,于是编撰出这部字典。(参考统和十五年释智光《序》)
因为辽代对于书籍外流宋地的限制比较严格,所以初期只有辽刻本,宋神宗时期,宋人在俘虏身上搜获(辽重熙二年刻本,宋仁宗)一部,刻于浙江地区,始有宋刻本(见北宋《梦溪笔谈》记载)。宋刻本避讳“镜”字改作“鉴”字,称龙龛手鉴,为后世沿用(有的文章认为北宋刻本已经改换,有的文章认为北宋避讳缺笔,南宋刻本才改换)。
此书为宋人赞扬重视,元明以后实用性大减,举为无用之书。清末敦煌经洞重现以来,罗振玉等人发现其中大量疑难失考的唐宋俗杂字都能借助这部书考察,才逐渐重新研究这部书。
朝鲜刻本:
辽刻本已不存。因辽代对于朝鲜半岛的贸易限制不严,有大量佛经流往。朝鲜地区有多种版本的龙龛手鉴,但因学界交流相对较少,实际没有较多的普查研究。
1、高丽刻本
国内所谓最善本。因其序文与刻字,作“龙龛手镜”,镜字未改成鉴字,公论为保留辽刻旧貌。认为优于现存所谓宋刻本。实际上这个刻本是一个合刊本,为日占朝鲜时期,搜得金刚山榆岵寺藏残本一卷(第一卷),又得崔氏藏残本两卷(第三四卷)。于是合并影出。
此书傅增湘亦有藏本,傅死后,书籍流散,其中一部分为山西文管所收藏,1985年中华书局影出并用四部丛刊本补缺,仍然用日本所谓“高丽本”名称销售。
这本书到底是不是古刻本,前人有所怀疑,但是保留辽刻特征(手镜)无疑。
宋刻本:
现存宋刻本,因为都叫“龙龛手鉴”,所以都判断为南宋刻本(不严谨),并都定为宋高宗时期刻本(未查得何据)。有的文章通过研究“雕版宋体字笔画的三角”的出现时期和雕刻风格,认为所谓“宋高宗时期刻本”都是宋末元初刻本。
台故藏本有嘉兴府墨记,个人认为是流传有绪的比较重要的一个宋刻本,当为宋孝宗以后为寺庙收藏。可能与北宋浙刻本有一定渊源。
1、国家图书馆藏,汲古阁旧藏本。
新修龙龛手鉴,南宋刻本,四卷,明毛晋旧藏。今《再造善本》影出。
有的文章说是缺卷二,毛氏用影宋钞本配足,似误?
2、台北故宫藏,清内府旧藏本。
新修龙龛手鉴,南宋刻本,四卷,清内府旧藏。天禄琳琅记载。卷二末有嘉兴府墨记。
3、傅增湘双鉴楼藏本。
此本缺第二卷,民国时以“涵芬楼藏第二卷残本”配补,在《四部丛刊》影出(加上涵芬楼本当为宋刻五部?)。后《续古逸丛书》亦影出。
傅增湘藏本,字体更细劲,直边鱼尾,分属用纯黑框。涵芬楼藏第二卷,字体粗润,花鱼尾,线框。
4、钱谦益旧藏本,下落不明。
此本的具体信息没有查到。
中日韩,另外有明刻本、清刻本、四库本、影宋钞本等,不赘。
参考:《辽代佛学字书<龙龛手镜>考略》《<龙龛手镜>研究综述》
苏崇鹂游客如果要阅读敦煌经卷,这部书配合黄征的《敦煌俗字谱》非常好用。
后面的四库本等虽然错讹时有,但也没那么多,关键是体积小的文件好下载就好用。
整理了台故的版本,因为有重页,很怕整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多删了,调黑白很多次都不满意就没去水印。
日影高丽本比较重要,为原残原污,可惜拍摄时书籍不固定,很难裁切正。
链接: pan.baidu.com/s/1iF...A?pwd=g9hm
提取码:g9hm补一个《续古逸丛书》影傅增湘藏宋刊本,来源不明,介意勿存:
链接: pan.baidu.com/s/1cB...Q?pwd=agx1
提取码:agx1
圣经游客谢谢分享
xuanyinyaran游客感谢整理分享,收集不易,还加详细说明介绍,谢谢~~
yuntian游客阿弥陀佛
lsp游客苏老师您好!链接错误打不开了,能否再发一遍?谢谢!
lsp游客能打开,是我弄错了,对不起老师,再一次感谢您!
guozibaba游客感谢共享。
另提供如下信息:
1、https://dl.ndl.go.jp/pid/1126592/1/1
这里可以直接下载《续古逸丛书》影傅增湘藏宋刊本,为日本影印本。还算清晰。建议加入共享。
2、早稻田藏本实为清虚竹斋版,可参加如下国图灰度连接。
read.nlc.cn/allSe...2000002821
也算一个版本,有李慈銘的跋,有些价值,建议加入。
guozibaba游客@guozibaba #86214
另,看现在还有研究朝鲜刻本的,如论文《朝鲜本《龙龛》研究_袁如诗》,朝鲜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暂无下载,留个连接备查(可能是这个连接),等以后有了下载在补充:
項番
請求番号
タイトル
保存場所(館)
目録情報URI
1
別041-0006
竜龕手鑑 巻1-2
www.digital.archives.go.jp/item/3562311
2
別041-0006
竜龕手鑑 巻3
www.digital.archives.go.jp/item/3562312
3
別041-0006
竜龕手鑑 巻4
www.digital.archives.go.jp/item/3562313
4
別041-0006
竜龕手鑑 巻5-6
www.digital.archives.go.jp/item/3562314
5
別041-0006
竜龕手鑑 巻7-8
www.digital.archives.go.jp/item/3562315
kele喜歡點游客@guozibaba #86214
您好,您提供的這個鏈接,《续古逸丛书》影傅增湘藏宋刊本《龍龕》,是古逸叢書本《龍龕》嘛?
guozibaba游客@kele喜歡點 #86219
并没有【古逸叢書本《龍龕》】。古逸叢書只有26种。
guozibaba游客@guozibaba #86223
《古逸丛书》、《续古逸丛书》、《古逸丛书三编》其实为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不同出版社出的。只是以丛书体例影印刊行类似而已。
kele喜歡點游客@guozibaba #86226
哦哦,感謝您講解!所以《龍龕》的版本是怎麼劃分的呢?能否這樣劃分:高麗本《龍龕》、朝鮮本《龍龕》,文淵閣本《龍龕》,早稻田大學藏本《龍龕》?我看到幾篇俗字論文裏,徵引的字例前面就是這樣劃分的,也不知道對不對。
guozibaba游客@kele喜歡點 #86229
太专业就不知道了,自己找些文章看看吧。
崇鹂游客@guozibaba #86214
感谢提供信息,已更换。并补明影宋抄。日本国会那个也是重新复制扫描、而且很糊就没补了。
@kele喜歡點 #86229
其实只有两大系统:①高丽本(朝鲜韩国地区藏旧刊本之一)、②宋刻本。
如果要做元明清传本的研究,就很细了,我就答不上来。
这个文件夹,因为我时不时看敦煌的文书经卷,要经常用到《龙龛》,所以存了早稻田和四库的本子,下载速度比较快,比较容易翻阅查询,但如果讲版本收藏、分享,我个人是很瞧不起这些后来的版本的......就是说后面四库本、清刻本都太晚了,数量很多很多,一切书籍,一旦出现唐五代抄本、宋刻本,后面的都属于劣质复印。当然,元明清抄本里还有一些影宋抄也是比较重要,我没看这方面的论文。所以其他专家为什么会参考一些清代的刻本,我不太理解,可能就是翻宋刻,或者他们为了尽可能多的参考其他版本吧。
据上《龙龛》的版本:①高丽本(辽版后刻)②汲古阁藏宋刻(《再造》影出)③傅增湘涵芬楼藏宋刻(《四部丛刊》影出)④清内府旧藏宋刻(台故藏)
随便数数都有四部宋刻本了,刚刚还看到国图有一部影宋抄,宋版太多了,完全没必要考虑后续的版本。过去的读书人得到这其中一部,都宝贝得不得了,大家都写文章记录,台故那本乾隆都盖了好几个印。
另外还有《四声篇海》这部书,也是俗字的集大成之作,有很多字龙龛都没有,不过我用得很少。
如果是明清民国的俗字,以上的书基本又废了,建议上《字海》一类网站,方便很多。或者查现代的《中华字海》
kele喜歡點游客@崇鹂 #86240
感謝老師!您講的我就豁然開朗了,很清晰!我最近就是在寫明清俗字的小論文,您說上面的字書對於研究明清民國時期的俗字就又沒用了,是什麼原因呢?
恩县布衣游客@kele喜歡點 #86251
刻舟求剑,可得乎?
kele喜歡點游客@恩县布衣 #86366
老師您好,我是初學者,並不太了解其中的緣由,可以詳細說說嘛?
恩县布衣游客@kele喜歡點 #86385
你拿辽代的字书去处理明清或者民国时代的俗字,就好比拿着康熙字典去对照现代出版物上的用字。
恩县布衣游客其编纂初衷就是针对:辽宋时期寺僧阅读的佛书经卷尚多为唐五代以来的手抄卷,其间大量俗体字、异体字、古体字,僧人识读困难,于是编撰出这部字典。用来阅读敦煌经卷,不正是物尽其用嘛。
kele喜歡點游客@恩县布衣 #86425
了解啦!感謝老師講解!
崇鹂游客
guozibaba游客在庆应义塾大学发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 年)朝鮮高德山歸真寺有增廣刊本《龍龕》,发帖留个记号:
论文《朝鲜本《龙龛》研究_袁如诗》
據陳飛龍《〈龍龕手鑑〉研究》,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 年)朝鮮高德山歸真寺有增廣刊本《龍龕》,其書“於每部增添新字均注明‘今增’、‘已下並今增’字樣,與原書不相混淆,緣其補纂時卷帙繁富,故分作八卷七冊”,“此刊本當以今日漢城大學藏本最古,韓國澗松本與故宮博物院藏本為再版本”。漢城大學所藏本、韓國澗松藏本與故宮博物院藏本均為嘉靖本,漢城大學所藏者為朝鮮李朝明宗十八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雕刻,而韓國澗松本與故宮博物院藏本則在文定王后(朝鮮李朝明宗母后)崩后所印(參陳飛龍《〈龍龕手鑑〉研究》第28 頁)。
龍龕手鑑 8巻
dcollections.lib.keio.ac.jp/ja/kanseki/2/81
詳細情報
著編者等遼釈行均 編年代髙徳山 歸真寺 朝鮮明嘉靖42年刊(1563)形態33.1 x 23.1 cm. 7冊
小朋友游客多谢层主的共享和楼上诸位的线索。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24 个帖子:1-24 (共 24 个帖子)
正在查看 24 个帖子:1-24 (共 24 个帖子)
正在查看 24 个帖子:1-24 (共 24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