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5 个帖子:1-5 (共 5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36534 回复 ⚑举报 

    求证
    游客

    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罗汉,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宣和画谱》

    ▲《十六罗汉图》日本高台寺本(局部)

     

    1757年,乾隆二度南巡,驻跸于杭州的西湖行宫。和六年前一样,在圣因寺瞻拜其祖父康熙的“神御龙牌”后,细细欣赏雍正年间入藏寺中的贯休作品《十六罗汉图》。

     

    观看画作之时,乾隆萌生了新的想法:尊者原名号、名次沿用旧译,有异于当时《梵经》所定名号,于是决定亲自为这组罗汉排列次第,重译名号,各题赞辞,然后归还寺中,令寺僧珍护。之后,他又命宫廷画师丁观鹏敬摹一本,带回宫里收藏。

     

    经过乾隆御定的十六罗汉位次,成为清代中后期宫廷画师创作和宫廷文物著录的新标准。

     

    实际上,乾隆所见,大加赞赏的十六罗汉,只是根据真迹所刻的石刻本。虽是石刻作品,但却是后世传本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线索。

     

    贯休的《十六罗汉图》为何如此重要?画作背后,又承载了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

    ▲贯休《十六罗汉图》西湖圣因寺石刻本

     

    唐末、五代之际的高僧贯休,以所画“奇貌梵相”的《十六罗汉图》在画史上享有大名。贯休,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人。

     

    贯休七岁出家,对经书熟读成诵,有过目不忘之能。唐天复年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擅长作诗,有《禅月集》存世。“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是他所作之句,因而时称“得得和尚”。

     

    贯休尤其擅长绘画,因为他有“禅月大师”的名号,所以所画罗汉被称为“禅月式”。他笔下人物往往高鼻深目,有一定的胡人相貌特色,被称为“梵相”。

     

    《十六罗汉图》正是贯休“禅月式”罗汉图的代表作。


    ▲(传)贯休《十六罗汉图》日本高台寺本

     

    传为贯休的《十六罗汉图》卷轴画版本众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日本高台寺本版本。该版本作品为南宋时日本泉涌寺祖师,日本留学高僧俊芿从中国带回日本。

     

    有研究员认为,此作实为一套《十八罗汉像》的残本,因为刚好留存了十六轴,所以常被当作贯休《十六罗汉图》来看待。

     

    此组作品最初传为贯休所画,但经过研究,学者一般认为这套《十六罗汉图》是宋人所作的摹本,而非贯休真迹。

    ▲日本高台寺藏本《十八罗汉像》之二尊

     

    而四川发现的鸿禧堂藏麻布本《罗汉图》,则被认为是贯休较为可信的真迹之一。

     

    参照文献和高台寺本来看,这幅画应是《十六罗汉图》中的一件,鉴定工作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新完成。

     

    他指出,这幅画所用材质不是绢本而是麻布,制作十分精良,先经过捶打使得纤维平展,又涂以蛤粉、胶等材料,使之柔韧、易于作画。这幅作品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卷轴画。杨新称,它曾被绷在木板上,观之有壁画一般的宏伟气度,可能曾被供奉于寺庙中。

     

    画中罗汉为半跏趺坐(即只有一条腿盘起),胸膛半袒,一手隐于僧袍后,一手自然搭在膝盖上。他目光看向画面左下方,双眼炯炯有神,嘴巴微抿,作沉思状,可能是十六罗汉中的罗怙罗尊者,即沉思罗汉。他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能以沉思修行。

    ▲贯休《罗汉图》麻布本

     

    贯休笔下的罗汉,骨相清癯,神色沉静,一派不怒自威的尊者气度。他用线颇有骨力,衣纹劲道流畅,坐具的木脚则转角嶙峋,体现出对于不同质感的表现能力。

     

    画中人物的造型准确,对于皮肤褶皱、毛发、人物重心位置等都有十分精准的把握,仿佛写生之作,但人物又高鼻深目,耳垂拉长,并非世俗之人的面相,贯休自称是梦中所见。虽为“梦见”,但是根据画面来看,贯休本人所积累的扎实的绘画能力是不可忽视的。

     

    这幅画中表现的罗汉与日本高台寺所藏之一十分相似,造型、乃至人物大小都非常相似。但是麻布本的造型更加精准,神情更加生动。所以说,高台寺本很可能是依据麻布本所临摹,可以视作他风格的传承。

    ▲左图:贯休《罗汉图》麻布本 右图:贯休《十六罗汉图》日本高台寺本

     

    时至今日,各大庙宇都常见罗汉塑像或画像,那么,什么是罗汉?

     

    “罗汉”一词来自于梵语,是“阿罗汉”的简称,意指极尽智慧,堪受世间供奉之大圣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往往作为佛法的弘扬者和守护者而存在。在寺庙中,其塑像也往往环绕在佛像周围。

     

    唐代之前,罗汉形象的表现形式多为寺观塑像和壁画。晚唐以后,随着佛教地位的下降和佛教的日益本土化、世俗化,罗汉题材绘画的教化功能大大地降低了。罗汉形象也大量进入到了卷轴画之中。罗汉有时以群组加以表现,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

    ▲《十六罗汉图》之“阿氏多”

     

    《西游记》中演绎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而“十六罗汉”这一题材题材正是由唐代玄奘法师引入的。他翻译的《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中,详细地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名讳,为十六罗汉题材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据称,南朝大画家张僧繇、唐代诗人和画家王维都画过这一题材,可惜并没有作品传世。到了五代时期,擅画十六罗汉者首推僧人贯休。

     

    贯休《十六罗汉图》的真迹久已无存,但它的传本至今还在公共博物馆或私人藏家手里宝藏着:如著名的日本宫内厅本、日本金泽文库残本和杭州西湖圣因寺的石刻本。

    ▲《十六罗汉图》之“迦诺迦”

     

    相传,贯休师承于唐初名家阎立本,他上承盛唐人物画之气度,又向下影响了北宋之风,可以说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麻布本十六罗汉并不完整,其他罗汉的形象面貌大概也可以通过高台寺版本想见。贯休本人也曾接触过日本僧人,有《送僧归日本》一诗。也就是说,贯休画风的影响突破了国家的界限——既对国内后世的画家,如宋代李公麟、明代吴彬、清代丁观鹏有很大影响,也影响了日本人物画的风格。

     

    虽然作者贯休早已身故,但他笔下形神兼备的罗汉历经千年,依然静默地参禅悟机,可谓是真正履行了“不入涅槃,常驻世间”的使命了。

    ▲丁观鹏摹圣因寺本《十六罗汉图》之第九尊者像

     

    关于贯休《十六罗汉图》
     
     

    为唐末五代僧人画家贯休做所;
    他所画罗汉被称为“禅月式”,人物面貌特征为“胡貌梵相”;
    “十六罗汉图”传世摹本众多;
    鸿禧堂藏麻布本可能是一件较为可靠的真迹;
    日本高台寺版保存完好,是一组较为接近原作面貌的摹本;
    画风对于中日两国人物画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56120 回复 ⚑举报 

    xiaopengyou
    游客

    巴伐利亞州立東亞圖書館有「羅漢」一冊,算一下也有16羅漢圖,不知是否LZ所需,或供參考

    ostasien.digitale-sammlungen.de/searc...hType=free

     

     

    @116241 回复 ⚑举报 

    罗汉
    游客

    台湾出版的《唐宋元明名画大观》中有刊出贯休的罗汉图, 不过是黑白的.

    zlibrary-africa.se/book/...731/de888d

    @116323 回复 ⚑举报 

    山远天高
    游客

    请教楼主:您上面发布这些内容,是不是来自杭州国美自学成才的王霖老师那个讲座:“贯休《十六罗汉图》考——以杭州西湖圣因寺藏本为线索”?一直想了解他那个讲座的详细内容。不知道您 有吗?

    @135435 回复 ⚑举报 

    丁一
    游客

    请问,哪位有贯休《十六罗汉图》日本高台寺本?

正在查看 5 个帖子:1-5 (共 5 个帖子)
正在查看 5 个帖子:1-5 (共 5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求:各种版本的贯休《十六罗汉图》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