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17 个帖子:1-17 (共 17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7567 回复 ⚑举报 

    游客

    我是第一次接触古籍。①很多字都不认识,问一下有没有什么字典,或者其他解决办法。 ②文章中句子意思无法理解怎么办,如何确定自己正确理解文章意思

     

    @7569 回复 ⚑举报 

    清零
    游客

    建议先从初高中文言文选段看起,配合练习册。

    @7604 回复 ⚑举报 

    游客

    @清零 #7569

    初高中课本的选段我还可以理解的,但是古籍里面的我连有些字认不出,因为初高中的课本都是简体字。该怎么办呢

    @8829 回复 ⚑举报 

    学子
    游客

    君可以先从阅读正体字 报刊 开始,例如港澳台等的报刊,电子版也可以.康熙字典是其中的工具。仅供参考!

    谨至 敬意!谢谢!

    @8831 回复 ⚑举报 

    三河冯威
    游客

    @阮 #7567

    建议先读民国,再读清,再读明,倒着读。

    @12242 回复 ⚑举报 

    唐象
    游客

    这天底下,哪有什么速成,秘诀的事。如果说有,那就是老实。

    古籍研习,第一个关卡,就是繁体字。甚至很多不认识的字。并且对于内容,更是无法切入。

    古籍的研习,是一个很漫长的事情,尤其是珍稀古籍,很多都是前人未曾走过的路,甚至没有任何老师可以带,在身旁指导。这是一条孤独的路。

    就我个人经验来讲,推荐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把古籍数字化。然后亲自去校对。

    一来,最终可以成为一个成果。二来,在数字化过程当中,自己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去认识。去熟悉这个语法风格。

    就好像两个人交流,刚开始的交流,肯定走不到心里去,但你至少得天天见这个人,天天去熟悉。日积月累,慢慢就会加深了解。

    古籍也是如此。关键在多接触。这些繁体字等等,虽然是门槛没错,但慢慢积累多了,自然可以跨越这个门槛,达到与作者慢慢心领神会的一种效果。

    有人讲了,现在都有 OCR 了,并且识别率那么高,甚至不需要人去识别和校对了。那我们去手打还亲自校对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有意义。机器 OCR 完和校对完,这本书现在马上扔给你,你能看懂意思吗?你能把这本书融会贯通吗?

    跳过了前面这些环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你把他变成简体字,整个意味早就失掉了。

    是人去读书,人才是书中精神载体的最终意义。而不是书,也不是 OCR。

    但是,这个过程却是漫长的。所以也没有什么速成和捷径。

    还有一点呢,就是从易到难。就像考试答卷一样,先回答最简单的送分题,再慢慢去攻克难点。有些生僻字认不出来,真不用着急。可以先放一放。有些意思无法理解,也不要紧,同样放一放。

    很多时候,第一遍通读完,第二遍回头再看的时候,当时认不出的字,当时不能领会的意思,后面就能够领会了。

    一本真正的经典,是足够一辈子去读的。

    所以,请忘掉 OCR,忘掉人工智能这些玩意儿。这样也许对真正的古籍研习会有较大的帮助。

    @12321 回复 ⚑举报 

    gsyrzjy
    游客

    字典:汉典、异体字字典、国学大师字典,一个比一个强大,尽够用了。还有许多其它在线字典。这些都搜得出来,我就不列网址了

    @12322 回复 ⚑举报 

    gsyrzjy
    游客

    文意:当然首先要看白话文翻译、古人注疏。但是白话文翻译、古人注疏确实有错的,需要你另外理解。那么你的理解、别人的理解,谁正确,这要看证据,如果都没有证据,那就只好共存,但古人老大,你老二,今人老三。

    @12323 回复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2322

    现代的白话文翻译,基本和没说一样,很少能看到把字解透,把理说透的,关键的地方都是原字原句的照搬,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我以为,解读古籍重点在一个“解”字上,古人惜字如金,每一个字都有实在的意思,而解字就要看平时的积累,岁月的沉淀了,我们往往忽视了岁月的力量,一个人年纪越大,对事物道理就会看得越明白,开始有了智慧,慢慢的明白了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的道和理,而古人的书都以道和理为纲要,所以在阅读古书的时候会有心灵的碰撞和共鸣,找到这份共鸣,我觉得大致就差不多了。

    @12350 回复 ⚑举报 

    唐象
    游客

    虽然老生常谈,但我想可能是: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2367 回复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2323

    共鸣的情况是最好的了,这是绝大多数情况

    @12368 回复 ⚑举报 

    gsyrzjy
    游客

    @唐象 #1235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哈哈,我小时候不懂这句话,心想一句话明白就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干吗要读一百遍,为什么不读一万遍?后来懂了,原来这讲的是文言文,有大量的省语、歧义、暗示,想的时间长才会想到一些过去没想到的东西,相当于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道理。白话文不存在这个问题,白话文不需要读百遍

    @12369 回复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2368

    白话文真是太白了,没有嚼头😀

    @12431 回复 ⚑举报 

    南柯
    游客

    看不懂就不必看了,不要难为自己。

    @12546 回复 ⚑举报 

    游客
    游客

    关于白话文的问题     这一篇来自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论文可供参考

    以下

    链接: pan.baidu.com/s/1S8...ZoGU_H-nGA
    提取码:7777

    @12566 回复 ⚑举报 

    gsyrzjy
    游客

    白话文还用论吗?白话文没读懂,一定是作者自己都不懂。但文言文没读懂,就可能是读者的问题了

    @14738 回复 ⚑举报 

    游客
    游客

    論  【說文】議也【玉篇】思理也【廣韻】說也

    我们当然要论白话文了

正在查看 17 个帖子:1-17 (共 17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7 个帖子:1-17 (共 17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正确解读古籍的办法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