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851-900 (共 1,050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30277 ⚑举报 

    无忧
    游客

    导引这块我因为资料杂乱,现在想起给你归结下,气流,风能,热量,磁场的分布曲线图。他不是有些人自己凭空想象,看到三角形直接上来就是一句话,三角形是煞气。不是这个样子,人家他有一本正经的分析流程的。

    @30279 ⚑举报 

    无忧
    游客

    这款软件实际也挺方便,就是在分析山脉走势上面有优势。

    @30310 ⚑举报 

    易民
    游客

    @无忧 #30279

    一口气看完老师的回复,想问个问题,就是您所提到的煞气是否是风水中的形煞?比如尖角煞,您所说的三角煞,我在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称其为“廉贞火形”。这类煞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如城市里遇到这样类型的是否必须看您所说的“气流,风能,热量,磁场的分布曲线图”才能断这个煞是否存在?因为我看到一些所谓的风水师给人调阳宅风水时,遇到外部煞不是放葫芦就是放铜钱化解再或者八卦镜啥的,内部阳宅出毛病葫芦铜钱满墙都挂着,觉得这类所谓的“风水师”很扯淡,给人满屋子都布置这些😂

    @30501 ⚑举报 

    九靈
    游客

    @松 #24383

    请问,有没有更清晰的大图?这些图是在哪本书里找到的?

    @33383 ⚑举报 

    游客

    美国总统的图好像就是弦图的一半吧

    @33387 ⚑举报 

    游客

    @九靈 #30501

    今天看到信息把我自己的电脑找了一遍没找到,实在是想不起来在那本书上截的图了找到了发你。

    @33389 ⚑举报 

    游客

    @九靈 #30501

    不过你可以看看书格资料《营造法式》    这本书里好像有类似工具而且的描述

    @33390 ⚑举报 

    游客

    @九靈 #30501

     

    @33391 ⚑举报 

    muyun
    游客

    文化自信是正道

    @33397 ⚑举报 

    游客

    人目位置应该就有望筒它是古代勾股术应用到量天测地时的一种产物

    @37223 ⚑举报 

    洪荒时代
    游客

    前段时间我在本论坛跟大家讨论了西方伪史的话题,并希望大家集合力量找到微积分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现在事情有眉目了,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向大家推荐微信公众号   文行先生 文章《微积分发源于明代中国》  以及 程碧波教授公众号 国计学  文章《从牛顿、莱布尼兹到爱因斯坦:大明鲸落三百六十年祭》以及其他文章。

    郑重推荐!!!

    郑重推荐!!!

    @37235 ⚑举报 

    游客

    @星辰 #17585

    感谢!

    @37236 ⚑举报 

    游客

    @洪荒时代 #37223

    感谢!

    @37237 ⚑举报 

    游客

    @九靈 #17567

    感谢!

    @37243 ⚑举报 

    洪荒时代
    游客

    其实中国版的微积分学符号体系也挺美的,楼主可以找找,然后打出来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我没有这方面的资源,我的数学功底也不好。拜托了!

    @37416 ⚑举报 

    老九别走
    游客

    @九靈 #17694

    联想到有的跪族,在网上说我们的空间站不如国际空间站牛。因为我们的空间站叫做中国空间站;而他们的叫做国际空间站,是好几个国家的。

    @37571 ⚑举报 

    行之
    游客

    @松 #24383

    请教这是哪本书里的?谢谢!

    @41423 ⚑举报 

    水水水水
    游客

    很感动。我是一直对古代的科技和工艺美术等相关知识很着迷,虽然没有条件和才能去深入学习,但是,看了几位高人的资料和论述很感动,说实话,我觉得我们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和继承传播,太过片面,往往只是对一些诸如文学和典籍史书的粗浅宣传,而缺乏深入,而且我们的保护很不到位,导致了我们的技艺惨遭冷落,而且始终抱有一种想要走向世界的急躁想法,而往往机械地,想当然地去不客观地评价和指斥古人和他们的创造,同时对于西方文明其实也不了解(我之前以为只有中国才有校勘学,但最近有幸读了本西方校勘学的著作选读,发现外国也是有类似的学问的,每个文明,也许会偏科,但不可能完全在某个大的方面豪无发展。。。很多时候我们对西方也不了解),只是凭着自己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的碎片化,片面化的记忆和认知盲目的崇尚西方和不自觉地否定和不认可我们本土的伟大创造,实在是很可惜。。。。。。

    @41442 ⚑举报 

    九靈
    游客

    @洪荒时代 #37243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碧波和网友“文行先生”已经分别从各自的理解出发,撰文对微积分出自中国明代的可能性做出了详细的阐释。下面是他们相关文章的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罗密士版本系抄自李善兰《代微积拾级》及罗密士也是李善兰

    mp.weixin.qq.com/s/J5a...iMkQ7J-MNg

    从李善兰《代微积拾级》中分子分母排序再看罗密士抄袭李善兰及莱布尼兹牛顿与李善兰同时代

    mp.weixin.qq.com/s/r4l...wSJRxkqc_A

    微积分发源于明代中国

    mp.weixin.qq.com/s/irY...yjuesSUOBw

    罗密士《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初步》是伪造的

    mp.weixin.qq.com/s/MWQ...6vlPerDraw

    @41784 ⚑举报 

    youruofengfei
    游客

    @星辰 #17670

    你好,《孙子》、《五曹》、《张丘建》、《数術记遗》、《周髀》、《九章》这些书可以分享给我吗,谢谢531731738@qq.com

    @42972 ⚑举报 

    金不换
    游客

    真好啊真好,论据引证看着颇有趣味

    @50087 ⚑举报 

    fdxgj
    游客

    一群跳梁小丑,在这自娱自乐。

    @50825 ⚑举报 

    旭公子
    游客

    @fdxgj #50087

    这是在信口雌黄,人家怎么就跳梁小丑了?无凭无据随口胡诌。

    @51192 ⚑举报 

    东山安石
    游客

    中国人太骄傲自大了,别人的文化同样博大精深

    @51627 ⚑举报 

    三箭穿云
    游客

    @九靈 #20369

    先生大才,拜读了

    @51980 ⚑举报 

    何生亮
    游客

    这个民科的帖子怎么还在继续?

    @51984 ⚑举报 

    小黑猪
    游客

    哪来一些不学无术的喷子,滚远点。。。

    @52216 ⚑举报 

    九靈
    游客

    你知道吗?在一本据说1608年翻译出版的英文版《十进制》中,记载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千”。数字“756871387130789276”叫“756千千千千千871千千千千387千千千130千千789千276”,什么百万,十亿等等等等都是不敢想象的,更没有表示位值的个十百千位,只有“最左边”,“右边”,“再右边”,或者“第一个(指个位)”,“第二个(指十位)”,“后一个(指左手边大一点的位值)”等等对于对应位值的不准确描述。据说这本书翻译自荷兰全才西门司提福的《十分之一》,实际上是《十进制》。

    选区_637选区_636选区_635

    @52221 ⚑举报 

    九靈
    游客

    Disme: “tithe,” later the word was contracted into dime. Earlier forms in English use are dyme and dessime. Disme came into the language when Stevin's work was translated in 1608. It was used as a noun meaning a tenth and as a synonym for decimal arithmetic; also as a verb, to divide into tenths.

    Disme:“十分之一”,后来这个词被缩减为“一角钱”。早期英语使用形式是 dyme 和 dessime。当西门司提福的作品在 1608 年被翻译成英语时,Disme 被吸收进该语言。它被用作名词,意思是十分之一,也被用作十进制算术的同义词。也作动词,分成十等分。

    @52702 ⚑举报 

    九靈
    游客

    @未曾

    咦?这个帖子没人回复怎么也会顶起来?

    @52703 ⚑举报 

    九靈
    游客

    大人,属下认为,《 睡美人 》La Belle au bois dormant 的原型就是《 太平广记 ·女仙十四》中收录的《 张云容 》无疑 。理由有七:

    ❶,《 睡美人》女主沉睡百年;《张云容》女主百年复苏。
    ❷,《 睡美人》女主中女巫的毒咒;《张云容》女主吞下天师绛雪丹。关键点:法术(魔法)
    ❸,《 睡美人》女主身份是美丽的公主;《张云容》女主是杨贵妃侍女,是风姿卓越的“美姝”。
    ❹,《 睡美人》唤醒女主的年轻勇敢的王子;《张云容》中令女主复苏的是义士平陆尉。
    ❺,《 睡美人》王子吻醒公主;《张云容》“得遇生人交精之气”而复活。相同点:得阳气苏醒。嘴对嘴就是过阳,想想《大话西游》黑山老妖嘴对嘴吸人阳气的桥段。
    ❻,《 睡美人》公主一直在林中沉睡,四周的藤蔓荆条成为公主睡床的帘帐;《张云容》“林薮繁翳处……古木修竹,四合其所。帐幄绮绣,如贵戚家焉。”
    ❼,《 睡美人》王子公主就过着幸福的生活;《张云容》“同归金陵幽栖……至今见在,容鬓不衰。”

    选区_638

    选区_639

    选区_640

    Aquarell von Henry Meynell Rheam, 1899

    Ölbild von John Collier, 1921,The_sleeping_beauty_by_John_Collier_1

    @52704 ⚑举报 

    九靈
    游客

    盘点《鹅妈妈的故事》的中国血统。
    《鹅妈妈的故事》中的童话故事:

    ❶,《睡美人》La Belle au bois dormant)→ 中国传奇小说《 张云容》;
    ❷,《小红帽》(Le Petit Chaperon rouge)→ 中国民间故事《 虎姑婆 》,或者《虎媪传》;
    ❸,《灰姑娘》(Cendrillon)→ 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 叶限

    ——————
    引用维基百科的简介:《附道德训诫的古代故事》(法语:Histoires ou contes du temps passé, avec des moralités),副题《鹅妈妈的故事》(法语:Les Contes de ma mère l'Oye),是法国的夏尔·佩罗在1697年所著的儿童文学童话集,包括8篇童话和3篇童话诗。

    Perrault_1695_Contes

     

    @52707 ⚑举报 

    九靈
    游客

    南阳唐河针织厂西汉晚期画像石墓,北主室墓顶画像石图案,把德国奥迪的历史往前推了两千年 😂😂😂,据群众反映,欧美设计一直在窃用中国文物元素,看看这越来越多的证据!

    选区_632

    选区_633

     

    @52917 ⚑举报 

    九靈
    游客

    电视剧《星汉灿烂》 第六集有个“测井深”的桥段,很有趣。题目是这样的,酒楼旁有一口水井,井径二尺半,不知其深,今有一柄三尺木,问井深几何?女主说:“井径二尺半,立三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一尺,所以井口至水面四尺半。”测量的时候,女主在井口摆了根树枝标记三角形股长。女主看了看尺,又蹲下身笔画笔画树枝,侧着脑袋想了想,就算出了答案,这就是剧情设计得粗糙的地方了。《星汉灿烂》以东汉初期为历史背景,东汉一尺合今约23.50厘米,所以,三尺木长合今约70.5厘米。显然,女主不能一边望,一边用另一只手调整树枝的位置,最方便的方法是女主应该让人在井口前后移动树枝,她立尺于井口观察水岸,这样才能真正三点一线。测量才准确。

    测井深

    006oFJIlgy1h42hj5wufoj315u129jxf

    东汉铜尺5东汉铜尺4东汉铜尺2

    @52918 ⚑举报 

    九靈
    游客

    weibo.com/19146.../LCI6a78Hs

    这个播主提到的今天西方人画线的乘法计算方法就是中国“ 铺地锦#17445乘法。

    006oFJIlgy1h4a976xm0dj31921tt4b0

    @52920 ⚑举报 

    九靈
    游客

    不会背九九表的地方,只能数点数了。。。

    @53302 ⚑举报 

    九靈
    游客

    古画《仿宋院本金陵图卷》中的冶炼鼓风器具——“ 鞲(gōu)鞴( bài)”。

    英语:Bellows,德语:Blasebalg,丹麦语:blæsebælg,西班牙语:Blovbalgo,荷兰语:blaasbalg,芬兰语:Palje,韩语:풀무(pul-mu)这些通通来自汉字“鞴”,注音:ㄅㄞˋ,拼音读 bài。鞲鞴在古代不仅是日用和冶炼金属时鼓风吹火的皮囊,更是行军打仗的武器,如《宋史·孟宗政传》:“穿阱才透,即施毒烟烈火,鼓鞴( bài)以熏之。”明代冯梦龙在《智囊补·兵智·孟宗政》中也作“鼓鞲(gōu)以燻之。”这就好比放火熏野兔洞,不仅放火还要鼓风让烟更大。战争之时放烟火鼓入地道,以阻止从地道来犯之敌。
    再看拉丁语叫:follis,葡萄牙语:fole,日语:ふいご(Fui-go ,或 ふいごう[Fui-gau])。这又有什么说头呢?997年辽代僧人释行均编写的汉字字典《龙龛手鉴(镜)》“革部”注曰“鞴,吹火具也。”上面这三个应该是同一个来源,比如日语可能是“火具”、“火鞲”、或者“风具”的流变,而拉丁语和葡萄牙语有可能是“火力”的意思。为什么说“火”,因为发音和意思都对,比如德文的火叫 Feuer,法文叫 Feu。
    因此,从对音的角度来看,完全可以认为以上地方的“鼓风吹火的皮囊”都来自中国的“鞲鞴”。今天我们都知道金属冶炼和陶瓷烧制都需要高温,而高温必须依靠鼓风设备方能获得。可以说,先进的冶炼技术是与先进的鼓风机械分不开的。所以,谁才是金属冶炼的祖宗,大家不用猜都知道,欧罗巴可以用谎言吹嘘古埃及古希腊赫梯金属冶炼技术,如果真是这样,为毛你们对金属冶炼尤其重要的鼓风设备还要叫中国的名?
    徐寿对活塞的德语音译是 kolben,不就是“鞲鞴”吗?至于“活塞式蒸汽机(piston steam engine)”的“piston”完全可能来自于“皮筒”或者“鞴筒”,中国古人翻译成“鞲鞴”再正确不过。

    Balg 鞴

    德语单词Blasebalg

    选区_632德国工具博物馆

    @53303 ⚑举报 

    九靈
    游客

    006oFJIlgy1h4hfkf7ufwj31450tqdvz006oFJIlgy1h4hfkecftfj31020ri4b8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孟宗政》鼓鞲以燻之《宋史·孟宗政传》:“穿阱才透,即施毒烟烈火,鼓鞴以熏之

    @53316 ⚑举报 

    lnulxg
    游客

    祖先的智慧,让我们只有敬仰!!!

    @53373 ⚑举报 

    九靈
    游客

    铁证:从乘法算理判断《同文算指》是《实用算术概论》的底本

    克拉维乌斯是谁?克里斯托佛·克拉维乌斯(Christophorus Clavius),没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末来华野和尚立马豆的老师,徐保禄《几何原本序》中提到的“丁氏”,被他同时代人称为“16 世纪的欧几里得”的,在数学和天文学领域建树非凡的,影响了欧罗巴名家伽利略、笛卡尔、莱布尼兹等人的,编著15卷《几何原本》评注改写本的,在他的专业指导下对儒略历进行历法改革建立了格里高利历的,功勋卓著的欧罗巴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徐保禄在《几何原本序》中形容克拉维乌斯说,

    其师丁氏,又绝代名家也。

    托名立马豆写的《译几何原本引》中夸赞说,

    窦昔游西海,所过名邦,每遇专门名家,辄言后世不可知,若今世以前,则先生之于几何无两也。

    希斯说,

    克拉维乌斯(Clavius)并未给出《原本》的翻译,而是改写了证明;在他认为需要之处,通过压缩或增添,使证明变得明白晓畅。

    《悟真》曰: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师传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丹道修炼,弟子修到了一定的关口,都要师傅传授口诀,否则仅凭自己的小聪明揣度丹经,容易盲修瞎练,误入歧途。不仅修道不成,蹉跎岁月,更有可能走火入魔,戕害生命。从克拉维乌斯的《实用算术概要》(Epitome Arithmeticae practicae)第四章“整数乘法(Multiplicatio Integro)”的内容判断,显然克拉维乌斯没有得到真传,没有名师指点口诀,更不可能是保禄徐和李之藻的师祖!

    丁先生目瞪口呆的解读

    上图:克拉维乌斯的《实用算术概要》(Epitome Arithmeticae practicae)第四章“整数乘法”,一

    这是克拉维乌斯在“整数乘法”对乘法规则(算法)的解读,对应的是李之藻《同文算指》中相应算法解说。看克拉维乌斯对这个算法的描述,白线上面的一段文字啰哩巴嗦,生硬拗口,语义贫乏,简陋粗鄙,干瘪瘪的勉强凑活看就先不说了,我们不能要求太高是不是?单看我划白线的这个解释就非常魔幻了,真的是“神来之笔”,让人目瞪口呆,无语凝噎!克拉维乌斯抖了个机灵,在解读李之藻对算法的描述后又多说了一段。他说:

    Vel certe si figura propositae inter se addantur,addita prius figura denarum referuata,si qua seruata est,dabit prima figura huius aggregati  (reiecta secunda figura tanquam superuacanea)secundam figuram summae producendae.

    这句话的中文意思见上图白色文字。什么意思呢?克拉维乌斯说,前面已经 1 乘以 2 得到 2,写在第一位上(个位),现在可以把 9 和 8 相加,得到 17,然后把 17 的第二位(十位)上的 1 舍弃,留下7,把它写在 9 和 8 乘积的 第二位(十位)上,这样,就得到了 72。这个算法是错的,大错特错,看起来数字好像凑起来了,但是从数理上讲,完全不对!克拉维乌斯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算法为什么是这样的。

    丁先生乘法错误

    上图:克拉维乌斯的《实用算术概要》(Epitome Arithmeticae practicae)第四章“整数乘法”,二

    我们看第一道例题:9 乘以 8。先把 9 和 8 都凑成 10,把补数 1 和 2 分别平行列在右边。然后用 1乘以 2,得到 2,写在下方。再用 9 减去 2 或者 8 减去 1 都能得到数字 7,列在下方十位上。因此,9 乘以 8 的结果就是 72。

    这个算法本质上是用九九乘法表,通过使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来简化乘法的一个方法,它能够把复杂的乘法转化为简单的乘法和加减法,方便计算。这种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进行大数或复杂的数进行乘法计算的方法最晚在2300年前(西元前305年)的中国早就有了。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西元前305年战国时代的算具——大九九算表,就是最好的文物实物证明。该算表比较早先发现的“里耶秦简九九表”和“张家山汉简九九表”文物还要早100年。

    另外,这种简化计算的方法,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总结和使用,并不是一时一人的发现发明创造!

    唐代中期以后,普遍推行“两税法”的赋税制度,经济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复兴,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此相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计算的机会大量增加,从而产生改进和简化筹算算法的迫切要求,促进了实用算术的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以《夏侯阳算经》名义流传至今的《韩延算术》,是一部可供地方官吏和平民百姓学习数学知识和计算技术的实用算术书。全书共三卷八十三题,书中收集和征引各家算法及当时法令,保存了宝贵的数学史料。其中记载有将筹算多位数乘除转变为单位数乘除的算法,把要摆放上中下三层的筹算简化为在一个横列里演算。如乘数为35,就可以先乘5,然后乘7。除数为12,可以先折半,然后再除以6。当乘数首位是1时,又可以“以加代乘”。如乘数是14,可用“身外添四”法,即被乘数不动(这相当于该数乘以10),然后再退一位加上该数的4倍;乘数是102,可用“隔位加二”法,除数是12,可用“身外减二”法,等等,都在被乘数或被除数筹式本身上进行演算。对于更多位数的乘除,可用类似的方法去处理。如果乘数或除数的首位数不是1,还能采用各种方法将它化为1,然后再来计算。这种算法叫做“求一”或“得一”算法,当时曾受到不少数学家的关注。据史籍记载,晚唐天文学家边冈“用算巧,能驰骋反复于乘除间。由是简捷、超径、等接之术兴,而经制、远大、衰序之法废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学者在简化数字计算方面的成果及其影响。中唐以后乃至宋元时期,改革和简化筹算算法的工作一直在继续着,并且不断有所进展,其中许多成果还被后来的珠算术所吸收,直到珠算完全代替筹算,这一工作方告结束。涉及筹算改革的专门书籍,除《韩延算术》外,还有陈从运《得一算经》七卷,“其术以因折而成,取损益之道,且变而通之,皆合于数”,江本《一位算法》2卷,龙受益《算法》2卷、《求一算术化零歌》1卷、《新易一法算范要诀》1卷等,但可惜的是这些著作都已失传了。

    下面我演示一下这个算法的原理。

    清华简算表——大九九

    上图:清华简《算表》——“大九九”复原演示图,绿色部分为“小九九”

    截取这个算表的一小部分:1 到 10。

    9乘以8,算表

    上图:使用“凑十法”计算9乘以8

    计算步骤如下:

    9乘以8步骤演示

    上图:算法的算理解读

    @53375 ⚑举报 

    九靈
    游客

    @九靈 #53373

    上图中我用红笔框出的算式就是克拉维乌斯乘法法则的由来。蓝笔框处的算式就是利用算表进行演算的过程。前面讲过,我们已经把 9 用 10-1 替换,把 8 用 10-2 替换,因此 9 乘以 8 就是 10-1 乘以 10-2。在算表中,先分别找到第一行和右手第一列的 10,引一根线出来让它们相交,交点所代表的数就是 10 乘以 10 等于 100。再分别找出第一行的 10 和第一列的 -2,同样让它们相交,交点的乘积就是 -20,剩余的步骤同样如此操作,就可以得到 9 和 8 的积了。关键是红框里面 9-2 或 8-1 是十位数字,而 2 是个位数字。

    和克拉维乌斯不同的是,李之藻在《同文算指》中的解说,行文流畅,语义连贯,言简意赅,意思准确,中规中矩,没有任何问题。

    选区_632

    李之藻在《同文算指》中只讲了算法,没有剖析算法背后的原理,于是克拉维乌斯也没有讲原理,但是,他自作聪明,画蛇添足地又多说了一段,我猜他写下这段的时候心里应该是很得意的,但恰恰唯有这段话不符合数理,暴露了他根本不理解这个算法的真相!这么简单的内容,大师克拉维乌斯会不懂?所以,真相昭然若揭!那就是:初刊于1613年的李之藻的《同文算指》是首刊于1583年的克拉维乌斯《实用算术概论》的底本。换句话说,《同文算指》是李之藻为立马豆们编撰的数学教材,立马豆们搬运会欧罗巴,把对《同文算指》的翻译和解读搞出了一本《实用算术概论》,假托给又一个神人“克拉维乌斯”!​​​​

    @53839 ⚑举报 

    墨雲
    游客

    お茶の水女子大学 和 山行大学 里面收藏有不少和算书籍,都是中文的,可以参考一下

    お茶の水女子大学

    www.lib.ocha.ac.jp/digit...wasan.html

    山行大学

    yamagata.repo.nii.ac.jp/index...lock_id=29

    @53883 ⚑举报 

    九靈
    游客

    @墨雲 #53839

    谢谢!

    @56042 ⚑举报 

    测绘历史人
    游客

    完全同意!这么多年过去了,文化不自信渗透到各行各业了,我就奇怪了,世界上近代史以前,有比中国厉害的各行各业吗?你举一个例子,我举三个例子,正好:举一反三!

    @58080 ⚑举报 

    修隐者
    游客

    @九靈 #20215

    关于古人的天圆地方,我到时候有个感知猜测,古人的天指的天体就是地球是圆的,地就是大地即指四方(方位/八卦),我指的大地不是单指中国的土地板块也不是现在土地,是在前几个文明时期整个地球的土地在一起的时候,那个时候整个世界板块在一起很可能是个正方形,古代神化不周山等有概率是这个正方形的支点,按道理应该有遗留痕迹存在,就是不知道现在人们为啥没去想这方面,不是猜测错误就是有人知道秘而不宣。

    现代人们对于天圆地方解释和我的解释不太一样。

    @58788 ⚑举报 

    赫尔凯洛斯
    游客

    现代人对于古代的知识,往往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就是既然古代是更落后的时代,那就一定是愚昧无知的,那就一定是不会思考与思想的野兽。但是他们永远都不会想到,古代人也是和现代人智商类似的正常人。

    就比如说天圆地方,古人就一定得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吗?他们就一定得想象出一个方方正正的土地和圆圆的天空吗?这是用一种现代人看婴儿的思维去看待古代人的认知方式罢了。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有那么一丁点常识,就不可能认为土地会是正方形,但凡认识到了那么一丁点自然与现实世界,那就不可能认为土地会是正方形的。

    所谓的天圆地方,实际上是非常抽象性的理论,天是圆的,必然是出自于古人对于天文星象的观察,他们认识到了星辰是在做环绕的圆周运动之后,自然以圆形去衡量星辰,星辰所走的路径是天空也是圆的,自然就是天圆。地有四个衡量的方向,连接起来是方的,自然是地方。

    这是对于天地衡量方式的总结罢了,圆可衡量天,方可衡量地,这才是符合人类智商的可能性。

    @58799 ⚑举报 

    修隐者
    游客

    @赫尔凯洛斯 #58788

    咱俩的想法差不多,发现很多古人留下的古语都有深意,比如士农工商排位,门当户对甚至东西在堪舆里的解释很多现代人解释的都差距很大,可能当年那些没有真正法门的假道学害人太深导致后期的好多东西都被一杆子打死成为和谐内容。

    @59614 ⚑举报 

    山上
    游客

    诸位的讨论非常精彩 希望有更多的讨论

    @60284 ⚑举报 

    冷月无声
    游客

    感谢九灵老师、基本看完全贴,叹为观止。
    统一度量衡,以前看到这句话没有感觉,现在深有体会,这是何等伟大的事。
    借更多的前人研究,不管是将文明推前,或是拨乱反正,都是如今国人的幸运!
    近期看武汉大学肖圣中老师的古文字学,感叹汉代许慎未曾看过甲骨文考古证据,少许古字的本义理解有问题很正常,能作《说文解字》已是十分了不起的事。看B站神都俗人对易经乾卦爻辞与殷商时苍龙天象的连接及其山海经的研究,与看九灵老师文章有相同的感觉,豁然开朗。未曾研究明白的山海经,有那么多无法自洽的注解,真误人子弟;而未曾明确的历史,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也感谢未曾先生,感谢书格!

    @61069 ⚑举报 

    说呢
    游客

    在这里看见还有不少根据中国信史以实事求是方式辨明是非的人。高兴。

    所谓英国历史大师汤因比非常赞成用想象方式写历史,也就是可以杜撰虚构胡嘞喽。所以务必不能把西洋的“history”理解为中国的历史。据说牛顿说它站在巨人的肩上。“巨人”是谁?无法明说。只好使劲编造“古希腊古埃及”之类。

    哦,汤因比还说,古埃及历史几乎就是中国古代秦代以前那段的翻版...哈哈

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851-900 (共 1,050 个帖子)
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851-900 (共 1,050 个帖子)
  • 话题“中国古代数学书多美啊!”已关闭,不接受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