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8090 回复 ⚑举报 

    libangmin
    游客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亦称《华严经随疏演义钞》、《随疏演义钞》、《演义钞》等。佛典注疏。唐澄观述。九十卷。是对自著《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的疏释。分四部分:(1)“总序名意”,解释《华严经疏》的“自序”;(2)“归敬请加”,解释《华严经疏》的“归敬序”;(3)“开章释文”,解释《华严经疏》的正文;(4)“谦赞回向”,解释《华严经疏》最后的一首流通偈。前九卷是对《华严经》思想及华严宗教义的概要解释,其所著《华严经疏演义钞》三十卷,即由此构成。此书是澄观华严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见载于明版诸藏及日本《大正藏》。

    澄观法师(738—839),唐代高僧,被尊为华严宗四祖。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澄观法师身高九尺(约二百七十四公分),眼睛有重瞳,重瞳就是有两个瞳孔,就是两个眼仁,也就是两个眼珠。白天看他不怎样,和普通人一样,但在晚间看他的眼睛,就有一种光明射出来。他的双手过膝,很长的。凡是两手长过膝盖的人,这样的人都属于大贵人,这是一种奇特相。他有四十颗牙,我们普通人则只有三十二、三十四,或者三十六、三十八颗牙。佛有四十颗牙,那么这位法师的牙齿和佛是一样底色的。他读书非常快,七行俱下,他这么一看,以我们看一行的时间,他可以看七行。
    等到他圆寂之后,在中国和印度的交界处,有一位阿罗汉,见到有两个很年轻的菩萨,在虚空里头走。这位阿罗汉有神通,他就用神通令这两位青衣的童子,也就是这两位年轻的菩萨,不能走了,问他们:“你们是谁?到中国做什么去啊?”这两位说:“我们是北印度文殊堂神,到中国五台山去请华严菩萨的牙齿,回到我们的国土去供养。”这位阿罗汉一听,说:“哦,是这样,那你们可以去了。”两位青衣童子走了之后,这位罗汉以后也到五台山去,就对着一般人说他见到怎么样的一个境界。这时人们就把澄观法师的棺木打开来,一看,果然他两颗牙齿没有了。这两颗牙齿就是被两位年轻菩萨请去供养了。所以在佛教里,一般人都知道这位澄观法师,是华严菩萨的化身。
    华严四祖澄观法师,早年四处参学,融会各家宗说。后大力研习、弘扬华严,讲《华严经》达五十遍,以法藏华严正统思想传承者自居。其大力批驳慧苑学说,继承法藏的五教判释与十玄缘起说,并加以发挥;其著《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对《八十华严》进行注疏,与法藏法师的《探玄记》并称《华严经》注释之双璧;其力主法藏《探玄记》中所列十玄明法界无碍思想有次第故,将之与智俨所列十玄相对,而成新古十玄之说;其在杜顺《华严法界观门》中所立三观基础上加以延伸,而成四法界说,完善法界无碍说思想体系;其主张心外传心,无异于教,会通南北二宗,统归顿教之下;其力主经典教理和观行体验相结合,而使中国佛教走向了诸宗融会禅教一致的道路。由于澄观法师的大力弘扬,于是华严一宗,得以复盛。
    澄观大师一生,身历九朝,先后为七帝(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讲经,为七帝门师,受赐的封号有“教授和尚”、“镇国大师”、“清凉国师”、“僧统清凉国师”、 “大统国师”等,一生备极尊荣。

    此书静嘉堂所藏有:宋绍熙元年刊(开源寺)版和南宋刊版两种版本。

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 个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求静嘉堂宋本《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唐)释澄观[撰], 感谢先生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