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南州牧游客——
元 趙孟頫 百祿圖 卷、清 艾啟蒙 百鹿圖 卷
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官网,然后拼接而成,最终约20000x2000像素
图片内容:
【1】元 趙孟頫 百祿圖 卷(故畫001503)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历仕元世祖至武宗、仁宗、英宗四朝。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很有名的人,不多说了。
作者行書款識:至大二年春日畫。子昂。印記: 趙孟頫印、趙氏書印
故創作時間為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技法:工筆,披麻皴
圖卷描寫鹿群徜徉於山水間,或飲水,或對望,各具姿態。「鹿」與「祿」同音,寓意官祿。畫中松樹代表「長壽」,山水間並點綴表徵祥瑞的靈芝與罕見白鹿,整幅畫充滿吉祥的寓意。畫面青綠色調乾淨明亮,松樹與岩石的畫法,很接近清宮畫家方琮為郎世寧〈畫青羊〉所補背景,顯示此作與清代宮廷畫風的關係。
【2】清 艾啟蒙 百鹿圖 卷(故畫001735)
艾啟蒙(Ignatius Sichelbarth,1708-1780)波希米亞(今捷克)人,一七三六年入耶穌會。乾隆十年(1745) 奉旨進京,最初僅在養心殿造辦處畫畫行走,後入值如意館,受業於郎世寧。艾氏擅長人物肖像、鳥獸,畫法與郎氏相近,乾隆二十七年(1762)與郎氏、王致誠(Jean Denis Attiret,1702-1768)同繪「得勝圖」銅版畫稿。 三十二年(1767)以精於繪事,授以奉宸苑卿。七十壽辰乾隆帝賜綢六匹,御賜「海國耆齡」匾額。四十五年(1780) 卒於北京,依郎世寧之例,贈侍郎銜。与郎世宁、王致诚、安德义合称四洋画家,形成新体画风,对当时宫廷绘画有一定影响。
作者楷書款識:臣艾啟蒙恭繪。印記: 恭畫
技法:寫意,披麻皴,苔點。鑑藏印記: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等
圖中描寫塞外風光,滿山遍野丹楓、黃葉與綠松。群鹿遨遊於坡陀林川之間,或低頭吃草,或群飲於湖畔,或行走,或游水,或跪臥憩息,或奔跑,抵角而鬥。畫中所繪麋鹿亦稱梅鹿,百有多義,鹿與「祿」諧音同,為吉祥祝壽之意。繪鹿毛利用西洋技法色彩明暗層次表現質感,鹿腳輪廓筆調較為柔弱。由風格來看,群鹿出自艾氏之手,而山水樹石則為中國宮廷畫家所作,屬於「中西合璧」合筆之作。
——
链接: pan.baidu.com/s/1MU...EIHxBAB4zA 提取码: 5678
Len游客果断收藏,谢谢大神
dxx游客感谢楼主。还一个 明人百禄图卷 绢本设色 45.6x290 故画001659,楼主若有可以也分享吗?
dxx游客给楼主分享的图编了我习惯的标题,需要的可改名。
元 赵孟頫 百禄图卷 绢本设色 51.5x417.6 台北故宫博物院 故画1503 点缀表征祥瑞的灵芝与罕见白鹿。青绿色调干净明亮,松树与岩石的画法,很接近清宫画家方琮为郎世宁〈画青羊〉所补背景。
清 艾启蒙 百鹿图卷 纸本设色 42.5x423.7 台北故宫博物院 故画1735 所绘麋鹿亦称梅鹿。鹿毛用西洋技法色彩明暗层次表现质感,鹿脚轮廓笔调较为柔弱。群鹿出自艾氏之手,山水树石为中国宫廷画家所作。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4 个帖子:1-4 (共 4 个帖子)
正在查看 4 个帖子:1-4 (共 4 个帖子)
正在查看 4 个帖子:1-4 (共 4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