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栏为 明嘉靖时期刊本选页

唐人小集

此《唐人小集》为唐人诗集选本。此内含明嘉靖时期刊及清光绪时期江标校刊零本两套,每套各十种,包含:王勃集、杨炯集、杨炯集、卢照邻集、骆宾王集、沈云卿集、宋之问集、陈伯玉集、杜审言集、孟浩然集、高常侍集、权德舆集、严维诗集、唐灵一诗集等二十人诗文集。

此本内含十种:王勃集、杨炯集、杨炯集、卢照邻集、骆宾王集、沈云卿集、宋之问集、陈伯玉集、杜审言集、孟浩然集、高常侍集。此种可能为明嘉靖云间朱氏刊本《唐百家诗》零种(有配补)。

王勃集卷上、卷下
杨炯集卷上、卷下
补抄)卢照邻集卷上、卷下
骆宾王集卷上、卷下
沈云卿集卷上、卷中、卷下
宋之问集卷上、卷下
陈伯玉集卷上、卷下
杜审言集序、杜审言卷上、卷下
孟浩然集、孟浩然集序、序
孟浩然集卷一至卷四
题跋(王澍撰)
高常侍集卷一至卷十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初唐四杰” 之一。

杨炯,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初唐四杰” 之一。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唐朝诗人,后因久病厌世,投水死。“初唐四杰” 之一。

骆宾王,字观光,义乌人。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初唐四杰” 之一。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唐朝著名诗人。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人。唐朝著名诗人。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是唐诗革新、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方回在瀛奎律髓说道:“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故有 “唐诗诗祖” 之称。因其诗 “风格激昂,词意高俊”,有汉魏之风,故被称为诗骨。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杜审言,字必简,唐朝著名诗人、官员。杜审言是诗人杜甫的祖父。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盖山人,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阳人,又称 “孟襄阳”,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属于山水田园派。孟浩然年轻时曾游历四方,故后人称他孟鹿门、鹿门处士。

高适(别称:高常侍),字仲武,号达夫 ,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 刊印信息

    明嘉靖时期刊本(有配补)
    此本玄、弘字等未避讳

  • 形制尺寸

    十行十八字,框 13.3x17.7 厘米,白鱼尾(补抄为黑鱼尾)左右双边

  • 钤印序跋

    王澍跋(后钤:天官大夫虛舟
    槜李天籟閣子京 [1] 感谢张鸿鸣对此版本的意见:其上元明人藏印皆不确(项氏印不真,舜举是元人钱选,焉有明本有元人印之理),王跋亦不真,当是书贾作伪欺人之物。
    韞岑藏書張士彥印袖西
    吳純恭印子安[2] 此两印或与陈独秀有关联。据敏华的意见这就是陈独秀先生(化名)的印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参考鉴定

    感谢 张鸿鸣、敏华 对此书版本提供参考

  • 刊印信息

    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1895)苏州元和江氏灵鹣阁刊本

  • 行款版式

    十行十八字,左右双边,黑口单鱼尾

  • 钤印信息

    抱經堂藏、好讀書、天津市人民圖書館藏書之章、汪士鍾印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文件夹

    唐人小集

  • 文件格式

    PDF 高清(嘉靖本)+普清(光绪本)
    PDF 文件包含分卷书签

  • 原色版文件大小:917M
  • 黑白版文件大小:47.4M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文件质量
综评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1
文件质量
1
  yasr-loader
10 回复
  1. 宁芙外史
    宁芙外史 说道:

    每套各十种,包含:王勃集、杨炯集、杨炯集、【“杨炯集、” 为衍文】卢照邻集、骆宾王集、沈云卿集、宋之问集、

    此本内含十种:王勃集、杨炯集、杨炯集、【“杨炯集、” 为衍文】卢照邻集、骆宾王集、沈云卿集、宋之问集、陈伯玉集

    回复
  2. 旧曾谙
    旧曾谙 说道:

    未曾君,我受到先生启发,查了一下台北故宫善本书目,根据收录诗人和各集卷数,觉得台北故宫所藏另一套 “明正德间刊唐十二家诗集” 应和先生提到的 “明嘉靖間刊唐十大家詩集” 及此华盛顿大学藏本有版本上的关联。我现在连不上台北故宫网站,但根据这里
    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62/5c.html
    提供的《王勃集》卷首低清图,比较版面细节,似与华盛顿大学藏本同出一版。
    另外,陈铁民先生在《王维集校注》附录的《王维集版本考》中,提到北大图书馆所藏的一个明刊《唐十二家诗》本,所收除此本十家外,多《王摩诘集》和《岑嘉州集》,并称 “各集均十行十八字,板式亦同,唯一的差异是:王、孟、高、岑四集版心无鱼尾,其他八集则有单鱼尾。除抄补总目外,卷内无任何《唐十二家诗》的标志,故可分可合,合之为《唐十二家诗》,分之可作别集单行。十二家集中,有的是据正德、嘉靖间的十行十八字本唐人诗集翻刻的,有的则是利用这些诗集的旧板重印的,所以卷内无《唐十二家诗》之标志”。对北大藏本版心情况的描述,正与华盛顿大学藏本合,陈先生还提到张允亮《故宫善本书目》和《西谛书目》亦著录有各集卷数同北大藏本的十二家唐诗(《故宫善本书目》所载应即前述台北故宫藏本)。
    我觉得,华盛顿大学藏本、台北故宫藏 “明嘉靖間刊唐十大家詩集”、“明正德间刊唐十二家诗集”、北大藏《唐十二家诗》等几个明十行十八字本应该至少有很密切的关系,某些集很可能是同一版所印。我现在倾向于未曾君当时本有这么一套书的意见,认为这十二家诗集常合在一起,华盛顿大学藏本缺王岑二集,台北故宫 “明嘉靖間刊唐十大家詩集” 亦缺其中二种,故随所存家数命名。
    以上很多是在未作具体比较的情况下,根据著录进行的推测,故难免有错误和遗漏,对版本翻刻情况等也不了解,请未曾君和书友指正。

    回复
    • 未曾
      未曾 说道:

      补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十大家集》(故善 006443-006459)以供对比研究
      唐十大家集. 十种. 四十二卷. 明嘉靖时期刊本. 普清
      下载链接: nx.shuge.org/wl/?i…3kZcHs1vXk

      感谢提供相关信息。继续查阅发现,确实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著录一套明正德时期《唐十二家诗》(未公布数字文件)

      回复
      • 旧曾谙
        旧曾谙 说道:

        感谢先生整理上传,经比对各集,确与华盛顿大学藏本同版,唯于十二家唐人集中,“唐十大家集” 缺杨炯卢照邻二种,而华盛顿大学本缺岑嘉州王摩诘二种且抄补卢照邻集。
        又,国图公布的郑振铎旧藏 “唐八家诗”,
        mylib.nlc.cn/web/g…7d72035310
        亦为同一版本,缺沈云卿宋之问王摩诘岑嘉州四种。
        台北故宫藏 “明正德间刊唐十二家诗集” 根据现有信息,也很有可能是同版,但未公开不敢妄断。

        举《王勃集》首页为例:
        华盛顿大学本见本网页顶部选页图,“唐十大家集” 本见先生上传文件第 289 页,“明正德间刊唐十二家诗集” 本见前贴所引
        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62/5c.html
        “唐八家诗” 本见
        mylib.nlc.cn/syste…733683/1/2
        各本第七行 “目有” 二字,第四行 “春秋” 之 “春” 字,第五行 “坎壈” 之 “壈” 字,残缺情况均相同(“唐八家诗” 本 “目有” 二字似经描修),再比较页面其他细节,可知是一版所印。

        窃以为,这一系列明正嘉间刊十行十八字的十二家唐人集,确实常以整体或其中一部分的形式共同流通,其中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伯玉、沈云卿、宋之问、杜审言八集版心有白鱼尾,而王摩诘、孟浩然、高常侍、岑嘉州四集无鱼尾,藏家各以所得种数命名为 “十二家”、“十家”、“八家” 等,但刊刻者是否自有命名尚未见确据,供未曾先生和大家参考。

        回复
  3. 旧曾谙
    旧曾谙 说道:

    未曾君,多谢整理此书,我近来正读高适集,用到这个明本,就浅见补充一点相关的版本信息。
    书中的末两种,《孟浩然集》和《高常侍集》,版心样式与其他几种不同,似乎不是同一系列的刻本。我查了一下,这两部应该就是傅增湘先生所称的明正德十行十八字本(其中《孟浩然集》应即《四部丛刊》影印本的祖本),但各家著录常只称为明刻本,估计也是认为无法排除嘉靖本的可能。未曾先生著录为疑嘉靖本,我认为是很审慎的,也很赞同。
    《高常侍集》此本分体编排,末卷倒数第二页《罢职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中的两处墨丁,正与国图藏影宋抄不分体本《高常侍集》空格处相同,再参考诗文序次的继承痕迹,可知此本(或其祖本)源出宋不分体本,经分体重编并补阙诗(所补中有误收,并在重编时遗漏《淇上别业》一首)。
    此本与影宋抄本突出的相异处,如卷六第五页《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登顿驱征骑” 一首置于第三(影宋抄及敦煌写本均置于第一,可知古本如此),又如卷五第七页《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饮醉欲言归【】【】,门前驷马光照衣” 墨丁位置(影宋抄作 “【】【】饮醉欲言归”,考虑版本源流及用韵,应以影宋抄本为是,此后明刻诸本或作 “饮醉欲言归剡溪”,疑为就此以意增补,非别有据),多与明铜活字本《高常侍集》及后出诸本合,可作为判断同一系统版本的线索,亦可见此本对其后版本深远的影响。
    我觉得,现存高适集全秩,当以影宋抄本为第一(日本大东急纪念文库尚有宋刊残本,不得见),而刻本全秩,版本价值当以此本为首。限于学识闻见,所述有不当之处还请未曾君和书友指正。

    回复
    • 未曾
      未曾 说道:

      感谢 @旧曾谙 参与讨论此本
      以前我以为此书是几个唐人集的零本(明正德至清初)拼凑而成。
      这几天我翻台北故宫博物院发现有一套《明本唐十家詩集》与此书大致相同(其著录为:明嘉靖間刊唐十大家詩集,故善 006443-006459)
      其中与此本差异是补抄的一种,补抄的为:卢照邻集,台北故宫的刻本为:岑嘉州集
      我在想是不是当时确实有这么一套书。稍后我补充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本子给你。其中你提到的《高常侍集》也是如此
      对比一页
      i.loli.net/2020/…BUswhT.jpg

      回复
      • 旧曾谙
        旧曾谙 说道:

        先生的发现很有价值,我本也认为此本系拼凑而成,但台北故宫藏本是我之前未见的,正如先生在对比页中指出的,两处所藏《高常侍集》无疑为同一版本,若除补抄外其余各集亦多一致,将很难用偶然来解释,确很可能本就是一套书。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点评吧!

回复 任行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提示:
如果你需要咨询其他问题,建议你从下面选择一个版块创建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