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1,001-1,050 (共 1,050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75142 ⚑举报 

    九靈
    游客

    当今中国离奇现象。科研中的两个凡是

    ①,凡是和古希腊等一样或相似,一定是受西方影响。
    ②,凡是和中国一样或相似,一定是独立发明。

    中亚数学里,和什么丢番图相似,就是受了丢番图影响。印度数学里,证明勾股定理和中国相似,死活不说是受中国影响。至多说个可能。

    @75157 ⚑举报 

    九靈
    游客

    古地面高程模型。

    海平面与地层模型1

    @75158 ⚑举报 

    九靈
    游客

    @九靈 #75157

    图中的数字是两河流域相关量的取值。

    @75162 ⚑举报 

    九靈
    游客

    这是各种权威的历史著作和相关考古著作,它们都在不厌其烦地介绍苏美尔文明。在这些书籍当中,苏美尔文明是人类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已经成为人们这个社会的共识。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在校学生,对苏美尔文明的定性已经毋庸置疑了。就如同网上有些人写到,没有苏美尔文明,人类还处在黑暗的蒙昧中挣扎。是苏美尔文明给我们人类第一丝文明的曙光。从苏美尔文明开始,人类社会才开始步入文明时代。毫无疑问,作为文明起源的苏美尔,我们给予任何的赞美都不过分。像拱玉书一本研究苏美尔文明的著作就是这样命名的:

    升起来吧!像太阳一样!

    吴宇虹《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第一版,P3。

    两河流域南部古称巴比伦尼亚,是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地区,其南部古称为苏美尔。一直非本地塞姆语的外来民族迁移到这里生息繁衍,开创了两河流域文明。他们被本地说塞姆语的阿卡德人称为“苏美尔人”。

    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2019部编版)。

    毫无疑问,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的希望,所以,各种书籍从来不乏美好的词汇来赞颂它。下面是各种权威书籍对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介绍: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 1998年5月第一版。

    另一支最古老的文明是至少早在公元前4000年即已存在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文明。这支文明过去被称为巴比伦文明或巴比伦--亚述文明。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它的创立者既不是巴比伦人,也不是亚述人,而是更早的苏美尔民族。因此,不如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一名来概称这支文明,虽然美索不达米亚一词有时候只用来单指这两条河流之间的北部地区。

    @75164 ⚑举报 

    九靈
    游客

    [美]杜兰·威尔,《世界文明史--01东方的遗产》,东方出版社 1998年9月第一版,p80-82。

    依拉蒙系一片狭窄的高地,西为沼泽,东为高山。再东,就是有名的伊朗高原。在依拉蒙这块地方,不知什么时候起,出现了一个民族。这一民族,直到现在我们还查不出他们系属何种族,来自何处。但一桩很显然的事实是,他们在这儿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苏美尔人属于哪一个种族,以及他们系经由哪一条路达到苏美尔,至今在历史上可说仍是个谜。也许,他们系由中亚,或高加索,或阿美尼亚而来;到达美索不达米亚之北,即沿两河而南。现在沿河均有他们的遗址。也许,如一般传奇所说,他们系来自埃及,或其他海外;到达波斯湾后,舍舟登陆,然后再沿河北上。

    陈钦庄、詹天祥、计翔翔,《世界文明简史》,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

    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一样,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文明的地区。两地区在地理、气候条件方面有相似之处,也各有其特点。……根据已知材料,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是西亚最早的文明发祥地。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地区进入国家形成的初期阶段。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p49。

    第一缕文明之光出现在烈日暴晒之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滋润着的一片荒原上。尽管以前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曾认为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但现在大家已经一致认定,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即《旧约全书》中所称的“希纳国”。苏美尔南临波斯湾,其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伊拉克。约公元前3500年时,已有一些运用改进过的生产技术来耕种这片干旱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地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古代文明的过渡。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第三版,中华书局 2006第一版,p23。

    最初的文明兴起于我们现在称作“中东”的东北地区,沿最终汇入波斯湾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这两条伟大的河流发展起来。公元前4000年前后,来自这块平原北方的苏美尔人最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文明。他们定居在方圆700英里的地域内,在那里他们与当地的居民以该地区特有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苏美尔人很早就建立了宗教、朝圣和祭祀中心。早于公元前3000年,许多这样的心中就拥有泥砖构造的精心装饰过的庙宇。苏美尔人敬畏恶神的力量,他们认为人类的命运最终控制在这些神灵的手中。正是苏美尔人创立了最早的字母体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75474 ⚑举报 

    天之雨
    游客

    拜读先生文章,非常的好!不知是否有整理成文档?归纳起来,可以看的连贯!感谢

    @75491 ⚑举报 

    九靈
    游客

    @天之雨 #75474

    没有啊,有的是别人写的,有的是自己写的。都杂合在这个帖子里面了,你就将就看哈 ^_^

    @75715 ⚑举报 

    说呢
    游客

    @九靈 #75142

    归纳得好。

     

    比如青铜器和小麦,硬是被现代保禄们说成五千年前由远西传入东土。让它们拿出传播证据来?莫得。只说红铜是在那个地界先发现的。其实只不过“发现”个别零星一点而已。据本人了解,乌拉尔-高加索山脉以西,很晚都是蛮荒状态……

    小麦说是那个地方的原种。是不是最早、唯一的原种且不说。自然界和植物本身也是有传播转移功能的。比如辣椒,近些年已经发现中国有原种。还有玉米……考古发现比所谓‘大’航海之前早得多就在中国出现了。这个所谓‘大航海’近些年是被远西人越来越无底限地疯狂吹嘘了。持续不停地更新它们的光辉‘历史’是它们一直在进行的活动。它们没有文献目录学。也没有历史记载。它们是有意识地持续把它们以前的落后愚昧痕迹抹掉……以最新的美化自己的杜撰替换之

    @75736 ⚑举报 

    九靈
    游客

    @说呢 #75715

    这就是国内外各路“皇 ■ 协 ■ 军”贴心为中国量身打造的“中国物种西来说”,是“中华文明西来说(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辅助攻击工具!

    @75740 ⚑举报 

    九靈
    游客

    正好看到这样一篇驳斥“番茄西来说”的文章(原文链接:《番茄是从美洲大陆传入中国的吗?》),证据确凿,各路牛鬼蛇神无从抵赖!

    选区_801

    选区_802

    1983年7月,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四川成都北门外的凤凰山发掘一个西汉汉武帝时期古墓。椁室长540厘米、宽336厘米,一共有上下两层。

    8ee3e9d990d243a99be75bf7f563d8ba上图:西汉汉武帝时期古墓

    随后专家对该古墓进行了清理,专家在下层清理中,发现了一些藤编的箱子和竹做的箱子。在底室之内,考古人员发现了四只藤笥(sì)和五只竹笥,打开之后发现里面装有一些已经碳化的植物种子。

    b9c99a3ffd9642cb8c92d5a4daa78221

    c7251838d1a74547b1ce1983ab7075a2

    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鉴定工作,专家决定先运走,然后再进行仔细研究。初步观测可以看到有水稻种子,而其他是哪些植物的种子呢?这需要在特定的实验室内进行研究。

    由于当时是盛夏,在将这些种子运往实验室的过程中,考古人员为了防止藤笥、竹笥干裂,还在上面特意覆盖湿地再生布……

    @75749 ⚑举报 

    九靈
    游客

    相关视频链接:

    一、【成都发现两千年前的西汉番茄,揭示出西红柿不是从美洲传入的

    二、【“西汉番茄”的发现、培育、和初步研究四川省成都市博物馆 徐鹏章

    8月4、5日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人发现,藤竹笥里居然冒出了几株嫩芽?

    到了第三天,所有的人都不淡定了!因为,几株嫩芽的数量变成了几十株——难道是千年之前的植物种子发芽了?

    006oFJIlgy1h9wew91mpxj30y10ik7a0

    006oFJIlgy1h9wew8fyxuj30xw0imq73

    006oFJIlgy1h9wew806n2j30xy0iktc2

    006oFJIlgy1h9wew7d5kcj30xu0ivgpx

    006oFJIlgy1h9wewbv5hwj30xw0iy78h

    四川省农科院园艺室的专家们接到了任务,将这些小嫩芽进行了精心培育。人们迫切地想弄清楚,到底是哪一种植物的种子有如此“魔力”?居然可以在沉睡千年之后重生?

    几个月之后,谜底终于揭开!这几株小苗开花结果,居然就结出了红灿灿的小果实!经过四川大学的生物系专家鉴定,这种红色的果实属于茄科,是番茄的一种。

    这些番茄的形状跟现在番茄相似,专家尝了之后说味道和现在的西红柿不相上下。经过测定却发现,古今两种番茄在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种类上却存在很大差别。当今的番茄含有磷和氯,而西汉的则有汞和砷,因此可以断定,这些的确是中国番茄的“始祖”、是最原始的番茄。它比现代的西红柿多了汞、砷,具有很强的原始性。

    当时,负责古墓发掘清理的人员首先排除了文物在出土的过程中不慎混入了现代番茄种子的可能性,因为他们完全是依照考古的规则开展工作的。而生物学专家同样能够判断出这些古墓里的番茄确实并不是野生的,而是经过人工培育的。

     

    @75754 ⚑举报 

    九靈
    游客

    成都发现了两千年的西汉番茄,这个最重要的结果是颠覆“历史”学术伪军先入为主的伪历史),因为在我们被塑造的认知中,番茄是美洲大陆的特有产物,是18世纪,也就是在中国的明朝时期,从美洲(甚至欧洲经东南亚)传入中国的。

    但是贵州的大山中也有野生于山野间的野蕃茄,外形与我们种植的番茄果实相似,但个头要小很多,口味也略酸一些,营养价值特别高。

    野番茄,又名丁茄、钮茄根、癫茄、大癫茄、山马铃、山羊茄、刺丁茄、番鬼茄、野癫茄。生长于荒地、林边,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贵州、广西、云南及台湾、福建等地。生长期分别呈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夏秋采收,成熟时呈鲜红色。

    53615d71d33f4144a813f527afc1bda2

    3ae495455360447c93221d35419056f1

    9cdd441a1fba4896908f375b1db16138贵州野番茄

    以上事实都说明,中国就有野番茄,汉朝时就有人工种植的番茄了,所以番茄不是美洲大陆独有的产物,中国的番茄也未必是美洲传入的。

    @75756 ⚑举报 

    九靈
    游客

    有人说,千年的种子怎么可能发芽?但这确实是可能的。隋炀帝修建了很多粮仓,1971年在洛阳发掘出“含嘉仓”遗址的粮窖中,居然还保存着满满一窖的粟米,距今已有1400年。

    487e2d4e96494dfbb6c21f2efe96fe34隋朝的粮仓含嘉仓

    54961f99e6c54d4d90034dd71c2aa9f9含嘉仓里的粮食

    当然了这些距今1400多年的粮食基本上都已经碳化了,但是经过专家们的认真筛查,发现居然还有一半左右的粟米仍然没有遭到什么大的变化,反而还停留在有机物的状态当中,简单点说就是:和如今的粮食相比,这些千年前的粮食只不过就是颜色发黄了一点。

    最为令人惊讶的现象就要出现了,就在考古队取出千年前“种子”的第二天,居然发现了不少种子正常的发芽了,这个现象无疑是引起了无数人的注意,尤其是洛阳农科所的专家,就这样在农科所专家的培育下,这些千年前的“种子”果真奇迹般的复活了。

    @75764 ⚑举报 

    九靈
    游客

    @九靈 #75754

    先纠正一个时间错误:此处应该是“清朝”。

    选区_803

    根据百度百科词条:

    栽培番茄的祖先是樱桃番茄。墨西哥较早驯化栽培,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1768年米勒首次作出植物学描述,进行分类和定名17世纪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中国栽培的番茄从欧洲或东南亚传入。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由于番茄果实有特殊味道,当时仅作观赏栽培。到20世纪初,城市郊区始有栽培食用。中国栽培番茄是从5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果菜之一。

    @75773 ⚑举报 

    九靈
    游客

    《西汉番茄的发现、培育、和初步研究》发表在《农业考古》杂志1988年1期。我找了一下这篇论文,原文如下,供大家参考!

    选区_801

    选区_802

    选区_803

    选区_804

     

    @75775 ⚑举报 

    九靈
    游客

    查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词条可以推断,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中所说的“番茄(番柿)”发源地“西番”就是指中国四川地区。这就是今天中国人对西红柿的日常称呼“番茄”的由来。此处的“番”和欧洲无关!

    选区_807

    选区_805

    选区_806

    @75777 ⚑举报 

    九靈
    游客

    西番

    选区_805

    @76249 ⚑举报 

    路过冬天
    游客

    摆事实,讲道理,逻辑清楚,论据充分。大家应该多多传播传统文化,让子孙后代知道了解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这样才能做到文化自信。

    @76278 ⚑举报 

    九靈
    游客

    @路过冬天 #76249

    感谢支持!^_^

    @79163 ⚑举报 

    九靈
    游客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截图来自网友 @吴刚

    326147292

    326147298

    那。。。

    326147319

    @79168 ⚑举报 

    九靈
    游客

    从中国传统数学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和增乘开方法推导导数,二项式定理,泰勒级数以及牛顿迭代法。

    由此可知所谓的西方近代数学鼻祖都是来源于中国古代数学,是对中国古代数学的解析,归纳和总结。

    有人说中国数学落后,西方数学先进,在我看来,这正是中国数学原生的血脉特征。原生数学,是在成千上万年的社会实践中从无到有,慢慢发明总结积累下来的知识,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油管上有一个数学热门主播用中国古代传统的 #开方作法本源图#(传统开方法)解读 #微积分# ,(B站搜“用几何来求导”,出自3Blue1Brown)我说什么来着?这个和我分析的微积分中国起源一模一样!记住喽,同志们,此人用的是中国的开方法古法!

    IMG_20211110_204304_edit_1125959952339648

    IMG_20211110_204357_edit_1126080732468275 (1)

    IMG_20211110_204426_edit_1126130453854726

    IMG_20211110_204544_edit_1126154711996910

    IMG_20211112_221947

    @79171 ⚑举报 

    九靈
    游客

    我们再来看一下 @3Blue1Brown 用几何方法阐述的微积分本质!不就是使用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开方法吗?😎,同志们,须知当年莱布尼茨和牛顿“创立”微积分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

    229

    218

    236

    @79179 ⚑举报 

    九靈
    游客

    #天文学史# 据@洛水瑶姬 (网名:长安今何在)考证:清代《数学八卷》记载:“如史记冬至有从测影得者,书曰某日影长。影长者,定冬至非平冬至也,平与定之差随高冲离冬至远近而异……其相差之极亦如今之春分、秋分,前后约差二日有奇。历家记冬至必据影长之日,人事之最重大者,如朝会、圆丘皆是日为定,则自古以来冬至皆用定气矣,一岁节气独冬至用丁,其余二十三气皆用恒,宁有是理?”所以,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测冬至多是“定气法”,但其余计算又用平气,一个历法两种方式同时存在,但在重大的事情中,所用的皆是定气为准,这是为了验证准确,采用能够体现真实度的“定气法”。

    然而今天有一种说法大行其“道”,即现行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来自于洋 ■ 教 ■ 士订立的“定气法”。(大家自己上网搜!)因此我就@洛水瑶姬的研究 中国“二十四节气”与西方“黄道十二宫”的时间方位关系 提一点自己的疑问,不知道哪位专家教授可以不吝赐教。
    我们知道,冬至和夏至,不论是用平气法还是定气法,都在同一天。传说汤 ■ 若 ■ 望们用定气法替中国修改历法。那么也就是说汤 ■ 若 ■ 望早就拥有定气法的知识,欧罗巴自己的历法(如果真有的话)中冬夏二至必然与中国同,既然二至与中国同,那儒略历还能与1582年颁行的格里高利历偏差10天???假设1582年改历之事为真,那么,在1582年之前西方历法(如果真的存在)根本不可能用定气法。那么,汤玛法从何而来的定气法知识???

    儒略历和格里高利历的相关博文见:

    weibo.com/58613.../M4WdQDTjP

    weibo.com/58613.../M3hX5k0bC

    @79502 ⚑举报 

    啊菠萝小趴菜
    游客

    @星辰 #17670

    大佬好啊  可不可以麻烦您发我一个链接啥的呢  ,我的邮箱是apollozhang2017@outlook.com

    这个宋刻本大字版太赞了。馋死了。。。

    @80572 ⚑举报 

    有文
    游客

    @啊菠萝小趴菜 #79502

    同求,ruojunzhang@126.com

    @84317 ⚑举报 

    说呢
    游客

    这里太好了。感谢九靈楼主和其他大佬的的辛勤付出。感谢未曾大佬的平台。

    一直在学习中……

    @85573 ⚑举报 

    说呢
    游客

    河西地区有完整的考古体系,而且一直扩展到新疆东部,是新疆东部和河西走廊早期文化的主流。甘肃已经有了青铜器独立起源的某些征兆,出土的诸多青铜物品被认为是当地大规模使用青铜的开端,其时代与中亚大规模使用锡青铜相当。在中国早期青铜时代,砷铜主要出现于河西走廊的四坝文化、青海省同德县宗日遗址(距今5600—4000年)、青海省贵南县尕马台墓地、甘肃省临潭县磨沟遗址(距今约3600—3500年)、新疆天山北路。在年代上,新疆东部的天山北路墓地则相对更晚。砷铜最先并非出现在离欧亚草原更近的新疆地区,而是出现在青海东部,在新疆出现的时间则晚得多。安德罗诺沃文化和瓦里科瓦亚陶器文化圈的活跃期都晚于甘肃省四坝文化。因此,中国西北地区砷铜技术来自欧亚草原的推断,显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甘青文化受到安德罗诺沃文化影响的看法有悖常理。

    在四坝文化中,砷铜的普遍性表明它可能与外界存在某种互动因素,亦有可能与河西走廊的矿产资源配置有某种联系。河西走廊地区有铜、铁、锡、铅、锌、砷等多种金属矿产,在更远的天山东部、昆仑山东部、祁连山南侧都有许多金属矿资源。从锡矿资源的分布格局看,河西走廊满足了砷铜技术在当地独立起源的条件。金塔县的白山堂古铜矿遗址亦属于四坝文化时期。众多铜矿遗址证明,河西走廊确实存在采矿活动。从矿物学和当地矿藏资源分析,四坝文化铜器中的砷铜是利用本地含砷的共生矿冶炼得到的。

    中国早期青铜技术西来说缺乏中间环节,没有完整证据能够将四坝文化与巴勒斯坦死海附近的青铜文化联系起来。河西走廊的西城驿、火石梁和缸缸洼等冶金遗址,不但表明距今4100年前后当地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冶金技术,而且证明甘肃确实存在独立自主的冶铜活动。四坝文化时期,河西走廊可能是一个地区性的冶铸中心。结合河西走廊铜矿的分布和冶铜遗迹来看,四坝文化已跻身于青铜时代。甘肃是我国出现青铜冶铸业最早的地区之一。史前时期,青铜器和青铜冶炼技术最先出现于河西走廊,并东传至中原地区。

    作者:张连银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www.sohu.com/a/127...663_526307

    @85641 ⚑举报 

    说呢
    游客

    “西亚青铜起源说”依据的“哈拉夫文化遗址”已经破相

     

    王巍:“我们用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技术来研究中国北方地区的黍和西亚地区的黍,我们发现经过精确的测年,原来号称有6000多年历史的西亚的黍,年代都不早于4500年,因为原来估计的年代就差别很大,而且通过DNA的研究,西亚的黍是和我们的有7000年甚至万年的黍,在DNA的遗传上具有一致性。说明粟和黍都是由中国的原产向西传播。”这不仅推翻了西方国家鼓吹最早种植粟、黍西方说,还证明了中国是粟黍的原产地。

    baijiahao.baidu.com/s?id=...038;for=pc 《代县酒酿,历史源起也许更早》

     

    2003年兴隆洼遗址发现8000年前的黍之后,为了搞清楚黍的起源到底是西亚还是中国,赵志军和刘歆益等中外顶级植物合作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中国黍的绝对年代为7670-7610年前,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的黍的绝对年代为4500年前,欧洲黍(匈牙利最早)为3500年前。(详见“山东考古”公号2018-6-11文《刘歆益谈“烹饪、季节与阶级:史前食物全球化的图景”》,以及“社科院考古学中国考古网”公号2015-12-17文《小米研究,为何获大奖—中英美学者合作的“黍和粟的起源与传播”获世界考古论坛研究成果奖》)

    我推算西亚黍为4000年前,结合拙文《颠覆西方考古学体系和历史学体系》可知,西亚黍的绝对年代足足削掉3000年,欧洲黍的足足削掉1500年。问题来了,为什么此前西方宣称西亚黍7000年前、欧洲黍5000年前呢?如何解释西亚黍和欧洲黍的年代错误呢?

    我反驳道,“晚期混入”只是刘歆益对西方错误的善意解释,没有任何证据,并以张驰的文章来反驳他们根本不可能发生晚期器物混入早期地层。

    “在堆积有多个时期遗存的遗址中,年代早、层位靠下的堆积往往会由于打破关系被晚期行为所破坏,其中的器物也由此被埋藏进晚期的堆积单位中。因此,从原理上来说,在同一遗址中,晚期堆积单位中的器物共存关系的同时性总是不被信任,而早期尤其最早的堆积单位才是可信的,因为早期的堆积中绝对不会出现晚期的器物。”(张驰,《考古年代学四题》,《文物》,2015·9)

    我还指出,器物在同一地层堆积中的共存关系在西方研究近乎缺如,这与西方建立考古学的初衷有莫大的关系。

    “器物在堆积单位中的共存关系在西方的考古教科书中鲜有讨论,可能与欧洲和北美地区少见堆积复杂的遗址有关。”(张驰,《考古年代学四题》,《文物》,2015·9)

    我提出:如果“确实”发生了晚期混入,那么只有两种解释:

    1.像藤村新一那样,人为把器物夹塞进去早期地层进行伪造。

    2.没有任何考古依据,纯系伪造考古报告,连夹塞都免了。

    即使不对晚期混入本身进行质疑,如此大规模的“晚期混入”,如此考古水平,何以相信西方建立的考古学体系?我就要质问:为什么青铜和铁器就不是晚期混入?

    另外,从这种解释看,似乎早期7000年前的西亚黍和5000年前欧洲黍都没有直接测年,而是根据地层的共存关系而推定的。如果西方没有直接测年,没有考虑到虫洞等因素,就敢宣称西亚是黍的发源地,这也太儿戏了吧?如果有直接测年,那就不是晚期混入的问题,而是早期西方单方面测年数据和赵志军等中外合作测年数据的前后矛盾不一的问题了,如此则必有一方数据造假,要么西方造假,要么赵志军造假,二者必居其一。

    总之,刘歆益的晚期混入的解释,大概成了考古界的标准答案了,没有其他更多的具体细节信息。这种解释如果就个别遗址而言,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大规模、系统性的黍年代错误则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刘歆益“晚期混入”的解释是错误的!

    西亚黍绝对年代 ≠ 哈拉夫文化绝对年代  ✘

    针对如此大规模而“科学”的系统性年代数据错误,结合西方在早期和碳十四之前的考古史,我有充分的理由提出:绝不能以晚期混入来解释,也绝不是晚期混入,晚期混入的解释是错误的,这种解释是建立在西方早期建构的世界考古学体系基本科学可信的基础之上。若这个基础不可靠,则该解释自然不能成立。实际上,回顾西方考古史就能发现,这个基础存在严重问题,承认这一点,则导致西亚黍和欧洲黍的绝对年代出现错误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

    …………

    基于上述,西方早期考古学手段极其有限,理念极不成熟,态度极不严肃,方法极不科学,应用上极不严谨,根本无法也不可能正确厘定遗址的绝对年代和属性,穿凿附会、生搬硬套、胡乱猜测、指鹿为马的“研究”比比皆是。在拙文《颠覆西方考古学体系和历史学体系》中,我列举了西方在碳十四测年法之前建立的世界各地的考古学体系,这是一种以西亚新月形地带为中心和起点、阶梯式递进传播的世界考古学体系,从本质上、渊源上来讲,这是一种基于圣经史观的考古学体系。拙文《颠覆西方考古学体系和历史学体系》的目的就是要颠覆这个考古学体系。

    如上所述,在碳十四之前,西方根本没有足够和靠谱的手段建立正确的世界考古学体系,但西方霸王硬上弓,以意识形态、宗教史观、想象臆测弥补手段的不足,证据不够,胡诌来凑。西方早期以挖宝、破坏、臆测、不可靠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考古学体系不可能正确、不可能严谨、不可能信服。碳十四出现后只是在证明早期不可能严谨、不可能正确、不可信的考古学体系很严谨、很正确、很可信,碳十四沦为为西方建立的错误西方考古学体系背书,这是极其诡谲的。

    因此,回顾西方考古史,尤其是早期历史,结合西方关于西亚黍和欧洲黍年代的大规模系统性错误以及呈现出“阶梯式”的“科学状态”:西亚→欧洲,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酷似人为干预,否则难以想象会如此“科学”!其原因很可能是西方恣妄轻率、蓄意为之、蓄意伪造。西方的“藤村新一式”人物太多了,只是一直没有被揭露。

    强调一下,我考虑了整个考古学体系的宏观情况,考虑了考古学发展的历史,考虑了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和浪漫主义等思潮对整个社会和学术的影响,黍不是我质疑西方考古学体系的唯一依据,它只是我质疑的突破口。

    综上所述,西亚黍和欧洲黍与相对应的哈拉夫文化和LBK文化是共存关系,不是晚期混入,黍的绝对年代就标定了相应文化层的绝对年代,且黍作为一年生植物的样本,比木头样本更为合理、更准确。

    西亚黍绝对年代 ≠ 哈拉夫文化绝对年代  ✘

    西亚黍绝对年代=哈拉夫文化绝对年代  ✔

    欧洲黍绝对年代=LBK文化绝对年代      ✔

    作者:鹤翼锋翎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992549

     

    @88903 ⚑举报 

    樵夫砍菜
    游客

    @九靈  爬了两天楼,太精彩了!期待更新。

    @89016 ⚑举报 

    嶺南叔夜
    游客

    @星辰 #17670

    您好,求分享,一直想要這書

    741237212@qq.com

    @89043 ⚑举报 

    seligiv
    游客

    甚是倾佩楼主!跨度三年的跟帖答疑解惑。
    想来有记载的历史仅五千载,其间还有不计其数的文献流离遗失,实在可惜。西方入侵后,更有数不胜数的人文瑰宝被贼人蠢人恶人 污损 窃取,而后改姓更名标榜为洋人自创,看遗落海外文物、中医情境便知。最可气的是现今还有不在少数的自贱自轻者,常常以诡辩之法自我怀疑鼓吹西洋,可气可笑又可悲。
    幸,有如楼主这样的博学之师,以后国人能更多文化和科学的自信。

    @97158 ⚑举报 

    嶺南叔夜
    游客

    期待新內容更新

    @100025 ⚑举报 

    游客

    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i01_00679/

    格致古微. 巻1-6 / 王仁俊 述    这本书里有许多线索

    @100076 ⚑举报 

    儒释道
    游客

    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传统,不喜欢探索古籍,却对西方文化如数家珍。大家都产生了“我不知道等于没有”的误解,从而认为传统中国文化一无是处。

    @100080 ⚑举报 

    日生
    游客

    螨清见官行跪拜礼把汉人的骨气都跪没了,跪了300年到现在见洋鬼子,不论黑皮白皮,一见膝盖就发软。这帮假洋鬼子把自己祖宗传下来的知识驳的一无是处,冠上封建迷信的称号,但是只要出口转内销一切就合情合理,各种跪舔。

    @103365 ⚑举报 

    清心
    游客

    楼主说的这个西汉番茄的问题,我也查了资料,供大家参考。图一、图二  闵宗殿 《海外农作物的传入和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古今农业 》1991年4月  ,图三南京农业大学刘玉霞 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番茄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图四吴玉娴 暨南大学 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从明清文献看外来植物的引进与传播》。

    楼主仅仅凭一篇充满疑点的论文,还有一些博人眼球的视频,就肯定番茄是中国特产,这显然并非科学的态度。如果你能从明代以前的古代文献中找到一段关于番茄的记载,或者一幅绘有番茄的古画,大家都会服你。

    正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你整天挖空心思证明西方文明作伪,中国文明世界第一,这种思路倒让我想起以前那个“著名学者”何新。中国古代文明很先进没错,但你要说无论在哪些方面、哪个阶段都很先进,并贬低其他国家的文明,就有点过于狭隘了。算了,还是不和你理论。引用并改动某网友的一句名言:我愿意用一时的沉默,换取你一辈子无知。

    QQ截图20230731104352QQ截图20230731104405

    QQ截图20230731103928

    QQ截图20230731104241

    @103403 ⚑举报 

    求学
    游客

    先生高义 数学我不懂也不稀罕纯粹是个人原因 但不妨碍我喜欢有知识并且孜孜不倦去研究 去传送的人 .由于自身见识浅薄有时候会对那些污蔑华夏文明的人报以粗口  不似先生这么引经据典的驳斥.这些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却处处贬低中国的人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些人究竟是真的不知还是故意?有太多问题想问问大家却不知道该问什么怎么问  恕我没有文化词不达意......................

    @103420 ⚑举报 

    清醒
    游客

    了不起

    @103466 ⚑举报 

    九靈
    游客

    @清心 #103365

    选区_1049

    我问你,是现场发掘工作人员的第一手资料可信还是连现场都没去过的砖家的话可信???人家在考古发掘报告和论文中已经明明白白交代了“排除四点疑问”,你还扣什么“充满疑点论文”的帽子?阐述事实的视频怎么叫“博人眼球”?你的全靠主观臆测的态度才叫“科学的态度”?笑话!看看清楚,下面图中的文字再发言!

    xa14biyxxfw3fa89phwjk7oiqt2zsdjc

    @103469 ⚑举报 

    九靈
    游客

    @求学 #103403

    我也不懂这些人是什么心理,皈依者狂热?嫁给强 ■ 奸 ■ 犯?不懂!

    @103597 ⚑举报 

    游客

    中國重回世界之巔衹是時間問題

    我們的真正憂患,是不規律的作息時間,不健康的飲食,改善被破壞的環境以及怎樣有效應付對地球有撞擊威脅的行星,除此之外,都是無意義的內耗

    20230801_114827_86

     

    @103598 ⚑举报 

    游客

    (實際上特斯拉在蒐集情報以及精准測繪方面卓有成效,不知道為什麼就被獲准進入中國了,也許還是短淺的利益吧)

    @103600 ⚑举报 

    崇鹂
    游客

    西汉番茄这个事,不是两年前的么,现在又被翻出来了......当时怕得罪人,所以闭嘴,我当时还找这篇东西看过。

    其实网络上关于此事的也就一篇挖掘报告,勉强称为论文。目前的学术进展也只是论证了“极有可能是西汉墓葬的随葬物”,关于这种问题学界争议很大。但这种争议也是几十年前的事,此后再无人提及,学界也没人对此事追踪进一步研究了。

    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当年的物料早已不知所踪,其次当年的挖掘是否规范,已经无法验证,第三没有利益,自然不会有人后续研究。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容易,只需要以下几份材料:

    1、调查验明当今中国野生茄科植物,及疑似“野生番茄”的基因,看他的家族谱系和分布情况。

    2、调查验明当今中国所谓“现代番茄”的基因,追踪其传播途径和范围,这个范围可能涉及到世界各国。

    3、调查验明美洲当地还存留的野生番茄的基因。

    4、其实还应该把那些汉墓遗留物也作检测,但原物可能已经不知所踪,这份材料自然也不能补上。

    由此,退而求其次,再把1、3号材料一对,就能确定中国野番茄跟美洲的野番茄是不是一回事。

    把1、2号材料一对,就能确定当今中国称谓“番茄”的这种植物,跟中国的野番茄是不是一回事。

    把2、3号材料一对,就能确定当今中国称谓“番茄”的这种植物,跟美洲的野番茄有没有传承关系。

     

    假如前三份材料已经验明,那西汉墓葬所遗留的疑似番茄的某种植物,应该归于哪一类,才好推测,但至今为止没有看到有任何一个专家做了这个工作。在这种数据材料都缺失的情况,只能说,永不可考。

     

    @103607 ⚑举报 

    到处走一走
    游客

    清朝政府不注重技术发展,以至于很多民间科技得不到支持,都胎死腹中,后来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被八国联军侵略,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也把中国很多成就否定,外国人看到中国的历史久远,为了和中国的历史抗衡,然后编造历史,创造了西方的很多早期历史和科技,很多从中国传出的技术成就也就成了西方发明的。看看五四运动以来,中医的迅速败落,让人痛心,现在最好的中医连古代一个游方郎中都不如,让人痛心,

    @103609 ⚑举报 

    墨雲
    游客

    苏州博物馆的《西算新法直解》八卷 稿本,这本书被隐藏了无法直接查到

    www.szmuseum.com/Ancie...etails/118

    @103610 ⚑举报 

    古话
    游客

    我们要提升文化自信,重新发掘老祖宗留下的珍贵宝藏,已是迫在眉睫

    目前国家也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在唯西方论

    这是一个好的苗头,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另外也要谨防盲目自信,盲目自信只会招致更多批评、诽谤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103734 ⚑举报 

    求学
    游客

    这世界是怎么了?一边据理利说一边满嘴胡说八道就是为了否定而否定?有史可查的历史说出来怎么就会有那么多人毫无根据的否定?国人不信中医中药要让外国人注册了药方出口了中药?怎么了?有精力胡说八道能保护一下国家精粹吗?

    @103735 ⚑举报 

    匿名
    游客

    这个帖子也该关闭了。

    奉劝诸君,做西方伪史等内容,你们来错平台了。应该去抖音上做,那上边有你们最多的受众,流量也大。

    让书格清净清净吧

    @103743 ⚑举报 

    游客

    1974以前,有多少人相信有關秦陵的傳說是真實可信的?即使有確鑿的文字記載。然而僅僅一个邊緣陪葬坑的發掘就讓世界矚目,讓多少不信的無話可說。(當然也有反對發掘者,認為冒然發掘讓彩俑失去彩色塗層,無法長久展示古蹟原貌。萬曆墓一打開,多少精美古物灰飛煙滅,永遠没有了,保存技術達不到,還是不動為好,即使十三陵有全套原版永樂大典、乾陵有蘭亭序真蹟也不準動)

    文字證據再充分,沒有物證支持還是很難讓一部分人信服,甚至文字證據,物件證據都有,人家不願相信,你也毫無辦法。双方討論再激烈,也很難有结果,很多事實真相,由於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據支持,會成为永遠的懸案。

    既然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就存疑不可以?沒有这這個氣量,鬥來鬥去,不是自己氣自己,就是讓對方氣自己,白白耗費時間精力,自找沒趣,人家相信屎是香的,讓人家去吃好了,你攔著他,他跟你急,弄的兩敗俱傷,好心得了坏結果,何必呢?(故意氣對方泄私憤另說)

    @103838 ⚑举报 

    九靈
    游客

    存疑,有待进一步证明!】杜德美(Pierre Jartoux) 或许就是《割圆密率捷法》的原作者,清代数学家明安图。“明安图”→“Pierre Jartoux”→“美 杜(德)”。根据成说,杜德美“Pierre Jartoux”的姓“Jartoux” 就是对明安图的“安图”两个字的记音。“jar”=“安”“toux”法语发音“图”,即“toux”=“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听发音,几乎一模一样。那么真实的“杜德美”实际另有其人?这个人的名字叫Pierre?存疑❓也有可能,杜德美名字中的“美”字应该是对“Pierre”的音译,发展过程如下:“明”→“Pierre”→“美”。事实上,远远不止如此,明安图和杜德美都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测绘学家,巧合?同名同技术点?明安图《割圜密率捷法》卷三 “卡特兰数” —— 为何西方到现在都不把“卡特兰数”改成“明安图数”?按照他们的游戏规则,难道不应该吗?约西元1730年:清朝数学家明安图(1692年-1763年)开始著书《割圆密率捷法》,在卷三中最先提出并大量实际应用了现代组合数学中著名的计数函数“卡特兰数(Catalan numbers )”,明安图对今天所谓的“卡特兰数”的发现和运用远远早于据说1838年发现此数列的卡塔兰(Eugène Charles Catalan, "Note sur une équation aux différences finies")。而且,明安图只是把卡特兰数作为工具,力图导出依sinα的幂展开的sin(mα)的级数。据说欧拉在1758年到1759年间也已经研究了这一数列,见 “Novi Commentarii Academiae Scientiarum Imperialis Petropolitanae”。不过嘛,欧拉的疑点很多,此处说明安图,故暂且不展开进一步探讨。

    注:这条线会改写和颠覆现有“公认”的数学史!

    006oFJIlgy1hdeb7sf86gj30u00sgwmo (1)

    006oFJIlgy1gx0ui769taj30pc0iu0xf

    006oFJIlgy1gx0to34c45j30pc0ergnt

    006oFJIlgy1gx0to2lmidj30pc0g441w

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1,001-1,050 (共 1,050 个帖子)
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1,001-1,050 (共 1,050 个帖子)
  • 话题“中国古代数学书多美啊!”已关闭,不接受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