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纪

此《普法战纪》由清代王韬辑撰。全书共分十四卷,记叙 1870 至 1871 年普法战争事。作者根据张宗良口译资料以及何玉群、梅自仙、陈蔼廷等译述文献、各种日报所载资料,“荟萃贯串、次第前后、削伪去冗、甄繁录要”,依时间先后汇编而成普法战争实录。此为清同治十二年香港中华印务总局活字排印本。

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的伟大斗争,是世界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根据目前所能查阅到的资料,中国人对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最初的零星接触,也正是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中国最先报导巴黎公社斗争的,是香港的《华宇日报》、《中外新报》等报纸。普法战争爆发后,刚从欧洲游历归来的王韬与擅长外语的张宗良等合作,“午夜一灯,迅笔暝写”,译撰了大批报导,交这些报纸发表。一八七一年,王韬将这些报导汇集起来,并补充以其他资料,编成《普法战纪》十四卷,刊刻发行。[1] 摘录自:《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传播》作者: 姜义华编 此书第一次排印为活字大版,仅十四卷(此本),重版时增加六卷为二十卷。

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普鲁士帝国与法国之间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议和和善后事宜,还分析了战争胜败原因及对战后国际形势的预测。为了让读者对普法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不惜篇幅详载法国七月王朝的政府首脑发孚 (今译法夫尔)、爹亚 (今译梯也尔)、普鲁士首相俾思麦、普鲁士参谋总长毛奇这些 “矫矫不群者” 的事迹。王韬在《弢园老民自传》中称此书 “虽仅载二国之事,而他国之合纵缔交,情伪变幻,无不毕具。” 山川地理,民俗风气,政治制度,亦无不备载,“于是谈泰西掌故者,可以此为鉴”。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书中对巴黎公社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书中还注意区分 “君为主”、“民为主” 和 “君民共为主” 这三类政体,并准确地指出君为主的俄罗斯、普鲁士称帝,西语曰 “恩伯腊” (即 Emperor),民为主者称总统,西语曰 “伯理玺天德”(即 President),君民共为主者称王,西语曰 “京”(即 King),这种译名方法影响深远。书中还第一次翻译了法国著名的《马赛曲》,堪称汉译法文诗最早的一首。该书还体现了王韬欲以 “人事” 来应天变的思想。他认为法国之败是由于忽略了历史的趋势,忽略了普鲁士的兴起和本国的衰弱,但是失败可以成为转败为胜的关键,只要法人能 “准天道而权诸人事”。(邹振环:最早由中国人编译的欧洲战争史)

前序(王韬撰)、后序(王韬撰)、陈桂士序、邹诚序、张宗良序
地图、凡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程钱征跋

卷首题:南海 張宗良 芝軒 口譯、呉郡 王韜紫詮 輯撰

王韬(1828 年—1897 年),原名王利宾,字兰瀛。后改名为王瀚,字懒今。为躲避追捕改名王韬,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 “长毛状元”。苏州长洲人。清末学者、维新思想家、文学家、报人。

张宗良,字芝轩,广东南海人。香港圣保罗书院肄业。1870 年代初期任《香港近事编录》主笔,并助王韬译撰《普法战纪》,不久任香港华民政务司书吏。光绪三年(1877 年)十一月随何如璋出使日本,任翻译官。光绪六年(1880 年)十月卸任。黎庶昌出任驻日公使期间,复于光绪八年(1882 年)正月任翻译官,两月后离任赴美。

中华印务总局,香港印局之一,已执笠。由黄胜同王韬主理。印务之设,所费不菲,由香港贤达参股,并为值理。在香港上环和中环之间的坚道(Caine Road)上,也就是老英华神学院的院子里 [2] 感谢 @正牌瞎溜达 补充说明 。后搬去荷李活道廿九号 [3] 英华搬到般咸道后,将印厂设备卖给了王韬并且因其中的代客铜模铸字生意搬动费时,允许他暂用此地继续经营了几个月,直至迁到同年迁到荷里活道。。局创于同治十二年正月,时一八七三年。主要要务有三,印唐番书籍,出版循环日报 ,以及印告白。除此之外,亦有出售铅字。所印书籍,如王韬普法战记、湛约翰英粤字典、邝其照华英字典。

  • 刊印信息

    清同治十二年(癸酉 1873)中华印务总局活字排印本
    牌记题:同治十二年歲次癸/酉秋七月中華印務/總局活字板排印

  • 责任人信息

    清代 王韬 辑撰,张宗良 口译

  • 行款版式

    八册。半叶框 18.5x13 厘米,十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

  • 序文信息

    前序:同治十年歲次辛未六月二十二日吳郡王韜序於香海
    后序:吳郡王韜再序於天南遯窟
    陳序:同治十有一年龍在壬申重九前一日新會陳桂士拜序
    邹序:同治十二年歲次癸酉中秋節番禺夢南氏鄒誠序於羊城西偏之夢覺樓
    張序:同治十年歲次辛酉秋七月下旬南海張宗良芝軒識於萬柳堂西窓

  • 题跋信息

    同治十二年歲次癸酉五月望子壻烏程錢徵跋
    书名页:壬申冬徐三庚題 普法戰紀

  • 钤印信息

    京師圖書館藏書記

  • 收藏来源

    此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图源[4] 此数字资源为中法文化交流中,中国图分享给法国图,公布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

  • 版权协议

    未知(谨慎使用)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或反馈此页 内容

  • 文件夹

    普法战纪. 十四卷. 清. 王韬辑撰. 张宗良口译. 清同治十二年中华印务总局活字排印本

  • 文件格式

    PDF 高清+
    PDF 文件包含分卷书签

  • 灰度版文件大小:2.11G
  • 黑白版文件大小:141M

初步评估

版本价值
文件质量
综评

读者评价

版本价值
1
文件质量
1
  yasr-loader
14 回复
  1. xiaopengyou
    xiaopengyou 说道:

    一本《香港報業雜談》擇錄引述《黃勝平甫公簡史》,提到 “一八七二年,公同好友王韜合辦中華印務總局,翌年在港籌辦創刊循環日報,同年,公被港督堅尼地爵士委為華人事務所委員,輔導歐人進修中文,並甄別他們的中文程度。”
    或供參考

    回复
  2. 正牌瞎溜达
    正牌瞎溜达 说道:

    关于 “中华印务总局……局初址不明,后尾搬去荷李活道廿九号” 这句。这个 “局初址” 在香港上环和中环之间的坚道(Caine Road)上,也就是老英华神学院的院子里。英华搬到般咸道后,将印厂设备卖给了王韬并且因其中的代客铜模铸字生意搬动费时,允许他暂用此地继续经营了几个月,直至迁到同年迁到荷里活道。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点评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提示:
如果你需要咨询其他问题,建议你从下面选择一个版块创建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