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401-450 (共 1,050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8440 ⚑举报 

    九靈
    游客

    《梅氏丛书辑要·卷五 古算器考》(梅氏丛书辑要.六十二卷.首一卷.附录二卷.清.梅文鼎撰.清乾隆二十六年刊本)

    “或有问于梅子曰:‘古者算学亦有器乎?’‘曰有。’曰:‘何器?’曰:‘古用筹。’筹何似?曰:‘汉书言之矣。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而成六觚,为一握。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絫。又世说言,王戎持牙筹会记,此用筹之明证也。’曰:‘若是,则筹可用竹,亦可用牙矣。然则即今之筹笇(算)非欤?’曰:‘非也。今西历#18075楼所说《西洋新法历书》,非来自西洋的历法用筹亦起徐李诸公指徐光启李之藻等钦天监官员盖从历家之立成唐宋以降历算家所制定的由一些常用计算常数构成的算表而生即立成表之活者耳故一筹即备九数。若古之用筹,用以纪数而无字画,故一筹只当一数。乘除之时,以筹纵横列于几案,一望了然。’ ”

    立成,历算术语。唐宋以降可能更早?历算家所制定的由一些常用计算常数构成的算表。唐有《立成天文》三卷。《大衍历》、《宣明历》等历法皆有立成。沈括有《立成》十四卷。贾宪提出立成释锁法,是将开方作法本源作为开方之立成。

    这段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讲了现在用的筹算之法一筹即备九数是由中国古代历家数学家如徐光启李之藻等人改进,抑或是前人早已改进,徐李等人也只是沿用罢了。

    西历,指并不是耶稣会士从西方带来的历法,而是明末《崇祯历法》的修改版《西洋新法历书》,用西历来称呼此历,实际上制造了一种思维陷阱,顾名思义,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该历法真的从西方传来。梅文鼎不过沿用当时时代背景下主流叫法罢了。

    图  笔算便览 筹算

    @18441 ⚑举报 

    九靈
    游客

    网上有很多人都在替梅文鼎学习据说是罗雅谷翻译的纳皮尔的《筹算》真是胡说八道,张口就来,还好梅文鼎在其著作中 #18440早就自证清白,这些人为什么故意说谎?为了达成什么目的?这算碰瓷吗?

    这些“热心人”写的东西比如有,

    网络意淫文《数学家:世界级数学大师梅文鼎》百问中文中梅文鼎的词条:

    《筹算》是介绍纳皮尔算筹的计算,……,他根据我国书写的特点和传统的习惯,他把《同文算指》的横式算式改为直式,把直式的纳皮尔算筹改为横式

    林之满和萧枫合著的《独具一格的古代数学》下册:

    1678年,梅文鼎著《筹算》,论述纳皮尔算筹。

    张爱英的学位论文《罗雅谷的《筹算》和《比例规解》在中国》:

    《筹算》和《比例规解》是在编写《崇祯历书》时由西方传教士罗雅谷#18080翻译的两部书,它们分别介绍了两种算具——筹和比例规所代表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筹算和尺算。清代学者对筹算和尺算相应的改进和发展工作,主要涉及的人物有方中通、梅文鼎、……,梅文鼎按照中国人的书写习惯改进了算具

     

    @18442 ⚑举报 

    gsyrzjy
    游客

    骗子的欺骗性无处不在,他们利用改写教材、编书目的机会易子而食

    不过好在有了网络,骗子对于不愿受骗的人们是毫无办法的

    那些骗子何尝不知道自己在胡说八道,他们只坑自己的徒弟,绝不把自己的教材技术讲给自己的孩子听,以前是大学送出国,后来是高中送出国,现在是初中小学送出国,生怕被洗了一点脑,中了一点毒,这完全是高度敌视我国的教育战线,有这么严重么,啊

     

    @18472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8442

    自己是条龙,在哪里都是龙;自己是条虫,在哪里都是虫,哪怕去火星,也是一条虫。出去不是不可以,见见世面,开拓眼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三观,完全没问题!但是不建议这么小就送出国,个人建议,最少也要高中毕业,再送出国!

    @18479 ⚑举报 

    九靈
    游客

    #18441楼,

    《梅氏丛书辑要·卷六 筹算自序》:

    唐有九执历,不用布算,唯以笔纪。史谓其繁重,其法不传。今西儒笔算或其遗意欤?(一)笔算之法,详见《同文算指》。中历书出,乃有筹算(二)其法与旧传铺地锦相似(三),而加便捷。又,昔但以乘者今兼以除,且益之开方诸率,可谓尽变矣!”

    (一)、梅文鼎猜测西方所用笔算法,可能来自唐朝。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像梅文鼎的为人品行,不会妄自猜度,既然有此疑问,必有所根据,但又苦于没有铁证。

    (二)、筹算来自中国古代历算,是中国历算中利用算具,提高演算速度的便捷法门。

    (三)、考其源流,来自中国古代“铺地锦”笔算法,但与“铺地锦”相比,更加便捷,变化更多,既可以算乘除,又可以算开方,开立方。

    @18487 ⚑举报 

    九靈
    游客

    有人说,

    “梅文鼎同时参阅考究西洋各家历法, 比较中西名实异同, 求得中西历法的会通。”

    这么说不够精确。说这个话之前,首先要认清一个前提,即所谓的“西历”,其实就是徐李等人编撰的明末《崇祯历法》的修改版 《西洋新法历书》,其实质内容还是中国传统历法。用西历来称呼此历,实际上制造了一种思维陷阱,顾名思义,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该历法真的从西方传来。梅文鼎不过沿用当时时代背景下主流叫法罢了。所以所谓的“梅文鼎求得中西历法的汇通”,实质上说的还是中国传统历法。梅文鼎在其著作中在讲解中国传统历法知识和计算方法的时候捎带上了利玛窦,汤若望,罗雅谷等人对相应中国知识的西方命名而已。原因应该是彼时西方已经在中国遗毒甚深,知识也已经开始掺杂渗透,梅文鼎此举,应该是尽量囊括各种彼时流行的说法而已,免得学人在阅读学习之时生出歧义!

    比如,梅文鼎在其书中阐释“一边之数”,讲解知识的同时也会说明,这个中国语境中的“一边之数”在西方叫“方根”。

    @18489 ⚑举报 

    九靈
    游客

    梅先生在其《兼济堂篡刻梅勿庵先生历算全书·卷一 筹算自序》中如是说,

    “但本法横书,仿佛于珠算之位。至于除法,则实横而商数纵,颇难定位。愚谓既用笔书,宜一行直下为便,辄以鄙意改用横筹直写,而于定位之法,尤加详焉。俾用者无复纤疑。即不敢谓兼中西两家之长(一),而于筹算庶几无憾矣!”

    (一)、此处所谓“中西两家之长”指的是:中算之长,筹算(珠算)西算之长,笔算。西算之长并不是有人信口开河的纳皮尔筹算(二)之长!

    (二)、至于纳皮尔筹算,剽窃自中国的筹算。此处证据详实,待整理以后贴上来。

    梅文鼎所用横筹,普通筹式,从1到9,共9式,另加1平方筹式和1立方筹式。

    @18491 ⚑举报 

    九靈
    游客

    @九靈 #18489

    这一楼其实有个隐藏的彩蛋,不知道哪位朋友可以看出来🧐?

    在清朝时,西方人用笔算,而中国人擅长筹算,珠算,筹算甚至被珠算替代,中国人那么聪明,为什么不重视笔算?有人说,珠算是西方发明的,为什么西方后来不用珠算,改用笔算?笔算需要什么工具?什么时候才能有这些工具?刚出现的时候普通人用得起吗?珠算的话有没有什么靠谱的历史渊源?有没有算法口诀?有没有日用算法?有没有传世珠算法书籍?有没有珠算法歌诀?有没有珠算常用术语?

    据bi乎上有人说,

    “苏美尔文明才是博大精深,可惜在我国几乎无人研究。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算盘并非中国人的发明,而是发明于西亚。最早的算盘出现在公元前2700年到2300年左右的苏美尔文明,最初只是一个有横隔的泥板,摆上泥丸或者石子,按位累加,放满清空,并在下一列加1——这就是进位制的最初起源。”

    维基百科说:

    在公元前2400年的巴比伦就可能有算盘,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的希罗多德有纪录埃及人有使用,后来其希腊字άβακασ成为拉丁文、英文的abacus。

    以往认为算盘为中国发明的观点并不可靠。事实上,在古中国开始广泛流行算盘已晚至宋元时期,此前通行的是筹算。反而在巴比伦、罗马都出土过接近今日中国算盘形制的算板实物,其算盘的形制相对上有着较清晰的演进轨迹。此外,包括北非的古埃及、中亚的俄罗斯、中古欧洲都有形制与之类似的手算盘。因此不能说算盘为中国所独有之巧思。客观来看,算盘是各地人类因应计算需要,透过文明交流而相互参考、逐渐完善的过程。

    甚至有人撰文:

    “四大文明的算盘哪家强?”

    据说《计算之书》叫《Liber Abaci 》,原意是《算盘书》,但~是~(又有曲折的故事啦!)维基百科又说(目前已无中文版):

    “Sigler (2002) writes that this is an error: the intent of the book is to describe methods of doing calculations without aid of an abacus, and as Ore (1948) confirms, for centuries after its publication the algorismists (followers of the style of calculation demonstrated in Liber Abaci) remained in conflict with the abacists (traditionalists who continued to use the abacus in conjunction with Roman numerals). The historian of mathematics Carl Boyer stated in his History of Mathematics: ‘The book in which Fibonacci described the new algorism is a celebrated classic, completed in 1202, but it bears a misleading title – Liber abaci (or book of the abacus). It is not on the abacus; it is a very thorough treatise on algebraic methods and problems in which the use of the Hindu-Arabic numerals is strongly advocated.’”

    大意是说:搞错啦!这本书书名《算盘书》带有误导性。本书内容其实和算盘无关,这本书的目的是描述无需算盘就可以进行计算的方法,巴拉巴拉巴拉……没办法,西方就是那么多起伏跌宕,曲折蜿蜒,情节诡异的说法!

    @18523 ⚑举报 

    未曾
    管理员

    抛去观点争议不谈

    @九靈 先生 认真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包括配图和引文就值得我们学习~

    @18524 ⚑举报 

    九靈
    游客

    @未曾 #18523

    谢谢未曾,先生真的不敢当,我也是现学现卖。本来真的无心发了此帖,现在有意细心打造此帖,中国数学,天文历法真的有太多东西值得学习,值得称道了。可惜,中国目前除了相关论文很少见到中国古代算学科普材料,非常可惜,所以我想,那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帖子不利用书格公平公正的平台和好说话的未曾来为中国古代数学做点科普呢?

    希望我能坚持下去!

    @18534 ⚑举报 

    九靈
    游客

    平方法例题:

    《兼济堂汇编刻梅勿庵先生历算全书》(雍正癸卯元年1723年刻印发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筹算 卷二:平方法。

    :假如有积一千,平方开之。

    算法

    (一)、“列位”

    (二)、“作点”。作点的方法,从单位(个位)开始,从低位到高位,隔位以点作标记。

    (三)、“视点在次位,以首二位一千〇百合商之。”这句话是说,看两个点,高位的那个点不在首位,在第二位,因此用首次两位取初商。

    (四)、“乃视平方筹小于一〇者,〇九也,〇九之方三。商作三十。”这句话是说,看平方筹,在筹上找比10小的最大的积,此处为9, 而9的平方根是3,因此,初商的值是30。因为有两个点,所以初商是两位数。

    (五)、“减方积九百,余一百。”

    (六)、“次以初商三十,倍作六十,用第六筹为廉法。”

    (七)、“视第六筹第一行是〇六,小于一百,次商一于初商三十之下。”再看第六筹,第二行是12,这里表示120,比100大,不合适,再看第一行是6,这里表示60, 比100小,所以记1(第一行)到3下面。

    (八)、“次以次商一为隅法,减余积一,余三十九不尽。”

    (九)、“所开以至单位,而有不尽,以法命之。倍所商三十一,又加隅一,共六十三为命分,命为平方三十一又六十三分之三十九。”至此已经开到个位,还有余数,因此,要用命分法(分数)来计算余下的部分。命分法的本质是 再作两个宽为1(最小的整数)的次廉(矩形)和一个边长为1的隅(小正方形),这样就得到 了一个边长32的正方形,积为1024,1024大于题目所给的1000,所以只取其中的一部分,即39/63。这样,得到的积正好1000。

    注:

    ①,空位,表示无,即零。此处“一千〇百”即表示千位记一,而百位记零,即1000。

    ②,初商外有次商,以初商乘次商(长x宽)得廉积(矩形面积),廉积有两个,因此初商需乘以二。

    ③,古书从上往下,从右往左书写或者阅读,所以“行”指从上往下垂直的一行(现在叫列)。

    ④,如此,方积+两廉积+一隅积正好又是一个正方形。但是和题目给的积(正方形)一千还差三十九。看图,初商+次商=31,即一方两廉一隅形成的大一点的正方形边长31,如果我继续以31寻找两个矩形(廉积)的话,就找不到了,因为即使取最小的整数为1,两个矩形面积之和为62,大于39。所以叫作“余三十九不尽”。

    ⑤,“命分法曰,但开至单数而有余实者,是不尽也。不尽者,以法命之。法以所开得数倍之,又加隅一为命分,不尽之数为得分。凡得分,必小于命分。”

    图  计算过程

    @18538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8489

    (一)、此处所谓 “中西两家之长” 指的是:中算之长,筹算(珠算);西算之长,笔算。西算之长并不是有人信口开河的纳皮尔筹算 (二)之长!

     

    ------科学骗子最喜欢在这些细微的地方曲解原文、偷换概念、误导懒汉!如果世上没有您这样的反对派指出来,他们就奸笑了

    @18540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8538

    某某百科如是说,谣言是无中生有;诡辩在论证其道理时,总是要拿出一大堆的伪装过的“论据”,诡辩术的手法有:虚假论据、含糊其词、断章取义偷换概念、循环论证(以伪证伪)、诉诸权威、以偏概全,……

    我一看,咦?怎么这么眼熟呢?

    @18541 ⚑举报 

    九靈
    游客

    时间的重量

    上海博物馆藏扶风法门寺窖藏出土的仲義父(缶fǒu,腹大口小的容器,盛酒或汲水líng,下雨。《诗》曰:霝雨其濛。

    青铜器上的螺旋角龙首环,看它与器身的结合多么结实有力,饱满富有张力,可窥知当年的铸造技术有多牛!

     

    @18542 ⚑举报 

    gsyrzjy
    游客

    哈哈

    @18543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8542

    朋友睡得这么晚?

    @18544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8543

    有时早,有时晚,不规律

    @18552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gsyrzjy #18548

    我也没睡,为啥要删了啊

    @18553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bbs.tianya.cn/m/pos...46-1.shtml

    看到这篇文字,这个猫头鹰就很那个

    @18563 ⚑举报 

    gsyrzjy
    游客

    @魔云精灵 #18552

    哈哈,说错了,顶好删掉,事关事实

    @18564 ⚑举报 

    gsyrzjy
    游客

    @魔云精灵 #18553

    把商解为猫头鹰,很形象啊,这是一个重要思路

    另外,玄鸟,即黑鸟,我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个群友说是卷尾鸟,因为那个长尾巴的玉器商人,其尾巴是卷尾鸟之尾,不是燕尾。这也很有道理

    @18575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gsyrzjy #18564

    希腊硬币

     

    @18577 ⚑举报 

    九靈
    游客

    🤔🤔🤔 谁抄了谁?

    @18580 ⚑举报 

    九靈
    游客

    @九靈 #18577

    《送子观音图》脑后圆光。

    《乐育堂语录》卷一上上妙缔章第十三:

    “诸子近时用工,不可专顾下田。虽下田气壮,自能升至泥丸,销铄上田渣滓;若神气犹懦,未至圆明,须久久顾諟,不妨以真心发真意,回顾上田,则泥丸阴气被阳气一照,自当悉化,而头目不至昏晕也。故古人谓“顶上圆光”者,此也又观绘画之工,塑一泥木神像,必画一圆光于上者,就是此神光也。所谓“毫光照彻世界,照开地狱”者,就是此元神之光。”

    西方是没有什么性命元神一说的,然而他们画像中的圣人头顶也有一轮圆光,不知道他们的这轮圆光有什么说法吗?还是因为是圣人,所以必须有圆光,那么为什么圣人头顶一定要有圆光呢?有什么根源吗?

    下图摘自汤若望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主持刊印的《进呈画像》,看画风出自华人画师之手。(此图有彩蛋,谁能找出来?)

    @18588 ⚑举报 

    九靈
    游客

    看古人所著之书,心能安静,不知何故。心静而神清,自然忘物,自然忘我,无物无我,便得清净。

    《兼济堂篡刻梅勿庵先生历算全书·卷一 筹算自序》 #18489楼自序内容罗列了筹算一筹即备九数的优点:

    “筹算有数便。奚囊远涉,便于佩戴,一也;所用乘除,存储片楮chǔ,代称纸,久可覆核,二也;斗室匡坐,点笔徐观,诸数历然,人不能测,三也;布算未终,无妨泛应,前功可续,四也;乘除一理,不须歌括,五也;尤便习学,朝得暮能,六也。”

    又解释了为何在此书中把直筹徐光启李之藻等历算学家所用方法改为横筹的原委:

    “原法横书,故用直筹,筹直则积数横,彼中文字实用横书也。今直书#18534第一图,直书,从上往下写,故用横筹,筹横则积数直,其理一也。亦有数便。自上而下,乃中土笔墨之宜,便写,一也;两半圆合一位#18489第二图,两半圆合一圆,圆内数相加,空为零,便查数,二也;商数与实平行,便定位,三也。”

    为了配合笔算的习惯,梅文鼎把直筹改为横筹。

    图  筹式

    @18589 ⚑举报 

    九靈
    游客

    @九靈 #18588

    “为了配合笔算的习惯,梅文鼎把直竖筹改为横筹。”——其实就是灵活运用,便宜行事,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顺手怎么来!

    @18590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8580

    圆光原来是这个意思

    @18592 ⚑举报 

    gsyrzjy
    游客

    @魔云精灵 #18575

    这是什么来源的文物,说的什么地区的人?

    @18600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gsyrzjy #18592

    主要的是看一下图上的鹰,感兴趣其他可以度一下

    @18603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九靈 #18580

    图上手拿的是彩蛋吗?哈哈,或者边边上的那几个字

    @18605 ⚑举报 

    九靈
    游客

    @魔云精灵 #18603

    正是右上边的字:“天主耶稣斋毕胜魔像”,什么意思?天主即耶稣,也就是说在崇祯十三年 1640 年汤若望主持刊印的《进呈画像》那时候天主=耶稣

    杨光先在《辟邪论上》简介中诘问:

    “问:‘耶稣为谁?’曰:‘即天主。’问:‘天主主宰天地万物者,何为下生人世?’曰:‘……玛利亚胎孕天主……遂生子名曰耶稣,故玛利亚为天主之母。’”

    而《辟邪论上》《重辑不得已辑要. 清. 杨光先撰. 清光绪十五年刊本》的落款时间为“顺治己亥”即公元1659年,也就是说,即使到了1659年,天主一直等于耶稣。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耶稣从天主降格成为中国概念的“上帝”之子的呢?显然公元1659年前没有。据《辟邪论》所载,“耶和华”此时还未诞生耶和华还不是天主,耶和华即是天主的说法还不存在。因此,耶和华成为天主必为1660年之后出现的。可以据此作出结论见文行先生博文:凡是出现“耶和华是天主”的文献必为1660年之后。

    截图  《重辑不得已辑要. 清. 杨光先撰. 清光绪十五年刊本》

    @18609 ⚑举报 

    gsyrzjy
    游客

    哈哈,大笑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18615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九靈 #18605

    天文书

    几本天文书需要的话发给您,今天才得的还没看哪

    @18620 ⚑举报 

    九靈
    游客

    @魔云精灵 #18615

    🙏🙏🙏 谢谢朋友好意,不过我最近会忙一阵子,暂时还没多少时间看,等我需要时,再问你要。

    @18621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九靈 #18620

    好的

    @18622 ⚑举报 

    九靈
    游客

    @九靈 #18487

    顺治十七年1660年,杨光先向礼部上《正国体呈》,控告汤若望借大清之历以张西洋,借西洋新法阴行邪教。在《时宪历书》封面上题写“依西洋新法”字样,“是暗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而明谓大清奉西洋之正朔也”。

    所谓的“西洋历法”的来龙去脉已经大白天下!

     

    @18631 ⚑举报 

    九靈
    游客

    从《 墨子》中对数位的描述,可知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数位理论及其应用了。

    《墨子·经下》:

    “一少于二而多于五,说在建住。”

    《墨子·经说·下》:

    “一:五有一焉,一有五焉。十,二焉。”

    大意如果我理解得不对,请指出,谢谢!

    “一可以少于二,也可以多于五,关键在于建立‘位’的概念。对一的理解,五里面可以包含了一,而一也可以包含五。十,含有两个五。”

    截图  《墨子.十五卷.墨翟著.清.黄丕烈校跋.明嘉靖三十一年福建芝城铜活字蓝印本》书格链接

    某某百科如是说: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开始碰瓷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18638 ⚑举报 

    ml123
    游客

    @九靈 #18605

    《天问略》是阳玛诺的代表作,1615 年初版,比高一志的著作。看该书介绍,其中就提到欧洲的地心说日心说。

    天主教主张三位一体。天主一词也是多重意思。看“进呈书像”所述,

    天主者,万有之初有也。其有无元,而为万有元;是至灵也,而万灵繇之肇灵;是至美好也,而万美好繇之得美好;是盖天地神人万物之主,而专称天主。举大以该小也,且夫天主之体,超形与声,不落见闻,妙有全能全知全善,福乐光荣,并属无穷。夫惟富有无穷,以故乐施不厭,乃从实无造成实有。先造无量数天神,为纯神无形之体,畀以灵美。次及造人。其造人也。,,,,而天主从此始寓其本体于见闻人体之中,是知耶稣者,以天主体兼以人体,并于一己,真为天主,亦真为人。

    看天主教基督教区别,天主教主张《圣经》的解释权在教会中。会不会因为这样原因,在来华早期,天主教传教士对《圣经》的中文翻译就不积极。因为传教士懂并向大众宣说就行了,大众没需要去读《圣经》原本。

    @18669 ⚑举报 

    gsyrzjy
    游客

    你不仅对佛教、道教感兴趣,你还对基督教感兴趣,原来

    @18673 ⚑举报 

    九靈
    游客

    辰星——水星

    中国古代对水星早已有所观测和认识,称水星为“辰星”或“昏星”。中国古代把一周天划分为12辰,大抵是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等分为十二个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名称来表示。一周天360°分为12辰的话,每辰30°,由于水星看上去总是在太阳东西两边摆动,离开太阳最远不超过30°,故称水星为辰星。

    《晋书》记载:

    “辰星曰北方冬水,智也,听也。智亏听失,逆冬令,伤水气,罚见辰星。辰星见,则主刑,主廷尉,主燕赵又为燕、赵、代以北;宰相之象。亦为杀伐之气,战斗之象。又曰,军于野,辰星为偏将之象,无军为刑事和阴阳应效不效,其时不和。出失其时,寒暑失其节,邦当大饥。当出不出,是谓击卒,兵大起。在于房心间地动亦曰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狄。又曰,蛮夷之星也,亦主刑法之得失。色黄而小,地大动。光明与月相逮,其国大水。”

    水星是中国“七政”之一。“七政”乃是中国对“七曜”的称呼。七曜又称七政、七纬、七耀。中国古代对日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辰星、火荧惑、土填星、镇星七大行星的一种总称。

    《尚书·舜典》: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易·系辞》云: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此日月五星,有吉凶之象,因其变动为占,七者各自异政,故为七政。得失由政,故称政也。”

    孔颖达疏:

    “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东晋范甯《春秋穀梁传序》:

    “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缩。”

    图  2020年3月金星东大距和水星西大距示意图,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科普主管袁凤芳制图

    @18677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8673

    目前来看,五星灾凶年年不准,两月前青海陨石也屁事没有,但天干地支是准的,60年一遇庚子年没爽过一次,而且天干地支不仅管中国,也管美国,美国连续三个庚子年总统被暗杀,现在只看拜登会不会挺过,当然挺过也说明不了什么,庚子大疫美国吃了大亏

    @18695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九靈 #18673

    说点我理解的2020年

    2020年人们心里改观最多的是河没殇河外面殇了

    @18708 ⚑举报 

    马国维
    游客

    2020 Had Shortest Days on Record
    Before this year began, the shortest day since 1973 was July 5, 2005, when the Earth's rotation took 1.0516 milliseconds less than 86,400 seconds.

    But in the middle of 2020, the Earth beat that record no less than 28 times. The shortest day of all came on July 19, when the Earth completed its rotation in 1.4602 milliseconds less than 86,400 seconds.

    @18709 ⚑举报 

    九靈
    游客

    从中医角度理解七政和人的关系

    《内证观察笔记·给星宿分三阴三阳》:

    “我们的祖先们,把太阳真气定为太阳,月之真气定为太阴。木星传厥阴肝藏之气,水星传少阴肾藏之气,火星传心藏少阴之气,土星传太阴脾藏真气,金星传太阴肺藏之气。这样确定,是通过内证完成的。”

    截图 《内证观察笔记》

    @18710 ⚑举报 

    九靈
    游客

    @ml123 #18638

    在地球上观察水星非常困难——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不能裸眼对水星进行观测

    由于水星过于接近太阳,在地球可以观测它的唯一时间是在日出或日落时。水星最亮的时候,目视星等达-1.9等。由于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视角距离不大,使得水星经常因距离太阳太近,淹没在耀眼的阳光之中而不得见。即使在最宜于观察的条件下,也只有在日落西山之后,在西天低处的夕阳余晖中,或是在日出之前,较为短暂的时间里,我们才能在东方地平线上看到它。由于水星的公转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之内比地球还更靠近太阳,所以夜间无法对水星进行观测

    若用望远镜看水星,则可以选择水星在其轨道上处于太阳一侧或另一侧离太阳最远大距时并在日出前或日落后搜寻到它。天文历书会告诉你,这个所谓的“大距”究竟是在太阳的西边右边还是东边左边。若是在西边,则可以在清晨观测;若是在东边,则可以在黄昏观测。要想观测水星,选择其大距时固然重要,而对于南北纬30度,甚至20度以上的观测者,水星相对于太阳的赤纬则极为重要。

    一年中观测水星的最佳月份是3、4月,和9、10月,即春秋分前后

    据说,

    “第谷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文观测家,而开普勒(Johanes Kepler,1571~1630年)是同时代最伟大的理论家。当初开普勒根据第谷所遗留下来的大批资料研究行星的运动,最后发现了开普勒行星三大定律。最早的望远镜是在第谷死后十年才发明的。”

    然而第谷(Tycho Brahe,1546~1601年)是无法观测到水星的。无论是在丹麦,还是在布拉格,都是无法观测到的。但是,水星却赫然进入了“第谷体系”。

    根据某某百科:

    “第谷体系,为天文学术语。1588年,第谷提出了一种介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体系的折衷体系,其认为地球静止不动居于宇宙中心;月亮、太阳绕地球转动;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绕太阳旋转,同时随太阳一起绕地球转动;而最外层的恒星天24小时绕地球转一周,这就是『第谷体系』。”

    水星,是“托勒密体系”、“哥白尼体系”、“第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枚星体。据说,哥白尼一辈子都没能见到,

    “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生活在波兰,约为北纬52度,他就曾为观测水星而大伤脑筋。在北半球中纬地区,最大高度基本在21°上下。且越往北,水星高度越低,就越难以看到。”

    “据说哥白尼从意大利求学回波兰后一直无缘一睹水星的真容,因为其一波兰的纬度很高,相当于我国的漠河,纬度高意味着即使水星大距时其地平高度也很低,不容易观测,其二哥白尼经常居住的城市克拉科夫有波兰最大的河流维斯杜拉河经过,维斯杜拉河的薄雾使观测水星变得尤为困难。”

    那么哥白尼和第谷是如何完成观察、测量、计算、记录的呢?

    直到天文学高度发达的1950年代初,在当时航天科技最先进的苏联的大学的天文学教科书中,依然承认并不十分了解水星。据《普通天文学教程》:

    “水星离太阳最近而且是“大”行星中最小的一个;它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0.4倍……恒星周期只有88日。因为它和太阳的大距不超过28°,这个行星几乎经常被黎明或黄昏的微光所淹没,在苏联的纬度很少有机会看到它。因此关于它的性质,苏联人知道得很少……水星的观测十分困难。”

    我用Stellarium天象模拟软件回到了1598年4月9日最大西距角27° 35' 25.6"凌晨5点的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天文台,尝试对水星做了一次观测。观测结果是:水星淹没在耀眼的阳光之中,肉眼完全无法看见。所以,再问一次,哥白尼和第谷是如何完成对水星的观察、测量、计算、记录的呢?

    地点:丹麦哥本哈根(地理位置和当年第谷观测地非常接近)

    纬度:北 55° 41' 12.57"

    经度:东 12° 34' 32.93"

    海拔:10米

    观测截图如下,

    图一  无地平线,无大气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水星位于太阳之西

    图二  有地平线,无大气层,这样也能清晰地看到水星

    图三  有地平线,有大气层,这才是真实的场景,水星淹没在耀眼的阳光之中,肉眼完全无法看见

    @18711 ⚑举报 

    gsyrzjy
    游客

    哈哈,那肯定假装没看见,沉默,不答

    @18745 ⚑举报 

    九靈
    游客

    @ml123 #18638

    在葡萄牙耶稣会士阳玛诺(Emmanuel Diaz, Junior,1574年-1659年3月1日)的“著作”《天问略》中,有多处提及“七政”,正如我在第 #18673 楼和第 #18709 楼所述,“七政”是中国古代对日月金木水火土诸星的总称。那么,没有水星的“七政”还叫“七政”吗?再问,哥白尼,第谷等人观测天空时到底是提前知道了水星的存在呢还是不知道水星的存在呢?我假设他们是提前知道的,否则怎么能够按图索骥,知道水星的方位和运行轨道的呢?那么,再再问,这个提前知道的消息从何而来?(提示,古希腊,古罗马可以考虑,但我有一大堆无法驳斥的证据和论点等着呢!)

    既然哥白尼,第谷等人根本无法观测水星,那么,阳玛诺的“七政”知识从何而来呢?他又如何得知 Sol对应太阳Luna对应月亮Venus对应金星Jupiter对应木星Mercury对应水星给一个不知道看不到的星体命名?Mars对应火星Saturn对应土星的呢?难不成他拿来了星图?拿来了星图的话,星图底本在哪里呢?

    图  《天问略》

    @18746 ⚑举报 

    ml123
    游客

    @九靈 #18710

    我上面发帖是提供信息说看到有阳玛诺《天问略》一书,出版时间比高一志的早,里面可能有欧洲当时天文学说的线索。结果你回复我的是论证第谷不可能进行水星观察。这方面我不熟悉,也是刚从网上查了点中文资料。就此说一下自己看法。如果想研究立论,你应该先找第谷本人的著作作为第一手资料研究一下。据说第谷有四十年的天文观测经历,他是否有进行过水星观察,应该有记录供后人参考。如果他观察不到,也可以把水星纳入体系呀,哥白尼不是这样做的吗,可以引用其它地方其他人的观察记录成果。而且哥白尼只是在波兰当地很难观察到水星,他以前在意大利就有可能观察到过水星。而且哥白尼把在波兰时期没有观察到水星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个是纬度,一个是当地的雾。我不知道第谷有没有说自己观察水星的经历,如果他没有观察到的话会归结为哪些原因。如果没有特别原因,第谷设计了不少当时属先进手段的天文仪器,即使不借助望远镜,也有可能可以观察到水星。而且望远镜也只是辅助工具,其实所有信息都已经被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到了,只是人的辨识器官能力有限不能分辨而已,或许在人精诚所至之时,是可以直接看到正常情况下用望远镜才可以看到的东西。

    @18747 ⚑举报 

    ml123
    游客

    @九靈 #18745

    你的看法递进的也太荒谬了吧,你从哥白尼在波兰不能观察到水星,进而认为整个欧洲人都不能观察到水星了吗?

    @18748 ⚑举报 

    ml123
    游客

    @ml123 #18747

    而且哥白尼自己都有文献说明了关于他参考的水星资料的来源。  www.wdl.org/zh/item/3164/

    科学网几篇文章:

    blog.sciencenet.cn/blog-...60404.html

    blog.sciencenet.cn/blog-...24596.html

     

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401-450 (共 1,050 个帖子)
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401-450 (共 1,050 个帖子)
  • 话题“中国古代数学书多美啊!”已关闭,不接受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