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251-300 (共 1,050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7869 ⚑举报 

    九靈
    游客

    @马国辉 #17868

    好的,🤝 谢谢!

    @17870 ⚑举报 

    马国辉
    游客

     

     

    @17872 ⚑举报 

    马国辉
    游客

    @17873 ⚑举报 

    九靈
    游客

    @马国辉 #17872

    那我也推荐一本书 《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这本书不能说完美,作者的笔力也比较稚嫩,然而他在书中描述的体悟却非常有意义,我想,一定程度上也揭秘了华夏文明的来处和去处吧!

    @17874 ⚑举报 

    gsyrzjy
    游客

    @马国辉 #17870

    这个技术好啊!只希望机器人能快点发展到服侍瘫痪病人就好了

    @17876 ⚑举报 

    马国辉
    游客

    @九靈 #17873

    感谢楼主推荐 有时间一定去买本二手的 略略看了一下目录 感觉挺全面的 正好可以作为浩如烟海的指导 奇怪这是一本佚名书

    @17879 ⚑举报 

    马国辉
    游客

    @17880 ⚑举报 

    马国辉
    游客

    @17881 ⚑举报 

    马国辉
    游客

    @17882 ⚑举报 

    马国辉
    游客

    @17886 ⚑举报 

    马国辉
    游客


    @17888 ⚑举报 

    未曾
    管理员

    @马国辉 #17886

    多张连续图片可以在一个帖子里面

    已删除多个单图的回帖,回帖图片已补充到上面

    @17891 ⚑举报 

    马国辉
    游客

     

    @17892 ⚑举报 

    未曾
    管理员

    @马国辉 #17891

    还请不要连续发布不带任何文字说明的图片。

    继续下去我们可能会清理相关回帖及图片

    谢谢理解

    @17893 ⚑举报 

    马国辉
    游客

    @未曾 #17892

    好的 真的非常抱歉

    @17894 ⚑举报 

    九靈
    游客

    用现代数学观点研究斐波那契《计算之书》则始于Giovanni Targioni Tozzett在Magliabecchi图书馆发现《计算之书》手稿之后,这些研究主要分成三类:

    一、 《计算之书》的整理和翻译

    对斐波那契各类著作整理、修订最重要是B.Boncompagni(1821~1894),他在中世纪数学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对于斐波那契著作的编著以及相关文献的收集。他把最初收集到的关于斐波那契的信息都写在《比萨的莱昂那多的著作和生活》( Della vita e delle opere di Leonardo Pisano)一书中。 1857年他对在欧洲尚存的多个斐波那契著作手稿进行审查之后,结合前人工作,编纂了《十三世纪斐波那契数学著作全集》( Scritti di Leonardo Pisano matematico del secolo decimoterzo pubblicati da Baldassarre Boncompagni. Vol, I. II。 Il Liber Abbaci di Leonardo Pisano secondo la lezione del Codice Magliabecbiano C.I, 2616, Badia Fiorentina, N.73, Roma, Tip. delle Scienze Matematiche e Fisiche, 1857), Liber Abaci就发表在此书卷一中,仍以拉丁文出版。

    B.Boncompagni,此公是谁?维基百科说:

    Prince Baldassarre Boncompagni-Ludovisi (10 May 1821 – 13 April 1894), was an Italian historian of mathematics and aristocrat. 大意是:巴尔达萨雷·邦康帕尼·路德维西王子是一位意大利数学史学家和贵族。

    对时间点的分析:

    正如#17711楼所述,

    西方于19 世纪初开始大张旗鼓地 “复兴古典”(希腊—罗马),它是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内容;1855 年发明 “文艺复兴”(Renaissance)词语和概念,仅局限于法国 “历史”;1860 年定性为 “(14—16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随后的几十年则是精心设计和全面塑造之。

    我们再看本楼上面我的引用,

    1857年他对在欧洲尚存的多个斐波那契著作手稿进行审查之后,结合前人工作,编纂了《十三世纪斐波那契数学著作全集》

    不得不说,时间点上是如此惊人的一致!那么我想问,B.Boncompagni此公究竟是搜集审查和编撰了所谓的《十三世纪斐波那契数学著作全集》呢?还是伪造了《十三世纪斐波那契数学著作全集》?

    @17898 ⚑举报 

    九靈
    游客

    据说,

    斐波那契的《计算之书》( Liber Abaci, 1202, 1228年再版)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被称为中世纪实用数学之百科全书,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数学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此后的 300 多年中 ,Liber Abaci 一直是数学教科书的样板,在意大利甚至那个时代的欧洲,任何一位想成为一名商人或者想掌握数学的人都要学习Liber Abaci 。可以说 ,Liber Abaci 是欧洲数学复兴的起点。

    然而,这样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却

    长期以来却没有任何现代语言的译本,即使是现存的拉丁文本也由于年代古老而不便阅读见Boyer,History of Mathematics,p280,foot note。人们只是在一些通史性的数学史著作中只鳞片爪的了解到 Liber Abaci 。一直到2002 年,Springer出版社出版了 Laurence Sigler 关于 Liber Abaci 的完整的英语译本,才使得人们可以窥探其完整的全貌。

    什么意思?这部著作虽然很牛叉,所有想学数学的人和商人都要学,然而几百年内却除了拉丁文版没有任何其它现代语言版本!这是不是又开始错乱了?和常识严重违背,你看我们中国唯恐知识不能传播,把数学知识都写在老百姓日用百科全书#17511楼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 年)刊印的民间日用百科全书《鼎锓崇文阁汇纂士民捷用分类学府全编》里流传了。一边只有拉丁文,大大束缚了知识的传播,一会又“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数学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不是神经错乱是什么?可能吗?符合常理吗?

    @17900 ⚑举报 

    九靈
    游客

    @九靈 #17898

    因为只要有“源”,必然有“流”,所谓“源流”。如果《计算之书》是真的,而且真的出版于13世纪初,而且其中数学知识那么丰富,那么受欢迎,成了不得不学之书,这是“源”,那么就一定在这几百年前有各种流传本,不管手抄本还是印刷本,哪怕只是其中一点点的知识也会通过人们的传播流传下来,会散布到各种书里,资料里。这就是“流”。这就是常识,必然如此!然而《计算之书》却没有这个“流”,没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或者说被人为的限制其流通,流变!是什么原因呢?唯一的合理的原因是当时这本书根本不存在,根本就没有这个“源”,这个“源”是后世伪造的,当然在真实的历史中不存在“流”了!所以说,

    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被称为中世纪实用数学之百科全书,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数学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此后的 300 多年中 ,Liber Abaci 一直是数学教科书的样板,在意大利甚至那个时代的欧洲,任何一位想成为一名商人或者想掌握数学的人都要学习 Liber Abaci 。可以说 ,Liber Abaci 是欧洲数学复兴的起点。

    是证明伪作而做的伪证,为了包装伪书而画蛇添足吹嘘的花言巧语!

    @17902 ⚑举报 

    马国辉
    游客

    还是补充一下文字说明吧

    自 #17848楼到 #17851楼 展示了几张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一书的书影

     

    #17870 楼所述关于 浙江大学完成国内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2020-01-16)

     

    #17872 楼所述关于人造月亮(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的构想)与黄帝内经对月亮的解释的只言片语

     

    自 #17879楼到 #17881楼所述是关于俄罗斯的2045计划

     

    #17882楼展示了两张上映于1995年的攻殼機動隊的动画电影截图

     

    #17891楼展示了三张黑特勒的日耳曼尼亚城(Welthauptstadt Germania)的建设模型

     

    上述纯粹是个人一时兴起所胡乱拼凑的臆想  个人水平不高 仍需努力  所以见笑了 非常抱歉占了这么多楼层 导致网友察阅楼主的正文不便 下次一定注意

    @17903 ⚑举报 

    未曾
    管理员

    @马国辉 #17902

    感谢补充说明。

    @17919 ⚑举报 

    九靈
    游客

    这是斐波那契的《计算之书》中文版的部分导言,

    斐波那契是文艺复兴酝酿时期最重要的欧洲数学家。 他所生活的意大利地区作为通向欧洲的丝绸之路的终点,成为东西文化的熔炉。 斐波那契的《计算之书》可以说正是中国、印度、希腊和阿拉伯数学的合金。 即使是西方学者,也早有人指出:“1202 年斐波那契的巨著中所出现的许多算术问题,其东方来源不容否认”中文全译本使我们能发掘其中更多、更明显的东方元素。 总之,斐波那契《计算之书》对于揭示文艺复兴近代数学的东方来源和中国影响,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的问题是,

    ① “西方于 19 世纪初开始大张旗鼓地 “复兴古典”(希腊—罗马),它是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内容;1855 年发明 “文艺复兴”(Renaissance)词语和概念。”——既然连“文艺复兴”都是创造出来的概念,那么斐波那契此人是真有此人还是也是杜撰虚构的?

    ② 意大利真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还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在现在中东一带,是不是由阿拉伯人控制了后一段的转运倒卖业务呢?

    ③ 只有中国的数学是真实的,其它的数学都是为了需要创造出来的。我这里并不是说其它国家没有数学,而是指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人家告诉我们的这个样子。《计算之书》只有被略微改头换面之后的中国数学!

    ④ 、⑤ 貌似公允,其实仍旧为伪书打掩护!这叫以退为进!

     

     

     

    @17924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7919

    看了你这些分析,我也有些动摇。前段时间我还着力反驳了你对郭白尼、刘顿的质疑。由于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来源都可疑,那么什么阿基米德会算双曲线面积即微积分,古希腊哲学家知道金星、水星绕日,这些传说恐怕都靠不住。我怀疑中国的钦天监中口口相传的日心说被传教士帯到了西方,牛顿的万有引力只是数学化了。这个数学化有两个基础性工作:椭圆几何、解祈几何,这个中国过去有吗?我好象没听说过

    @17925 ⚑举报 

    九靈
    游客

    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Charles Homer Haskins, 1870~1937)认为 12 世纪文化复兴有两个重要的源泉:

    部分根植于已在拉丁西方显现的知识和思想,另一部分依赖于新学问和从东方流入的文献。 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翻译运动(一)希腊古典科学和东方实用科学,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二)在数学方面,像欧几里得《原本》(三)花拉子米《代数学》(四)等都被翻译成拉丁文,欧洲学者在吸收东方(五)数学和文化过程中,开始走向独立探索与创新的道路。

    一、“翻译运动”作为证明伪史的伪证据链中的关键环节,重要的节点,起到了说明欧洲“古希腊”文明和传统失而复得的历史,阿拉伯们只好受点劳累,翻译来,翻译去,为伪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东,自古不易啊,连解释权都不在自己手里!我认为真实的“翻译运动”是指16世纪末开始的翻译传教士通过各种手段弄回欧洲的中国古代典籍的行为,指的就是这个时期,所谓的“古希腊→阿拉伯→欧洲”的翻译运动目的之一就是掩盖翻译中国典籍的真实的翻译运动,其次,当然是作为伪史的伪证据链!百度百科这样说,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也叫翻译运动(Harakah al—Tarjamah)(阿拉伯语:حركة الترجمة ),历时二百多年,地跨亚、非、欧广袤区域,交融波斯、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古代东西方文化的译介活动。

    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从8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和赞助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吸取先进文化遗产。由于阿拔斯帝国哈里发(如曼苏尔、拉希德、麦蒙等)重视伊斯兰教法、财政制度、文化事业的创制与完善,倡导、鼓励学术活动,实行宽松的政治文化政策,吸收容纳帝国境内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文化和学术成果,这些作品被学者们翻译、介绍和注释,或由波斯文、古叙利亚文、或由希腊文,译成阿拉伯文。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因为文本的失传,不得不把一些翻译成阿拉伯文的古典文本从阿拉伯文又重新译成拉丁文。

    二、关键词:希腊古典科学。有吗?阿拉伯人翻译子虚乌有的希腊古典科学?阿拉伯人真是无语凝噎!冤枉啊!你们有什么值得我们翻译?

    三、伪作!

    四、伪作!

    五、不同时期的“东方”含义不一样,这里的“东方”指的就是近东和中东地区,并不是我们认为的中国。

    @17927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7924

    这个我们以后一一分析!见圆锥曲线论!妥妥的拿了中文书翻译后,效果不理想,估计翻译的不好,又千方百计找到李善兰进行翻译整理,在李善兰“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同时纠正“有瑕疵”的底本原版。——这些以后有精力我们可以一一探讨分析!

    @17928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7924

    读中国人写的对西方文化,西方人,西方著作的描述里面,你会发现细节多到不真实,完美到不真实,事无巨细到不真实,就像看着一个油嘴滑舌的人在对着一个女人说着不真心的甜言蜜语,或者就像在描述一个绚烂的肥皂泡泡,完美到禁不起拿逻辑的手指头轻轻一戳。这些流传在中文网站上的网文,都是一个套路,就像在写网络玄幻小说!

    @17929 ⚑举报 

    gsyrzjy
    游客

    @17931 ⚑举报 

    九靈
    游客

    成语这玩意就是一种无敌的存在,它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往往四个字就包含古人的经验、智慧和感悟,充满哲理,熟练指导个人行为与社会实践。它往往正确有效地为人们做出睿智选择或判断。没有悠久历史是不会有“成语”出现的,因为许多成语本身就是古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的画面或片段,典故更是不计其数。所以说文明古国的文化已经过多年的渲染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细节当中,不可分割,抄袭也没办法做到的,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文化底蕴。(注:此楼文字来源《古文物作证》帖,为了不引起误会,我先不放链接了,但是来源要说清楚,不是我自己写的。)

    中国古代跟文字书写有关的的成语很多:

    仓颉造字,册(象形字),卷,学富五车,“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名书竹帛,名施金石,名垂青史,燕然未勒归无计,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刊之论,刀笔吏,恬笔伦纸,洛阳纸贵,铭记……

    不知古希腊,古埃及跟书写文字有关语句有哪些,跟羊皮卷、跟莎草纸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反映中国古代即使书写材料还算易得,也会因一时特殊需要而造成书写材料紧张,那么,亚里士多德洋洋洒洒几百万巨著,得用多少书写材料?埃及的莎草全部用完够不够?或者希腊的羊全杀光够不够?

    红箭头指处,青铜器上的金文“册”字。

    出土竹木简册

    @17932 ⚑举报 

    九靈
    游客

    《算术之钥》的狐狸尾巴

    阿尔·卡西的算书《算术之钥》:

    “1424 年 7 月, 他完成了《论圆周》( Risāla al-muhitiyya, “The Treatise on the Circumference”) , 书中体现了卡西非凡的运算能力, 他将 2π 的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十六位。”

    “卡西在《论圆周》介绍部分给出了求解高精度圆周率的原因。他简要回顾了以往三位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287~212BC)、阿布·瓦法(Abu’l-Wafā’ ,940~998)和阿尔·比鲁尼(Al-Bīrūnī,973~约1050)相关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随后,卡西给出了他所要求圆周率的精度要求,即若存在一个直径为地球直径600,000倍的假想天球,使得通过此直径所求得的圆周长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小于一根马鬃的粗细。通过估算,卡西得出满足上述要求的圆周率必须精确到60进制分数值的第9位,即60-9(相当于10-16)。换句话说,再将圆周率继续推算几位并不存在技术困难,只是推算至60-9即可。”

    我们来看看宋末祖冲之怎么计算圆周率的。上面一段对阿尔·卡西计算圆周率的描述和《隋书.律历志》对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记载是不是很像很像呢?

    “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又设开差冪,开差立,兼以正圆参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

    关于卡西的圆周率我只想问一句,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是以中国统一的精确的完备的度量衡表达小数,请问卡西计算圆周率时依据什么东西来界定小数的呢?

    @17933 ⚑举报 

    九靈
    游客

    高次开方问题在中国古代数学中起源于《九章算术·少广章》开方术, 经后世中国数学家逐渐发展, 到宋代贾宪时已经发展成一系列的成熟算法, 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增乘开方法、立成释锁开方法、无理根的近似算法等等, 以上内容在《算术之钥》中均有相似的内容。

    据钱宝琮考证, 中算自矮一头的对中国古代数学的称呼增乘开方法最早见于宋代贾宪所著《黄帝九章算法细草》, 并著文就贾宪增乘开立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此处不再展开。

    1948 年, 勒基首次提出《算术之钥》中建立了开高次方的一般方法, 与鲁菲尼-霍纳算法一致, 由于卡西在书中并没有讲述此方法的来源, 故认为他的思想可能源于中国宋代贾宪的增乘开方法 。勒基的观点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不仅如此,1966 年, 杜石然先生在俄文译本的基础上比较了两种算法,并指出:

    “……把阿尔·卡西的开方法与宋元时期的增乘开方法相比较, 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期间的每一步骤完全相同……, 我们认为, 这种算法很可能是受到了中国宋元数学的直接影响。”

    老先生说得委婉,其实《算术之钥》就是抄袭的中国算书,说得更难听点,就是西方后世的一本伪作。而

    “卡西在《算术之钥》中简要回顾了以往三位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287~212BC)……相关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随后,卡西给出了他所要求圆周率的精度要求。”

    正是伪造本书的目的——除了解释西方近代来历不明的数学知识外,通过伪造的阿拉伯算书证明古希腊数学的存在,继而证明古希腊伟大的天才们存在,从而最终证明古希腊文明的存在,正如诸玄识在《西方文明诞生于18世纪:“中国化”的产物——儒家引导的欧洲启蒙运动》一文中写道:

    “另一方面,19世纪的西方全面而系统地伪造了‘古典’(希腊—罗马),充当其‘优秀传统’。”,换句话说,古希腊的一切都是在19世纪初伪造的!“其伪造古典的高峰则是,在该世纪下半期精心设计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并把它置于启蒙运动之前,以掩盖‘西学中源’……”。

    所以,本来就没有什么“古希腊文明”,哪里来的“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全书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美称的”阿基米德呢?根本就没有阿基米德,何来阿尔·卡西在《算术之钥》中回顾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相关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呢?本来伪造者在伪书《算术之钥》中埋下的真正的钩子是阿基米德,然而正是这个毫不起眼的伏笔和钩子,成了《算术之钥》的狐狸尾巴!

    @17934 ⚑举报 

    九靈
    游客

    据说,“铺地锦”所谓的“格子乘法”是在15世纪早期(1427年)传入中国的,据说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的《算术之钥》成书于1427年,成书之后立刻忙着传回东土,然而中国的刘仕隆早在1424年就写成了《九章通明算法》,程大位《算经源流》所载明代算书之第一种为《九章通明算法》,可以此书可能亡佚,只能从残本《九章正明算法》内容推断,其中就有“铺地锦”写算法。

    即使这样,至《指明算经》刊印发行的12年里,确实可以从阿拉伯传到东土,然而依据那时候的交通,信息的传播速度,这样的知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可能做到家喻户晓吗?何况《指明算经》是一本童蒙算学教材?

    退一万步讲,就算“铺地锦”是阿拉伯传入中国的,那么为什么阿尔·卡西的精确到小数点之后16位,17位的圆周率没有传进来?要知道,中国还用着当时祖冲之精确到小数点之后7位的圆周率3.1415926,比起阿尔·卡西小数点后17位的圆周率差何止一个数量级,按理说圆周率这种重要的基础的常数应该比所谓的“格子乘法”更容易传进来啊?为什么即使到了距“铺地锦”传入中国将近400年之后的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李汝珍花了近二十年心血写成《镜花缘》之时他还在书中使用祖冲之的圆周率呢?

    @17935 ⚑举报 

    九靈
    游客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铺地锦”写算法不可能来自15世纪初期的阿拉伯,更不可能来自于“希腊数学知识从阿拉伯传入欧洲”的欧洲,阿拉伯自己都没有,谈何从阿拉伯传入,又谈何从欧洲传入中国!所谓的欧洲人传入中国的,也可以歇歇啦!“铺地锦”写算法是中国人自己的写算法!

    @17939 ⚑举报 

    ml123
    游客

    说来说去,那为什么现在西方的科技发展程度更高呢?像现代数学物理科技工艺天文等,好像多是中国是从西方学来的。什么时候出现这种东西方科技水平的转折点? 像牛顿那时就可以精确计算太阳和行星轨道,他的理论直到现在还用在航天科技上。同时期中国的科技没有达到这样水平吧?

    @17940 ⚑举报 

    ml123
    游客

    我以前还一直痛心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焚毁,是场人类古文明璀璨知识的灾难。按楼主看法,亚历山大图书馆有可能不存在吗?那就更没有焚毁这回事情咯。如果真要是这样,那我心里好受多了。哈哈。

    @17943 ⚑举报 

    九靈
    游客

    《韩延算术》(即流传至今日的《夏侯阳算经》)中记载有将筹算多位数乘除转变为单位数乘除的算法,如乘数是 14,可用 “身外添四” 法,即被乘数不动 (这相当于该数乘以 10),然后再退一位加上该数的 4 倍。乘数是 102,可用 “隔位加二” 法,除数是 12,可用 “身外减二” 法,等等,都在被乘数或被除数筹式本身上进行演算。对于更多位数的乘除,可用类似的方法去处理。如果乘数或除数的首位数不是 1,还能采用各种方法将它化为 1,然后再来计算。这种算法叫做 “求一” 或 “得一” 算法,当时曾受到不少数学家的关注。

    据史籍记载,晚唐天文学家边冈

    “用算巧,能驰骋反复于乘除间。由是简捷、超径、等接之术兴,而经制、远大、衰序之法废矣”。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学者在简化数字计算方面的成果及其影响。

    中唐以后乃至宋元时期,改革和简化筹算算法的工作一直在继续着,并且不断有所进展,其中许多成果还被后来的珠算术所吸收,直到珠算完全代替筹算,这一工作方告结束。

    这样看来,我们是不是陷入了一个思维的盲区?我们一看见李汝珍的《镜花缘》是小说,就立刻不假思索地认为其中的所有内容都是虚构的?情节虽然是虚构的,然而其中插入学问和知识性的内容却都是真实的。比如关于圆周率的描述见17693楼

    春辉看了道:“闻得古法径一周三,是么?”兰芬道:“古法不准,今定径一周三一四一五九二六五甚精,只用三一四,三个大数算的。”

    又如,如君子国宰相吴之祥讲述中国后母危害时,一连引用了四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即

    “大舜捐阶焚廪,闵子冬月芦衣,申生遭谤,伯奇负冤”。

    又如在黑齿国,融入了经学知识,唐敖、多九公先与该国女学塾的紫衣女子讨论《论语》中的

    “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经义,然后又与红衣女子讨论《礼记》中的“鸿雁来宾”的各种注疏。

    这些可都是真实的,在唐代就已经有了。那有没有可能,“铺地锦”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呢?

    @17946 ⚑举报 

    九靈
    游客

    真正的艺术品,精美的错金银青铜器,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17942 ⚑举报 

    九靈
    游客
    @17973 ⚑举报 

    九靈
    游客

    罗雅谷生平简介,资料来源于维基百科:

    中文版:

    1617年,在罗马被贝拉明(Cardinal Bellarmino或是Saint Robert Bellarmine)枢机主教授任神父职之后,与44个伙伴一起前往远东地区传教。最早他待在果阿邦学习神学,后来待在澳门。1622年,当澳门被荷兰军队围攻时,他教导居民使用大炮,进而使该市解围。1624年随高一志进入中国,住在山西,学习语言与相关的在地知识。1631年,被传唤至北京历局与徐光启、汤若望、龙华民和邓玉函共事,协助改革中国历法,编修《崇祯历书》。1638年逝世于北京,享年45岁。”

    英文版,大意和中文版差不多:

    “The son of a jurist, Rho entered the Society of Jesus at the age of twenty. While later proficient in mathematics, he was a poor student initially.

    Following his ordination in Rome by Cardinal Bellarmine, he sailed for the Far East in 1617 with forty-four companions. After a brief stay in Goa he proceeded to Macao. During the siege of that city by Dutch forces, he turned the tide of battle by firing a cannon shot which landed on a barrel of gunpowder in the midst of the Dutch formation, saving the city from the attack. This service opened China to him.

    Rho rapidly acquired a knowledg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in 1631 he was summoned to Beijing by the emperor to work on reform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Together with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he occupied himself on this task until the end of his life seven years later, in 1638. Numerous Chinese officials attended his funeral.

    Rho left works relative both to the correction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and to other astronomical and theological questions.”

    @17974 ⚑举报 

    九靈
    游客

    在罗雅谷动身来华的1617年,由约翰·纳皮尔 (John Napier,1 February 1550 – 4 April 1617) 用拉丁文撰写的数学专著《筹算》(Rabdologiæ) 在苏格兰爱丁堡出版。该书讲述了三种辅助算术计算的算具,算筹就是其中一种,被叫做“纳皮尔的骨头(Napier's bones)”。这些工具本身不使用对数,而是将自然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降维简化为加法和减法运算。

    据说纳皮尔为此专门创造了“rabdology”一词(来自希腊语῾ραβδoς [rhabdos]伪造的希腊语,rod和λoγoς[logos]计算或推算)来描述此技术,直接翻译成中文就是“计算学”。这种“计算学”中的算具“纳皮尔的骨头(Napier's bones)”在我们中国叫“算筹”,“筹”(被叫做“棒(rod)”)用于乘除,甚至找到平方根和立方根。

    1650年“纳皮尔的骨头”的象牙套装,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藏。

    木制纳皮尔(Napier)的骨头,制作于1650年至1750年之间,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藏。

    一组清代象牙算筹,中国财税博物馆藏。

    @17983 ⚑举报 

    九靈
    游客

    从传教士百年集体造假未泄密看西方在华利益集团的组织纪律性

    原文载于: blog.sina.com.cn/s/blo...15avt.html

    在清初,传教士为了在三家历争中取得胜利,通过控制钦天监的天象观测,把西洋历法的天象预报数据当成实测数据上报清廷,从而在中国传统历法、回回历法、西洋历法的三家之争取得绝对优势,这个战果直接来自通过控制话语权进行系统的造假。 从此,传教士控制的钦天监一直按这个模式坚持造假一百多年,而把他们的实测数据源源不断地寄回巴黎发。清初中国观象台是世界上最好,精度最高,也因此对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发挥过作用。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薄树人研究员曾发现钦天监的实测数据抄自预测数据,1998年薄先生的博士石先生得知巴黎解密传教士档案,通过查阅发现,传教士把实测数据源源不断地寄回巴黎发表。

    清廷以举国之力,投资建造了世界上最好的天文台,却一直得不到真实数据,值得反思。 令人惊奇的是一百多年涉此秘密的中国人不是一个两个,是一大群人,居然一点风声未透露,连民间野史、私人笔记都没留下一鳞半爪。 石先生博士生李先生通过对照朝鲜抄本,发现传教士甚至利用修史的机会,把明朝的观察数据也改了。

    1999年9月,因备课涉及西方史,对今传古希腊文明产生整体的怀疑,那么点人口,那么短的时间,那么恶劣的生存斗争环境,蹦出那么璀璨的文明,更像神话。以此疑求教于石先生,石先生言:长期系统协调造假,还真有这么一个案例,他已在国外发了一个简讯。他简述了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建议我如感兴趣可再找些数据,写个小文章。

    后来石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根据历争时的三家预报数据与传到巴黎的实测数据做了比较分析,论文见新浪博客,师徒二人很快得到德国久负盛名的洪堡基金资助赴德,西方史界好生优待,毕竟太有损西方形象了,潜台词是不言自明的。 要知道,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历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一切官方、民间重大活动的推算基础。由于相信历必有差,提高历法精度一直中国政府的不懈追求,是历改的动力。 中国统治及影响所及地区都使用中国所颁历法,包括朝鲜和越南、琉球,以此作为民间红白之事的择吉基础。

    也许有人会把造假的责任推给皇帝、推给体制,那是不客观的,那是对“协时月正日”在中国传统中的分量严重估计不足。它的重要性绝非任何人的面子能比,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可能比江山社稷还重要,那是关系到家族、民族的兴灭存废问题。

    清初统治者就是害怕万一有个别人在个别事件中对清廷不贴心,排除了汉人和曾经得到明代重用的回回人,把天象观测交给了远在千里之外、与满人没有利益冲突的传教士,没想到被忽悠得更惨。 清代的中国人、朝鲜人、越南人、琉球人和其他信奉中国传统习俗的社区,重要活动都是利用清朝钦天监颁布的历法进行吉凶推算的。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根子上权威会造假。我们现在看起来无所谓的事,在他们的语境下,是天大的事。

    传说光绪就是通过这种推算选出来的“中兴之主”,光绪失败了,选他的那帮人肯定不服!推算基础出问题,不是我们算错啦。

    清代的中国人、朝鲜人、越南人、琉球人和其他信奉中国传统习俗的社区,后来全部陷入悲剧,在这些古人的语境下,那就是理所当然、很好理解啦。

    @17988 ⚑举报 

    KK
    游客

    數 書* 九 章 *札记*  四卷

    即刻点击链接获取文件: cowtransfer.com/s/14d96b56f1c749 或进入 cowtransfer.com 获取,在首页输入取件码:053191(24小时内有效)

    !即刻点击链接获取文件: cowtransfer.com/s/4276b55d67224c 或进入 cowtransfer.com 获取,在首页输入取件码:755111(24小时内有效)

    @17990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7983

    还有这等事

    @17991 ⚑举报 

    ygzstcfh
    游客

    谢谢@KK游客老师  數  書* 九 章 *札记*  四卷   那个网站的

    @17993 ⚑举报 

    九靈
    游客

    @KK #17988

    🙏🙏🙏  已经下载,非常感谢!

    @17995 ⚑举报 

    九靈
    游客

    迷一样的传教士

    鉴于这个话题太敏感,我只贴这么些,传教士的猫腻实在太多,我查阅资料的时候竟然觉得生理性反胃!

    从明末到清初(从利玛窦马泰奥·里奇(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汉名利玛窦)来华到1773年7月,教廷宣布解散耶稣会),耶稣会总共有472位会士在中国“服务”了190年,见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最简事实:400多年来, 全世界的神学院和教士, 不论哪个教派或分支, 最多只念这几百年(利马窦来华后, 逐步编造充实的)各种版本的300页新约和千页旧约,在教堂里永远不讲“科学”。来中国传教,却拿不出一本完整版的圣~经~

    请注意:按照欧洲人的假悲情连续剧传销剧本, “凡是学科学的教士, 留在欧洲本土的‘科学先驱’, 不是被教廷烧死就是被终生监禁(“加利略”)或封嘴(“哥白尼”)”!与之完全自相矛盾的是:同一时期, 被同一个教廷派遣到中国的所有传教士,为何个个都是天文地理, 数学科技,工程机械等等无所不知, 不远万里来免费送中国人顶级数学科技知识的, 著作等身的大科学家和总工程师?

    @17999 ⚑举报 

    九靈
    游客

    “天主教虽然在明朝就来到了中国,但是他们并不重视圣~经~,所以一直没有翻译中文圣~经~,直到1968年才翻译了自己的思高本圣经。”

    对此,真的,我已经无力吐槽,看多了他们写的东西胃里一直翻来覆去!你来中国传教,不翻译至高无上的圣~经~?Hä?这就好像讲中国本土道教思想不谈老子,讲儒家学问却不说孔子,可能吗?到 1773 年耶稣会总共有 472 位会士在中国 “服务”,却没有一个人翻译圣~经~,大家都忙的抽不出一点空来翻译神圣的圣~经~,却有时间忙着像中国传播西方科技?主业副业是不是颠倒了?教~会~允许吗?到底是不翻译还是没有圣经?然而却有

    《進呈書像.天主正道解略.汤若望》

    《代疑论》

    《利玛窦行迹》

    《口鐸日抄》

    《善惡報畧說》

    《天主聖教總牘內經》

    《天主降生聖經直解》

    《奉旨繙譯職方外紀.李之藻》

    《默道神功》

    《默想工夫》

    ……

    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中国人在中国帮忙写的!那他们传的是啥教?为什么他们在全世界各地传神学,却单单只在中国传授中国科学?

    @18000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7995

    哈哈!事情也是奇怪:几何原本、三角函教学了屁用没得,康熙才禁教闭关,牛顿的苹果就开始砸、丹尼斯·帕潘的茶壶盖就开始响

    @18001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8000

    关于《几何原本》的疑问我会慢慢总结,《三角学》我也会慢慢贴出,都是中国人的东西!

    关于牛顿,我先贴一首让我看了极度反胃的“诗”,也来让大家一起反胃反胃🤮🤮🤮。

    《牛顿的苹果》

    “牛顿视苹果落地
    沉思里的惊鸿一现
    道来:我不愿耗费心思向世人解释
    无论以何种先贤之信条抑或计算之结果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乃“重力”所致之普遍现象
    此亦凡人所能理解之境
    自亚当,自苹果之堕”

    @18002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7983

    从这里看来,古代中国的钦天监传人,实际上在清朝没起到作用

    今年古钦天监传人------北派实验室,在微博大展神威,露了两手

    @18004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8002

    汉人天文学家都给传教士打了下手,做了所有的工作,果子却让传教士摘了,反过头来,到处说传教士万里迢迢跑到中国给中国带来了最先进的西方天文学,帮助中国制定历法!

    中国古代的科技,是如何被玩废的?

    (转载自爱传统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科技水平,都明显落后于西方了。

    这个落后,是何时、如何造成的呢?

    我们就以天文学、数学为例,来谈这个过程。

    《清史稿·时宪一》:

    “顺治元年六月,汤若望言:‘臣于明崇祯二年来京,曾依西洋新法釐订旧历,今将新法所推本年八月初一日日食,京师及各省所见食限分秒,并起复方位,图象进呈,乞届期遣官测验。’从之。……八月丙辰朔午时,日食二分四十八秒,大学士冯铨,同若望赴观象台测验覆奏,惟新法一一菂合,大统、回回二历俱差时刻。……十月,颁顺治二年时宪书。……十一月,以若望掌钦天监事。”

    大意是:清朝定鼎北京之后,顺治元年,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向朝廷进献了明末徐光启、李天经主持,组织有西洋传教士参加编制的新历。他还向朝廷说:今年八月初一日日食,各地分别在什么时间看见日食。那天,大学士冯铨等人到天文台考察后发现,和按照明朝大统历、回回历相比,汤若望按新历推算的时间最准确。于是,在当年十月,就颁布使用新历,即时宪历。十一月,任命汤若望为钦天监负责人。

    这就是说,明末编制了这部历法,但没有用。汤若望献出来,被清朝采用了。

    的确,由基督徒徐光启主持编制的这部历法,采用了不少来自西洋的东西此处存疑。但是,是否明朝真的在数学、天文水平上不行呢?当然不是。

    在康熙乾隆时期编写的《明史》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足够的证据。

    《明史·历一》:

    “后世法胜於古,而屡改益密者,惟历为最著。……黄帝迄秦,历凡六改。汉凡四改。魏迄隋,十五改。唐迄五代,十五改。宋十七改。金迄元,五改。惟明之《大统历》,实即元之《授时》,承用二百七十余年,未尝改宪。成化以后,交食往往不验,议改历者纷纷。……其非历官而知历者,郑世子而外,唐顺之、周述学、陈壤、袁黄、雷宗皆有著述。……”。

    大意是,中国历史上,历法修改了N次,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明朝援用元朝的授时历,一下子就用了270多年。到了成化年间,大家都发现误差不小,觉得必须修订历法了。在明朝,精通天文历算而不在天文台工作的人很多,除了著名的明朝宗室朱载堉,还有唐顺之、周述学、陈壤、袁黄、雷宗等等。

    但是,徐光启在主持修订历法的时候,并未像历朝历代那样,征集天下英才,而是启用汤若望等洋教士主导,让一批中国学者给打下手。

    毫不奇怪,新历法的精确度,确实比二三百年前编制的大统历即授时历要高。

    同样是在《明史·历一》中,还有这样一句话:

    “西洋人之来中土者,皆自称瓯罗巴人。其历法与回回同,而加精密。”

    这就是说,明朝人也好,清朝人也罢,十分清楚:所谓的“西洋天文学”,实际上是回回天文学。我在《原创 中国,是天文学的祖师爷(下)》中谈到过,回回天文学实际上是元朝传过去的中国天文学发展起来的。因为,自元朝起,中国的天文台,始终设有“回回历”机构,因此,中国的士大夫们,太了解阿拉伯天文学了。只不过,汤若望等人搬来的东西,比三百年前的水平高一些罢了。

    不可理喻的是,自汤若望起,西洋传教士就掌握了清朝的天文台。

    《清史稿·职官二》:

    “初,顺治元年设钦天监,分天文、时宪、漏刻、回回四科,置监正、监副、五官正、保章正、挈壶正、灵台郎、监候、司晨、司书、博士、主簿等官,并汉人为之,行文具题隶礼部。是岁仲秋朔日食,以西人汤若望推算密合,大统、回回两法时刻俱差,令修时宪,领监务。……康熙二年,仍属礼部。明年,增置天文科满洲官五人,满员入监自此始。又明年,定满、汉监正各一人,左、右监副各二人,主簿各一人,满、蒙五官正各二人。……八年,复罢光先,以南怀仁充汉监正,更名监修,用西法如初。雍正三年,实授西人戴进贤监正,去监修名。八年,增置西洋监副一人。……(乾隆)十年,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十八年省满、汉各一人,增西洋二人,分左、右。四十四年,更命亲王领之。道光六年,仍定满、汉监正各一人,左、右监副各二人。时西人高拱宸等或归或没,本监已谙西法,遂止外人入官。”

    大意如下:

    1、本来,天文台的职员全是汉人。顺治元年,天文台的负责人成了汤若望。

    2、康熙三年,天文科(天文台下属机构之一)设置满洲职员5人。

    3、康熙四年,天文台和朝廷其它机构一样,设满、汉两个一个手。康熙八年,由西洋传教士南怀仁来充任(代理)汉人的一把手,即汉人失去了一把手职务。

    4、雍正三年,西洋传教士戴进贤,正式担任汉人的一把手,即不再是“代理”,标志着汉人彻底失去一把手职务。

    5、雍正八年,专门为西洋传教士增设一名天文台副台长。

    6、乾隆十年,正式确定天文台副台长由满、汉、西洋传教士三方平均分配担任。乾隆十八年,走得更远。

    7、道光六年,仍定满、汉监正各一人,汉人终于可以担任天文台台长了。

    清朝闭关锁国?这不是胡说八道吗!长期有洋大人在朝廷担任高级官员,而且是担任主持科技工作的高级官员,这,还开放的不够吗!

    清朝在朝廷各部门设置满、汉双首长制,本来是一个很不错的制度。但是,把天文台的职务让给西洋传教士,也不给汉人士大夫,十分令人费解。

    是当时的汉人士大夫中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吗?当然不是。

    是朝廷不知道汉人士大夫中有这方面的人才吗?也不是。

    《清史稿·时宪一》:

    “其不为历官而知历者,梅文鼎以后我会提到、薛凤祚、王锡阐以下,江永、戴震、钱大昕、李善兰为尤著。其阐明中、西历理,实远出徐光启、李之藻等之上焉。”

    这是说,在清朝,没有被安排到天文台工作,而精通历法的人才很多,比如梅文鼎、薛凤祚、王锡阐等人,他们的水平,远远超越徐光启、李之藻之流。

    比如,上面没有提到的龚士燕。《清史稿·龚士燕传》:

    “龚士燕,字武任,武进人。……自是一应七政、气朔、交食诸端,按法而推,百不失一。康熙六年(1667年),诏募天下知算之士,於是入都。……修改诸应,取顺治元年甲申为元,以应世祖章皇帝抚有中夏之祥,钦天监名为改应法。既改气、闰、转、交诸应,复改迟、疾限及求差诸法,又改冬至黄道日出分依步中星内法。又盈缩迟疾无积度,日食无时差,皆与天合。台官交章保荐。八年,历书告成,奏对武英殿,授历科博士。时有荐西人南怀仁等於朝,及其实测诸术,验且捷,遂定用西法,而古历卒不行。十年,以疾归……”

    瞧,事实证明,龚士燕的水平很高,尽管天文台的官员们纷纷上奏章推荐,最终也是不久就回顾故里,老死民间。

    这里主要说说康熙帝十分青睐的梅文鼎。

    《清史稿·梅文鼎传》: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儿时侍父士昌及塾师罗王宾仰观星象,辄了然于次舍运转大意。年二十七,师事竹冠道士倪观湖,受麻孟旋所藏台官交食法,与弟文鼐、文鼏之。”

    梅文鼎是安徽宣城人。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启蒙老师仰观星象。他对天文学感兴趣,也有天赋。二十七岁时,他和弟弟文鼐、文鼏一起,拜竹冠道士倪观湖为师,学习天文学。

    梅文鼎的水平到底有多高?为了增强“权威性”,我还是直接使用X百科来证明吧。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汉族,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英国牛顿和日本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

    瞧,竟然与西洋的大牛牛顿并列,还可以吧?(注,此处关于对牛顿的评价,本人不同意!!!)

    梅文鼎的数学、天文学水平,当时便蜚声天下了。

    《清史稿·梅文鼎传》:

    “畴人子弟及西域官生,皆折节造访,有问者,亦详告之无隐,期与斯世共明之。所著历算之书凡八十馀种。……康熙己未,《明史》开局,历志为钱塘吴任臣分修,经嘉禾徐善、北平刘献廷、毗陵杨文言,各有增定,最后以属黄宗羲,又以属文鼎,摘其讹误五十余处,以算草、通轨补之,作明史历志拟稿一卷。”

    天文学家的子弟们、国子监里学习西历的学生们,都纷纷找上门来拜他为师。

    康熙己未,即康熙十八年(1679年),朝廷组织编写《明史》。历志部分完成初稿后,史臣们找到梅文鼎,请他审订,他指出了其中五十余处讹误,并且补写了一些内容,又独立拟撰了明史历志一卷。

    更重要的是康熙帝。

    《清史稿·梅文鼎传》:

    “己巳,至京师,谒李光地于邸第……因作《历学疑问》三卷。光地扈驾南巡,……遂以所辢刻《历学疑问》谨呈。……明年癸未春,驾复南巡,于行在发回原书,面谕光地:‘朕已细细看过。’中间圈点涂抹及签贴批语,皆上手笔也。光地复请此书疵缪所在,上云:‘无疵缪,但算法未备’。盖其书本未完成,故圣谕及之。……乙酉二月,南巡狩,光地以抚臣扈从,上问:‘宣城处士梅文鼎焉在?’光地以尚在臣署对。上曰:‘朕归时,汝与偕来,朕将面见’。四月十九日,光地与文鼎伏迎河干,越晨,俱召对御舟中,从容垂问,至于移时,如是者三日。上谓光地曰:‘历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学今鲜知者,如文鼎,真仅见也。其人亦雅士,惜乎老矣!’连日赐御书扇幅,颁赐珍馔。临辞,特赐‘绩学参微’四大字。……岁在辛丑,卒,年八十有九。”

    康熙己巳年(1689年),康熙帝读到梅文鼎的书,激赏不已。

    癸未年(1703年),康熙帝完成了对梅文鼎著作的点评。

    乙酉年(1705年),康熙帝忽然想起了梅文鼎,接见了他,竟然与他畅谈了三天。结论是:梅文鼎的天文学、数学水平,出奇的高,可惜老了。

    辛丑年(1721年),梅文鼎去世,终年89岁。安葬时,康熙帝指示,给他办得很风光。

    一位数学、天文学奇才,就这样,终老民间。

    不仅如此,清朝的算学,即国子监的数学与天文学院,也最终被玩废了。

    《清史稿·选举一》:

    “算学隶国子监,称国子监算学。乾隆四年,额设学生满、汉各十二,蒙古、汉军各六。续设汉肄业生二十四。遵御制数理精蕴,分线、面、体三部。部限一年通晓。七政限二年。有季考、岁考。五年期满考取者,满、蒙、汉军学生咨部,以本旗天文生序补。汉学生举人用博士,贡监生童用天文生。”

    在这里,学生按满、汉、蒙古、汉军四种出身,分别分配指标。教材,由康熙帝亲自组织编写。教师,则来西洋传教士主导的天文台。

    经过两百年的如此折腾,终于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清史稿·时宪一》:

    “乾隆以后,历官能损益旧法,廷栋一人而已。”

    朝廷和民间,一起没人了。

    如今,利玛窦之流,也被吹嘘成了神乎其神的、“西学东渐”的大科学家!

    @18005 ⚑举报 

    ml123
    游客

    @九靈 #18004

    这里有篇比较全面的清朝历法介绍。 news.163.com/speci...r0313.html

    看该介绍,清朝政府所选的历法是靠事实抉择出来的,改以西洋历法为基准,是因为人家的准确。自己的一套用来太长时间没修正好,已经错得离谱了。

    还有,你这里说的有点偏差,上面是依据官方和民间都有懂历法的,因为是基于几百年前创立的旧历知识,懂得的人就多些。后来有能力修改历法的历官只有一人,你私自多加了一个“民间”。不过,可能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新历是基于西洋历法,民间肯定也少有人懂。我个人认为另外还有个原因是,现行历法已经很准确了,所以有能力改动它的人才数量就少了。

     

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251-300 (共 1,050 个帖子)
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251-300 (共 1,050 个帖子)
  • 话题“中国古代数学书多美啊!”已关闭,不接受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