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551-600 (共 1,050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9102 ⚑举报 

    九靈
    游客

    @魔云精灵 #19101

    哈哈,其实我那楼的言外之意是,看呀,不是米粒尖秀的的铁锈红火星哦!难道,天问去了另外一个火星?我真是太坏了~

    @19103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九靈 #19102

    太坏了你啊,哈哈

    @19099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9091

    朋友言过其实了。他们都是真做学问的,我不过是打打酱油的。怎么能够与人相提并论呢?

    ——————

    明末耶稣会士靠剽窃中医,伪造译著,虚构出西洋医学

    转载,作者:生民无疆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在中国“翻译”了大批的“西学”著作,其中《泰西人身说概世界数字图书馆链接和《人身图说汉语基督教文献馆链接被称为西洋解剖学“西学东渐”的代表作。

    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浏览这些“译作”就能发现,其核心内容基本是剽窃中国著作,经过改头换面后行诸于世的;而且,它们真正的作者即文抄公,全是中国人,如《几何原本书格链接 的作者就是基督徒徐光启;《同文算指》的作者就是基督徒李之藻。有关具体情况,我们以后慢慢说。

    今天,我们专门谈《泰西人身说概》和《人身图说》这两部书。这两部书似乎是迫不得已才编造出来的。毕拱辰在“泰西人身说概序”中透露出了缘由。他说,甲戌岁(1634年),他对汤若望说,你们翻译的著作说尽了天地之事,唯独没有涉及到医学。汤若望就拿出西洋《人身图》和邓玉函在李之藻家中翻译的《人身说》(即《人身图说》)给他看。

    《泰西人身说概》是“耶稣会士邓玉函译述,东莱后学毕拱辰润定”, 《人身图说》则是“远西耶稣会士罗雅谷,同会龙华民、邓玉函译述”,两部书都与邓玉函有关,而邓玉函于1621年抵达澳门,随后在嘉定学习汉语,又在杭州传教,1630年就去世了。《人身图说》的主撰者罗雅谷于1622年才抵达澳门。假设邓玉函专心学习汉语时间为2年左右,那么,这两部书完成的时间应该在1623至1630年之间。

    总之,《泰西人身说概》和《人身图说》出现较晚,是耶稣会士们在“翻译”了大批的“西学”著作之后,才冒出来的。尽管毕拱辰言之凿凿,但是假的终归是假的。

    一、中国古代的“解剖学”

    中国古代有“解剖学”吗?这本不应该存在的问题,不知怎么竟然成为了一个问题。

    我们翻开字典的检字表,稍微琢磨一下这一个个以骨、月为偏旁部首的汉字,还会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解剖学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如果没有解剖学和相关实践,这些个汉字从何而来?

    《说文解字》

    黄帝内经·素问篇·六节藏象论书格链接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如果没有强大的解剖理论和实践为基础,中医关于五脏六腑的各自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又是从何而来?

    事实上,在《黄帝内经》中便体现出了强大的解剖学基础。如《黄帝内经·灵枢篇·肠胃》所描述的消化道的各器官及其数据,与当今解剖学的几乎毫无二致:

    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傅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

    毕拱辰在《泰西人身说概》序言中,老实承认他们阅读过的中国专门的解剖学著作,而且说:

    按新莽时,捕得王孙庆,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治。又宋庆历间,待制杜杞执湖南贼欧希范与囚领数十人,尽磔于市,皆剖腹刳其肾肠,使医与画人一一探索,绘以为图。[1]

    公元初的王莽时和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8),官方专门安排医生在处决死囚后立即进行解剖并绘以为图。

    自古以来,中医学从来就不缺少解剖图。宋朝杨介著于政和二年(1112)的《存真环中图》便是解剖学专著,他说:

    世传五脏图有道家烟萝子,专为神运朝真之说,大概存焉。宜贼欧希范被刑时,州吏吴简令画工就图之,以谓详得其状;或以书考之则未完。崇宁中,泗刑贼于市,邓守李夷行遣医并画工往视,决膜摘膏,曲折图之,尽得纤细。介取之校之……

    杨介在撰写《存真环中图》时,远有广为传世的烟萝子五脏图,近有几十年前的欧希范五脏图。杨介认为这些都不完善,前者只得“大概”,后者“以书考之则未完”。这就是他创作该书的动力。杨介在获得了崇宁年间(1102-1106)解剖死刑犯尸体的第一手资料后,完成了这部书。

    宋贾伟节“存真环中两图序”:

    都梁山杨君吉老以所见五脏之真绘而图,取烟萝子所画条悉而厘正之。

    杨介基于宋朝两次解剖实践,厘正了以前的解剖图书中的错误。

    学术就是这样进步的。

    《存真环中图》中的部分解剖图

    中国古代,解剖学早已不再局限于看病,并诞生了法医学。早在千年前,中国的司法领域就有了专职的法医。宋朝法医宋慈(1186—1249)所著《洗冤集录书格链接 便是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宋慈在序言中说:

    遂博采近世所传诸书,自《内恕录》以下,凡数家,会而稡之,厘而正之,增以己见,总为一编,名曰《洗冤集录》,刊于湖南宪治,示我同寅,使得参验互考。

    宋慈说,当时流传着许多法医学著作。宋慈基于前人的智慧,加上自己的见解,创作了这部著作。

    二、明朝时,欧洲没有医学

    明朝时,欧洲根本就没有医学,也不可能诞生像样的医学。

    众所周知,当时的欧洲,城乡臭气熏天,死尸满地乱扔;王公贵族们终身不洗澡不洗脸不洗手,随地大小便。关于这方面,不再赘言。

    按照现行西方史,意大利、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艾儒略在《职方外纪汉语基督教文献馆链接 中如此记录当时法国的医学:

    是国(拂郎察,即法国)之王,天主特赐宠异。自古迄今之主,皆赐一神,能以手抚人疬疮,应手而愈,至今其王每岁一日疗人。[2]

    法国人靠国王手摸治病,但是,国王每年只坐诊一天。

    意大利的医学是这样的:

    ……又有沸泉,有温泉,沸泉……温泉,女子或浴或饮,不生育者,育;能育者,多乳……又有地出火,四周皆小山,山洞甚多,入内皆可疗病,又各主一疾,如欲得汗者,入某洞则汗至;欲除湿者,入某洞则湿去。因有百洞,遂名曰一百所。[3]

    意大利人靠钻进不同的山洞治疗不同的疾病,靠喝温泉水治疗不孕不育。

    意大利、法国尚且如此不堪,欧洲如何能存在医学!这样的环境下,又如何能够诞生医学!

    自唐朝以来,中国从朝廷到每个州郡,都设立了医学院。有趣的是,靠国王手摸治病的西洋,竟然和中国一样,也建立起了医学院:

    欧逻巴诸国皆尚文学。国王广设学校,一国一郡有大学、中学,一邑一乡有小学……优者进于大学,乃分为四科,而听人自择,一曰医科,主疗病疾……其试,一日止一二人,一人遍应诸师之问,如是取中便许任事。[4]

    欧洲的医学院的教师是谁?医学知识来自何方?

    中国的州县还广设免费为百姓诊断病情医院和贫民救治机构,欧洲也不甘落后:

    又有病院,大城多至数十所……凡贵人,若羁旅,若使客,偶患疾病则入此院。院倍美于常屋,所需药物,悉有主者掌之,预备名医,日与病者诊视。复有衣衾帷幔之属,调护看守之人。病愈而去,贫者量给资斧。此乃国王大家所立,或城中人并力而成。[5]

    当时的欧洲,播下一斤种子收获不过三五斤,全社会连吃饭都成问题。无论是国王的经济能力,还是当时欧洲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局面。

    三、照抄中国医书的“西方解剖学”

    靠国王手摸治病的邓玉函等人,硬是给中国传来了欧洲的“解剖学”。

    只要我们稍加留心,你就能发现,他们“翻译”出来的欧洲解剖学著作,是地地道道抄袭中国著作的产物。

    《人身图说》通篇使用中医穴位名称来描述人身各部位,而且进行穴位治疗。例如:

    至太阳(穴)又分为二肢……上至凤池(穴)……一下行至舌底及缺盆(穴),一升上于头厚皮及天庭(穴)之缝……并兰台(穴)、廷尉(穴)……西师云:如头疼及太阳(穴)痛,须于印堂(穴)血络即太阳血络开血即愈,屡试有验。[6]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人身图说》把中医的穴位名称几乎用遍了。

    西医有穴位之说吗?当然没有。西医会以穴位来进行人体描述吗?当然不会。如果说这“解剖学”著作确实来源于欧洲,那么,在原著中,西医又是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这一个个穴位所在的位置?

    尽管《人身图说》是“解剖学”的书,但是,邓玉函等人抄书上瘾,过于勤奋,一再不辞辛苦地抄下了全套的中医治疗方法。例如:

    若乳发肿毒,当于其左右旁及下分打火罐以散之。[7]

    环跳穴,系骨节凑合之处。受病,宜贴风痛膏,或打火罐,或九龙雷火针。[8]

    如果乳房发肿毒,就在乳房的左右旁及下面分别打火罐;环跳穴是骨节凑合之处,如果病了,适合贴风痛膏,或者打火罐,或采用九龙雷火针。

    穴位、火罐、膏药、九龙雷火针,中医的十八般武艺尽数上场。只要不是睁眼瞎,都知道这是地道的中国货。

    如果穴位问题还可以狡辩的话,那么,这该是铁证如山了。除了抄袭中国著作,不可能有其他解释。

    只要我们肯花时间,就能找到许多源头。如《人身图说》:

    人之肝或止一,或有二,极多不过三。[9]

    显然,这就是抄自宋朝杨介《存真环中图》:

    肝则独片者,有二片、三片者。

    毕拱辰在《泰西人身说概》序言中说,中国古代解剖死囚尸体,“事与泰西颇类”,欧洲也是这样干的:

    闻西土格致名流,值有殊死重囚,多生购之,层剥寸刲……故其著论致为精辟。[10]

    总之,中国医学有什么,西洋医学就有什么;中国医学是怎么建设发展的,西洋人也是怎么做的。

    邓玉函等人到底找了多少中国医书来寻章摘句,东拼西凑,我们已经无法还原其全部真相。毕拱辰在序中说,本书是邓玉函在李之藻家中“翻译”出来的。以邓玉函的经历,当时,邓玉函至多是刚刚可以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不可能拥有翻译医书的水平,更不可能具备阅读中医著作的能力。因此,《人身图说》的真正作者很可能就是李之藻本人。

    李之藻是进士出身,明朝省部级的高级官员,无疑,其家藏书丰富。李之藻被耶稣会认定为最虔诚的基督徒,为耶稣会编造了大量图书。由于李之藻并不知道欧洲的真实状况,故而闹出了穴位、火罐、膏药、九龙雷火针的“西医”笑话。(我注:如果传教士中文好,好歹改头换面一下,可见真实中文水平,堪忧啊!)

    四、胡诌的西洋医学理论

    仅仅有解剖学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医学理论,才能算是有了较成熟的医学。

    那么,在耶稣会士笔下,西医的理论是怎样的呢?

    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耶稣会士不好完全照抄,就编造了一个“阴阳”“四行”学说,但是套路是一致的。

    胡诌出来的四元行图

    所谓四行,就是假设世界是由火、气、水、土构成的,而人体是一个小宇宙,相应的,人体也是由火、气、水、土所构成,进而产生热、干、冷、湿四情。利玛窦《乾坤体义》:

    天下凡有形者,俱从四行成其质,曰火、气、水、土是也,其数不可阙增也。夫行之本情,并为四也,曰热、干、冷、湿是也。四元行,每二元情配合为性而成焉。若冷与热,干与湿,直相背而不可同居,以为二行矣。[11]

    这个火、气、水、土的四行学说,显然是抄袭自佛教理论。耶稣会士当然知道这一点,他们也知道中国人知道这一点,但是,利玛窦在《乾坤体义》中说:

    释氏,小西域人也。若已闻太西儒所论四行,而欲传之于中国,谓地、水、火、风,乃四大也。[12]

    利玛窦竟然反过来指责佛教抄袭了基督教。众所周知,释迦牟尼远远早于耶稣,只有耶稣抄袭释迦牟尼的可能,绝无释迦牟尼抄袭耶稣的可能性。

    为了化解这一困境,在《天主实义汉语基督教文献馆链接 中,利玛窦甚至胡乱解释中国历史:

    考之中国之史,当时汉明帝尝闻其事,遣使西往求经,使者半途误值身毒之国,取其佛经,流传中国。[13]

    利玛窦竟然说,汉明帝因为听说了耶稣在中东传教,才遣使西域取经,但是使者误往印度,取回了抄袭基督教的佛经。

    根据抄袭佛教的东西编造了四行理论之后,要想成功建立起医学理论体系,就只能抄袭中医理论了。众所周知,天人合一学说,以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便是中国所独有的东西。这套理论太复杂,耶稣会士不可能搞得明白,李之藻又出马了。“波尔杜曷后学傅汎际译义,西湖存园寄叟李之藻达辞”的《寰有诠世界数字图书馆链接

    穷理者,比拟而释元行之为四也。一,谓人如一小寰宇,四液在身,如四行在大寰宇然,红液应火,黄液应气,白液应水,黑液应土也。[14]

    不仅强调人体是一个小寰宇,而且照搬中医五行学说,以四行对应四液。罗雅谷《哀矜行诠汉语基督教文献馆链接

    人肉躯函有四情:热、冷、干、湿是也。比四者和,而肉躯始安。[15]

    人之一身全赖元气充满,元气分为二:一湿气,一热气。二气均调,乃无疾病。[16]

    中医讲五行和肉躯安、元气充盈乃无疾病,罗雅谷也这么说。更加惊人的是利玛窦的一番话,《乾坤体义》:

    若四季者,春乃湿暑,则属气焉;秋乃旱寒,则属土焉;夏乃暑旱,则属火焉;冬乃寒湿,则属水焉。其岁二十四节,亦以四季分类……若人内四液者,血属气,黄痰属火,白痰属水,黑痰属土也。……人发病疾,盖四液不调耳已,古医家以四者分课,则先访审所伤者,后以相背药治之也。[17]

    利玛窦竟然将治病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对应起来考虑!西医并不如此,而且欧洲不存在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因此,欧洲绝不可能诞生这样的理论。

    不只是利玛窦这么说,傅汎际《寰有诠》:

    四液相调,以成具魂者之异禀,四行亦各配合,以成万有之殊形。一,谓四季分应各行,火应夏,土应秋,气应春,水应冬,入多国古儒分别四行为二,就各所施,一谓之男,一谓之女,其义,似中土所谓阴阳者。[18]

    除了四行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傅汎际还搬出了“入多国”即埃及,宣称那里也建立有阴阳学说。高一志也说,西方自古就有阴阳学说:

    外内虽各有主,而女阴男阳妇必从夫,以为起居之表焉。古博学之士布路大尝曰:“妇虽贵且尊……又譬如日月,月主阴,泽下物,光力悉借诸日,倘掩日,非特失其光,且致诸物乖乱。”[1]

    西医中有阴阳学说吗?当然没有。耶稣会士的阴阳学说和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一样,抄自中国文献。

    耶稣会士还宣称,欧洲医生根据时节看病下药:

    故医家治疗,常考月与列宿会合之次。[19]

    只有中医才讲究天人合一,将防病治病与时令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建立起了完善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素问篇·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耶稣会士抄了一点佛教的东西,再抄袭中医理论,强行东拼西凑起来了一个阴阳四行理论,但是完全不能用来治疗实践。真的用这套来行医,无异于谋杀苍生。

    中医五行以木主肝,火主心,土主脾,金主肺,水主肾,相互间还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但是,耶稣会士只是搞了个四行,无法完全照抄,也得硬着头皮抄,傅汎际《寰有诠》:

    又日主心,火主胆,木主肝,水主口与舌,土主首。[20]

    抄着抄着就忘了,以“木”代替了“气”,抄出了火、木、水、土的“新四行”,而且与中医一样:木主肝。即便如此,心、胆、肝、口与舌、首之外的如脾、肾之类器官,口与舌、首的阴阳又是怎么一回事,傅汎际也顾不得了。傅汎际《寰有诠》又说:

    月天之下,四行本所序次,亦各定有尊卑,火贵于气,气贵于水,水贵于土也,即居静天九品之灵,其次第亦然,位弥高者体弥尊……[21]

    这里,他似乎又忘记了“木”,回归了“旧四行”。胆(火)贵于气(木,肝),气(木,肝)贵于口与舌(水),口与舌(水)贵于首(土),以此来看,口与舌比脑袋还重要?四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谁比谁更牛的关系?凡此种种,只有神仙才能解释清楚。

    在耶稣会士笔下的四行,还是这么一个怪物,傅汎际《寰有诠》:

    霸辣笃谓火行属四面三角等边形,气行属八面三角等边形,水行属二十面三角等边形,土行属六面四方形也。[22]

    傅汎际搬出了霸辣笃,即柏拉图。柏拉图是这样解释四行:火是四面三角等边形,气是八面三角等边形,水是二十面三角等边形,土是六面四方形。

    耶稣会士所说的四行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只有天知道。

    柏拉图的四行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同样是只有天知道。

    这三角形、四边形的阴阳又是怎么回事,依然是只有天知道。

    如果谁认真对待,想要把他们的阴阳四行弄明白,十之八九会发疯。

    这样的阴阳四行理论,能指导出如何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我不知道谁能回答出来。

    五、靠切脉诊病的西洋医学

    如果不能诊断病情,解剖学学得再好也毫无用处——总不能凡是肝痛肚子疼的患者都拉开肚皮检查一番吧!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进入西医院,找医生看病,医生必然先开出一大堆的单子:验血、验尿、验屎、彩超、核磁共振...... 一系列的检查做完了,医生看完检查报告,做出了结论,然后住院、打针、吃药。

    可是,如果当你进入医院的时候,恰好整个城市停电了,西医该如何给你诊断病情?众所周知,人类使用电的历史,才百余年。用较原始的手段验血、验尿、验屎的历史,不过二百年。

    二百多年以前,如果一个人肝痛肚子疼,西医是如何诊断病情的呢?

    来华耶稣会士的汉文著作告诉我们真相了。“极西高一志撰,虞城杨天精、河东卫斗枢、段衮、韩霖较每一个传教士背后都有几个中国人”的《齐家西学》说:

    三家(笔者注,指法律、医学、格物穷理之学)者,乃西学之大端也……其二家谓之修疾治命之学……故吾泰西古俗,医有公学,诸名士释古医之遗经,发明人性之本原,辨外体百肢之殊,内脏诸情之验,及万病之所以然,而因设其所当用之药方,亦大约六年中,师教弟子以切脉及疗治之法,后严考试,而非领考司之命,不得擅行医也。[23]

    高一志说,欧洲办了很多的医学院,学制6年,学生需要学习很多的医书,通过考试之后才能从业。在这六年时间里,学生主要学一些什么呢?答案是:切脉及疗治之法。

    艾儒略证实了这一点。基督徒李九标主要记录艾儒略言论的《口铎日抄汉语基督教文献馆链接

    先生(艾儒略)曰:“……何异医者按脉治病,以手印手,冀得其症而疗之。”[24]

    原来,在来华耶稣会士笔下,当时欧洲的“西医”,是靠“以手印手”切脉诊断病情的。

    西医靠切脉诊病吗?当然不是。君不见,今天有的西医每天都在指责中医切脉诊病不科学!

    以耶稣会士的“阴阳四行”学说,及其“日主心,火主胆,木主肝,水主口与舌,土主首”,“血属气,黄痰属火,白痰属水,黑痰属土”之类的胡言乱语,我不知道他们如何诊脉的。

    无疑,耶稣会士之“按脉治病”纯属编造。

    这足以证明,当时的欧洲,根本就没有医学

    六、道德底线之外的“西学东渐”

    至此,也许有人仍存在这样的疑问:如果欧洲完全没有医学,耶稣会士怎么可能会凭空编造出解剖学著作?

    这是有道德底线的人才会产生的疑问。

    我随手列举几个例子。

    蚕桑,是中国特有的东西,至少,西欧是没有的。尽管当时欧洲人正在进口中国丝绸,但是,耶稣会士竟然写出了教中国人如何种桑、养蚕的文字,如《齐家西学》:

    西俗,多于池外道旁,树桑供蚕,益倍于诸树之利。夏月,桑子既熟,取种播之……[25]

    养蚕为女红之首业,亦略陈之。蚕种怀于春孟,生于春仲……[26]

    服不服?不服的话,我再举例。

    欧洲人种植过黍、粟、稻之类吗?至少,西欧人不仅没种过,而且没吃过。但是,耶稣会士竟然写出了教中国人如何种黍、如何种粟、如何种水稻的文字,如《齐家西学》:

    黍有长茎、短茎二类,短者良,种时在春末夏初,厥地喜易,喜肥,喜频灌……粟性热于黍……稷于百谷中最粗……豆有多种,大率喜善地。地欲三翻:孟冬、孟春、季春……稻各地可种,地硗则加壅溉,冬前后翻治既平,依形画区,内外立垄,开渠备溉……[27]

    诸如此类的文字太多太长,我就不罗列了。

    这些,是不是抄袭剽窃中国著作?不用怀疑了吧!

    耶稣会士撰写的种桑、养蚕、种黍、种粟、种水稻的文字,与他们的“解剖学”著作一样,是揭示“西学东渐”本质的最典型的代表

    七、结论

    直到明朝末年,欧洲尚处于“手摸治病”阶段,根本没有医学,既无医学理论,也无诊断方法,更不存在医生

    来华耶稣会士“翻译”的“泰西医书”实际上通过有组织地抄袭中医著作,东拼西凑编造出来的具体的执行者是皈依耶稣会的李之藻等人

    注释:

    [1]《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⑤)》,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9-20页。

    [2]艾儒略《职方外纪》,中华书局,2000年4月,第82页。

    [3]艾儒略《职方外纪》,中华书局,2000年4月,第86、87页。

    [4]艾儒略《职方外纪》,中华书局,2000年4月,第69页。

    [5]艾儒略《职方外纪》,中华书局,2000年4月,第71页。

    [6]《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⑤)》,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78页。

    [7]《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⑤)》,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77页。

    [8]《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⑤)》,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31页。

    [9]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⑤)》,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90页。

    [10]《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⑤)》,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9页。

    [11]朱维铮主编《利玛窦中文著述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526页。

    [12]朱维铮主编《利玛窦中文著述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528页。

    [13]朱维铮主编《利玛窦中文著述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96页。

    [14]《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⑤)》,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562页。

    [15]《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③)》,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39页。

    [16]《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③)》,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6页。

    [17]朱维铮主编《利玛窦中文著述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528页。

    [18]《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⑤)》,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562页。

    [19]《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⑤)》,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08页。

    [20]《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⑤)》,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08页。

    [21]《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⑤)》,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61页。

    [22]《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⑤)》,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571页。

    [23]《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52页。

    [24]《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③)》,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21页。

    [25]《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97页。

    [26]《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504页。

    [27]《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94-495页。

    @19111 ⚑举报 

    gsyrzjy
    游客

    罄竹难书     不堪入目

     

    “我不看我不看...........”

    @19112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9099

    别谦虚,网友是很伟大的!

    比如河清说,人造石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网友留言告诉他的,言下之意他虽然留法,其实之前并不知道人造石

    这位伟大网友估计是学建筑的,可能在建筑学里人造石是一个常识性的小知识,但对于外行却象隔了一座山!对比之下,隔壁论坛一个学建筑的,天天“科普”法国金字塔的包容性,和他的煤球汤圆理论,真是学到了狗肚子里

    @19116 ⚑举报 

    旭公子
    游客

    以目前的证据,证明了明朝一大群汉奸(耶稣门人)联合外人汇集古中国著作,然后挂名外国人所谓翻译;其实真实历史上根本没有汉译西学,一直都是西译汉学,汉学西用,一直到中国盛极而衰,才慢慢有所谓西学中用,用古哲学来说就是此起彼伏,盛极而衰,衰极而盛。

    有没有证据能证明上面我的总结是错误的?

    如果有,能不能提供证据参考一下?

    @19124 ⚑举报 

    九靈
    游客

    @魔云精灵 #19103

    @gsyrzjy #19111

    @旭公子 #19116

    “菩萨,我是真的呀!”

    @19130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九靈 #19124

    个体生命不同,但这世界善恶总量不变。每个人从出生就注定扮演各自的角色,有的是善,有的是恶————《格林童话》?
    唐三里面的一句话,并不代表个人观点

    对了唐三,也是斗罗大陆里面的耶

    还有唐朝三藏法师哦,江流儿,金蝉子,旃檀功德佛

    法无我,心无常。

    @19191 ⚑举报 

    九靈
    游客

    @九靈 #19102

    转载天涯网友的帖子:

    如果你没看懂天问一号为何费大力气, 做最高难度的垂直90度变轨, 我来简单科普一下:(欢迎拍砖)

    1. 选择远火点, 这时天问速度最低, 垂直纵向变轨最省油;

    2. 为何要干这么大动作?因为火星自转与地球月球一样, 都是自西向东, 所以要最快画出完整的火星全图, 最高效的轨道就是绕南北两极转圈。

    3. 然后一圈接一圈地拍摄, 用最低圈数覆盖赤道区域应该就齐活。所有资料发回地面后, 就像小朋友玩拼图一样, 也许是几千万, 甚至上亿小图被拼接成完整的火球仪 。嫦娥一号和二号搞出的月球仪也是这么来的。

    @19202 ⚑举报 

    九靈
    游客

    罗雅谷(Giacomo Rho,1593-1638年)在明崇祯元年1628年翻译的《筹算》自序中如此写道:

    “算术之学,大者画野经天,小者米欧洲人主食是土豆,(黑)面包,和米有半毛钱关系?直到今天,稻米都是进口的。盐凌杂,凡有形质,有度数之物与事,靡不籍为用焉。且从事此道者,步步跖实,非如谈空说玄,可欺人以口舌;明明布列,非如握槊夺标,可欺人以强力;层层积累,非如 yóu,古同‘由’,乃明天启帝、崇祯帝御名中 ‘由’之讳字)旬刹那,可欺人以荒诞也。而为术最烦,无有简法济之,即当年不能殚,恶暇更工它学哉?敝国以书算中国同样有笔算,其来远矣 ,乃人之记函弱而心力西方根本没有心力一说柔,厌与昏每乘之,多有畏难而中辍者,后贤别立巧法,易之以筹。余为译之,简便数倍。以似好学者,皆喜以为此术之津梁❿能起引导、过渡作用的事物或方法也。遂梓行之。传不云,不有博弈者乎?为之尤贤乎己!⓫ 是书稍贤于博弈。然旅人入来,未及它有论著,以此先之,不亦末乎行复自哂曰,小道可观,(勉强,姑且,凑合)为之佐一筹而已。”

    序末落款为:

    “崇祯戊辰暮春农历三四月?二十日雅谷识。”

    看完这篇罗雅谷“撰写”的序,不由得掩卷沉思,在17世纪上半页那个没有网络翻译软件,缺少字典工具书(《西儒耳目资世界数字图书馆链接不过是一本用拉丁字母对汉字注音用来学习汉语发音的字汇而已,不是翻译用汉语→ 拉丁语字典。)语言学习资源匮乏的年代一个从1624年来华,期间又往返山西和河南“传教”的耶稣会士尽然在4年不到的时间里把汉语学习到这个程度,一篇短短的序文里面处处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佛道儒面面皆涉,这~可能吗?!

    其实当我们细看这篇“自序”,就可以看出它一定不会出自罗雅谷本人之手。比如米,欧洲人在那个年代主食是土豆和黑面包吧,欧洲不产稻米,如何罗雅谷在序中以“米盐凌杂”形容算学的小用?但如果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这么写就合情合理了。

    又比如“记函弱而心力柔”,此处讲到“心力”二字,欧洲人认识中的心就是血~淋~淋的肉~心,何曾有“心力”的高维度的认知概念?但是如果从中国人角度来看的话,又非常合情合理。

    又如❽,“后贤”指的是谁?如果从罗雅谷的角度说他的同辈叫“后贤”,合适吗?但是如果从一个德高望重的中国前辈嘴里说出来的话,比如提携罗雅谷的徐光启,才显得合情合理!

    又❾,其实把“后贤”改成“先贤”的话,只需要改动一个字,就是变成“先贤别立巧法,易之以筹。余为译之。”这样以徐光启的身份来看,才是真正的合情合理!为谁译?为罗雅谷译,哪种语言翻译到哪种语言?从中文翻译成西文!这就对了!而这部分西文,最后被寄往欧洲,被学习归纳总结改进之后伪托纳皮尔之名刊行了纳皮尔的《Rabdologiæ》,即《筹算》。正因为如此,这篇序里面没有提到任何一个西方“后贤”的名字,比如纳皮尔。一是因为彼时还没有造假,没有或者不知纳皮尔此人的缘故,二是真正的撰写者亦没有想到这一层。

    罗雅谷在序中流露出了一种谦虚的自持甚高的姿态,见⓫、⓬和⓭,什么意思?筹算?小术尔,实在是上不得台面的小小的工具,而《筹算》此书,不过是一本辅助计算的工具书而已。对于徐光启等精通天文历学之人筹算当然是小术,帮助计算的一种速算工具而已,所以这句话由徐光启等人嘴中说出来,事实如此,非常符合常理,非常贴切。然而,从罗雅谷嘴中说出这样的话来,就显得非常的违和,别扭。为什么呢?因为西方人根本不懂谦虚这种美德,怎么可能用这种口吻说话呢?那么对于西方人来说,筹算真的是“小术”吗?非也!事实上筹算对西方的数学进步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筹算引发了西方数学计算的机械化,解决了西方头疼不已的乘除法,开方开立方的难题

    正如英国爱丁堡大学数学教育教授克里斯·桑温Chris Sangwin在他的论文《Arithmetic, bones and counting》中如此写道:

    “We'll explore two ingenious mechanical devices that exploit the advantages of the positional system to perform otherwise long and tedious calculations. ”

    中文大意是:我们将探索两个巧妙的机械器具,它们利用进位制的优势来执行原本冗长而乏味的计算

    “……,but we hope that our two examples suffice to convince you of Napier's ingenuity and the great versatility of the place value system.”

    但我们希望我们的两个例子足以使您相信纳皮尔的独创性进位制的多功能性

    维基百科对纳皮尔如此夸赞:

    “Napier was famous for his devices to assist with these issues of computation. He invented a well-known mathematical artifact, the ingenious numbering rods more quaintly known as "Napier's bones", that offered 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computation.”

    中文大意:纳皮尔因发明了辅助计算的算具而闻名,他发明了众所周知的算具,这种被别致地叫做“纳皮尔骨”的编了号的小木棍为简化计算提供了机械手段

    如此看来,筹算这种具有独创性的为简化计算提供了机械手段,解放了欧洲人烦恼的计算问题的工具能算罗雅谷口中的“小术”吗?当然不是,所以“然旅人入来,未及它有论著,以此先之,不亦末乎?行复自哂曰,小道可观,聊为之佐,一筹而已。”这句话肯定不是罗雅谷说的。那么究竟是谁说的呢?我认为徐光启比较合适,因为正是因为徐光启的举荐,罗雅谷才能在1630年入历局工作。

    说到这里,其实我隐约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方什么时候才有的十进位位值制记数法呢?

    18世纪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Pierre-Simon marquis de Laplace,1749-1827)如此说道:

    "The idea of expressing all quantities by nine figures whereby is imparted to them both an absolute value and one by position is so simple that this very simplicity is the very reason for our not being sufficiently aware how much admiration it deserves."

    中文大意是:

    “用九个数字没有0哦!表示所有数量,并同时赋予它们绝对值和按位置表示一个数量的想法是如此简单,以至于这种非常的简单就是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它应该得到多少赞赏的原因。”

    However, people only started regularly writing down numbers in the way we do now after about 1550. There are a number of possible reasons. People were suspicious of an imported "infidel" system. Negative numbers caused much confusion and people referred to them as "fictional" or "absurd" amounts and often used them in a clumsy way. The purpose and nature of the symbol 0 caused even more difficult conceptual problems, and in practice accounts were easy to falsify.

    戏剧般的大意是:

    “可是,人们大约在1550年之后才开始按照我们现在的方式记数(假设1550年为真,那么之前没有进制的时候是怎么记数的?)。有许多可能的原因。人们对外来的的‘异教徒’系统感到怀疑。负数引起很多混乱,人们称它们为‘捏造’或‘荒谬’的数量,并且经常以笨拙的方式使用它们。符号0的目的和性质引起了更加困难的概念问题,并且在实践中很容易伪造账目。”

    克里斯·桑温在其论文中如此说道:

    位值是关键。我们用以书写数字的十进制系统是当代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您可能没有这样的想法,但实际上就是这样。以紧凑形式253表示数字(二百三十五)的十进制表示法是一种精湛的技术创新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欧洲使用进制以及基于进制的十进制计数法和写法的时间并不久远,那么在使用现代通行的十进位位值制记数法之前欧洲人是怎么表达一个数的呢?另外,没有进制,没有十进制位值制计数法欧洲又哪能有真正完整的精确的度量衡制度呢?不得而知。

    可见西方在17世纪初时的数学究竟是在什么水平。另,十进制和小数点的使用竟然被视为伟大的发明。也就是说欧洲17世纪左右数学水平最多大约和中国商周时期的数学水平相当。这也佐证了西方那时候的数学是什么水平。不知道这样的数学水平,在17世纪获得来自中国的数学知识以前西方是怎么撑起它们的天文历法计算的呢?17世纪以前的欧洲是怎么进行田地测算、谷物粮食比例折换、工程土方计算、运输费用分配计算的呢?又是怎么进行税赋计算、投资成本收益核算、信贷计息等商贸金融活动的呢?整个国家社会发展活动是靠什么来有机地组织和联系起来的呢?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么彼时的欧洲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混沌落后的原始文明!

    或许可以这样认为,十七世纪初当欧洲第一次收到身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的传教士寄回的第一本数学书起,整个西方社会才开始摆脱蒙昧,从混沌中醒来,整个西方世界才开始从无序往有序转变,整个西方才开始了文化、知识和科技的“大~爆~炸”,在两三百年间凭借自身的努力(这里只指科技)一跃成为新兴的世界主导者。正常情况下,一个原生文明的科技发展必须经历相当漫长的一个时间,比如中华文明;而西方作为华夏文明的次生文明在短短两三百年就能实现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超越的突破,在科技上最终超越中国,一骑绝尘,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明末开始持续两百多年不断摘取华夏上万年的文明成果。而大明王朝的轰然倒塌给了西方一个史无前例的绝佳的捡~尸~的机会

    《筹算. 泰西. 罗雅谷译. 明崇祯时期西洋新法历书本. 灰度胶片》书格链接

    @19203 ⚑举报 

    九靈
    游客

    此楼《九章算术书格链接镇楼!中国的数学,才是国计民生的数学,才是真正的数学!

    @19215 ⚑举报 

    gsyrzjy
    游客

    学习了!

    另外在这里告诉你也一样:

    一个字有三十几个异体字是常见现象,这也决定了任何人都认不完字,必须查字典

    1、异体字字典,网址别人已告诉你了

    这是所有字典的比较对象和起步,不然要走弯路。它的图片最权威。但它的解释引用常以伪证伪,别当真。

    2、叶典,http://www.yedict.com/zscontent.asp?uni=56FE

    这好象是我发现最全的字典,有些异体字,连上面的“异体字字典”也没收录。补充一点,“异体字字典”没有收录所有的异体字是正常现象,我就发现了古籍中一个新的异体字,还发现了出土汉简中的一个新的异体字。也就是说,要随时准备在网上查不出来字。

    3、国学大师字典,http://www.guoxuedashi.com/zidian/89E3.html

    它的好处说不完,比如各种草书谁认得,它收录了,别的字典不可能收。但是它收的字书版本不明,多是伪书,多有剜改。

    4、汉典,http://www.zdic.net/hans/保

    好处是总打得开,图文可选,附属功能链接与时俱增。但是它的错误遍地皆是。

    @19218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质子、和亲和联姻-那一样是个问题2021我们会看到什么?

    @19225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9215

    👋👋👋谢谢指点!

    ——————

    流失德国的商代猪卣yǒ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这种造型比例,抽象能力就问服不服,N古们拿点什么出来比比?

    @19231 ⚑举报 

    九靈
    游客

    昨天晚上看毅力号登火星直播,群演们不给力啊,可能是晚饭夜宵没有加鸡腿的缘故,情绪的表达那叫一个尴尬,稀稀拉拉的言不由衷的掌声和呼叫,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真,论宣传中国人真得像米国好好学学,中国人真是望尘莫及啊!全网各主流平台,自媒体小号全覆盖,托们在留言区拼了命的顶,各种夸赞!铺天盖地的精美的CG画面,热情洋溢的技术介绍,就像天桥上卖艺的,一通耍,牛皮哄哄,真是热闹!然而等到降落的时候就是全程一个CG,我在挑选频道中(直播频道太多,选择障碍),还没回过神来,就说成功了!然后稍过了一会,就收到了第一张火星黑白照,黑白😒😒😒?

    毅力号“成功着陆”传回的第一张火星照片,然而让人不解的是,好奇号不是拍彩色的照片吗,怎么性能和功能是好奇号几十倍的升级版的毅力号拍的却是黑白照?

    @19232 ⚑举报 

    九靈
    游客

    转载天涯网友帖:

    耐心看了十分钟“毅力号的第九次”, 跟上次2018“直播洞察号登火星”差不多。虽然参照中国天问公开的信息补了点新料, NASA还是一~丝~不~挂地走台步, 展示了国王第九件新衣!

    只想赞美米国登火星技术和NASA的演技如火纯青, 宇宙第一!

    1. 米国自从“1976一共绕过两个月”后, 就对火星地形了如指掌, 但对外秘而不宣!

    2. 中国飞控中心的大屏幕铺张浪费;米国精打细算, 火星直播主要用电脑小屏幕。

    3. 因为光或电磁波通讯在地火之间有十多分钟延迟, 中国只好放任天问自主完成刹车和火星捕获。而米国轨道和落点精算以及测控能力超强, 地火双向通讯或与“火星侦察号”的三方通讯可以“接近实时(near real-time)”。

    4. 最利害的是米国根本不用先绕火星, 就像当年阿姆斯特朗一踩刹车直接登月一样, “毅力号”也是一刹车就直接登火星, 即使伞降碰到“沙尘暴”, 也能精准命中靶区。这种技术中国很可能一万年也学不会!

    问题是既然“实时”通讯都可以, NASA直播为何只放鼠标演示和电脑小屏幕动画?为何不发布类似天问的两个带火星大气的现场视频和登陆前火星的近照, 让全世界开开眼呢?

    5. 最搞笑的是火星车母体叫“deceptive stage(骗人器???)”。火箭反推悬停后,用高级绳索吊放火星车(四个反推火箭的熊熊大火也不怕烧坏火星车)。等火星车登陆成功后,"骗人器"就会立刻自动点火,侧飞到远处坠毁,以免砸坏火星车。

    @19249 ⚑举报 

    九靈
    游客

    这块牙雕对圣母玛利亚大天使加百利身上所穿衣服的刻画尤为精细,流露出一种动态的美。此时,加百利正向玛利亚宣布她即将怀孕的消息

    图  天使报喜牙雕,7世纪未或8世纪初,象牙,高19.7cm

    @19269 ⚑举报 

    九靈
    游客

    中国先贤伟大的发明:位值制计数法和以算筹为算具的筹算

    《永乐大典》中记载的宋代筹算布位图中的数字,七万一千八百二十四,即今日71824。和今天世界通行的记数法有区别吗?没有任何区别,除了负号。那么很好奇西方到16世纪才“稳定”的十进位位值制记数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和我们的是一样一样的。你不能倒着来吗,不能斜着来吗?如果不是拿了中国的,就这么巧东西方隔了万里之遥竟然都想到一块去了?

    @19274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9269

    你则逻辑就不成立了,人家是从印度学来的,你举宋朝的0有什么用呢

    @19285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9274

    我不过是随手举了一个宋朝的栗子而已。中国的位值制计数法如果按照《周髀算经》中商高的说法,伏羲早在8,9000年前就已经使用了。

    至于你说西方是从印度学的位值制计数法,是谁告诉你的?有什么可信的证据?出自哪本书?看了前面那么多西方造假的证据和论断,让人怎么还能相信他们说的话?!他们说的话,写的数学史科技史宗教史文化史还有什么可信度?无非就是用一本书去掩盖另一本书里面的谎言而已,做成一条环环相扣的伪证据链而已。说起印度,是哪个印度?是印度河流域呢,还是今天那个白捡了很多印度河流域光辉的印度

    @19310 ⚑举报 

    九靈
    游客

    现在所谓的印度这个国家不过是西方出于构造西方史伪证据链,掩盖“西学中源”这个事实以及地缘政治的需要扶起来的阿斗,对西方来说它的存在首先就是服务于这样一个目的,即利用西方给它虚构的伪史对冲中华原生文明日月丽天的光辉!(这个和N古们是一样一样的。)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现在的印度这个国家就像韩国一样,在有心人的怂恿之下,乘着月黑风高,猥琐地拿着改锥每天晚上跑到祖上很阔的中国这个邻居家墙壁下偷偷挖下墙角的砖,然后贴到自己家墙上的那种人,而西方就是怂恿他的那个人。今天的印度这个国家何德何能白白冒领了那么多的文明成果?

    说到印度,我们今天就来扒扒它的底~裤,看看它是怎么样的成色。

    占领印度次大陆----大月氏征服西亚、南亚(4)

    转载,作者:生民无疆

    大月氏创建贵霜王国(上)

    中国西汉汉文帝在位期间(前179—前157年),大月氏王带领人马,从祁连山出发,几经周折,终于在阿富汗一带的地区站稳脚跟,重建了一个拥有10万户人家、总人口40万的大月氏国。

    (注:此为草图,不足为凭)

    一、征服印度次大陆

    一百多年后,大约在西汉晚期,大月氏国改朝换代了。大月氏国五大诸侯之一的贵霜翎侯丘就却,自立为王,灭掉了其它四个诸侯,建立了贵霜王国。

    新成立的贵霜王国朝气蓬勃,丘就却和他的儿子阎膏珍,率兵东征西讨,在夺回了安息侵占的土地之后,以主要精力向东扩张。经过两代国王的努力,夺回高附,征服濮达、罽宾,占领天竺,建立起一个疆域广大的国家。

    这个时间点,我们不妨把它确定为公元元年。

    后汉书·西域传书格相关链接

    “大月氏国……户十万,口四十万,胜兵十余万人。初,月氏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肹顿、都密,凡五部翎侯。后百余岁,贵霜翎侯丘就却攻灭四翕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丘就却年八十余死,子阎膏珍代为王。复灭天竺,置将一人监领之。月氏自此之后,最为富盛,诸国称之皆曰贵霜王。汉本其故号,言大月氏云。”

    贵霜王国在其巅峰时期,疆域到底有多大呢?

    《后汉书·西域传》:

    “从月氏、高附国以西,南至西海,东至盘越国,皆身毒之地。身毒有别城数百,城置长。别国数十,国置王。虽各小异,而俱以身毒为名,其时皆属月氏。月氏杀其王而置将,令统其人。”

    贵霜王国的疆域是:北起帕米尔高原,南至大海;西与安息接壤,东与盘越国为邻。

    北、南、西这三面都是比较清楚的。只要弄清楚了东面的盘越国,就能知道贵霜王国的版图了。

    魏书·西戎传》:

    “盘越国一名汉越,正在天竺东南数千里,与益部相近,其人小与中国人等,蜀人贾似至焉。”

    盘越国,又名汉越国,位于天竺的东南,与汉朝时的益州刺史部相近;盘越国的人与中国人差不多。中国蜀地商人可能到过这里。

    盘越国,就是中国人所建立的国家。他们的后裔,将这里发展为“大秦婆罗门”。(详情点击《古代印度的“大秦国”:中国移民创建的国家链接

    盘越国人,和大月氏一样,都是神农后裔,正宗的炎黄子孙。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说。

    根据法显《佛国记》和有关记载,我们推测,贵霜王国与盘越国之间,大致以恒河为界。

    由《后汉书·西域传》可知:

    1、以前,印度、巴斯基坦这一带地区,有数百城、数十国,是一个碎片化的地方。

    2、大月氏在阿富汗地区建国后不久,便让这些小国统统臣服于大月氏,即成为了大月氏的附属国。

    3、贵霜王国建立后,杀掉了这一个个小头目,实行一元化领导。

    4、大月氏征服了除印度东部部分地区之外的,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在内的整个印度次大陆。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来自中国西北的大月氏的地盘,与来自中国西南的中国人建立的盘越国,无缝对接了。

    简明而通俗地说,自公元元年起,整个印度次大陆,便被来自中国的人统治着。

    专家们所宣称的“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在哪儿呢?莫非就是指上述这些人?

    从此,天竺地区动态,开始进入中国的史书。

    从此,天竺地区,诞生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史书记载和中国文人的游记。

    二、汉唐时期,天竺与中国的关系

    大月氏征服印度后,在中国史书里,“身毒”更名了,改叫“天竺”。

    西汉及以前,中国史书称这里为身毒,或者与之音近的名字。但是,因为山高路远,中国使臣并未到过这里。

    自从大月氏被征服后,由于月氏人的中国情结,开始源源不断地把这里的信息传回祖国。

    “天竺”开始了与中国的密切往来。首先,便是佛教传入中国。一般来说,我们都以汉明帝夜梦金人为佛教传入的时间点,而在《魏书·西戎传》说:

    “临儿国,浮屠经云: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

    到中国来传教的,不是土著的“印度人”,而是大月氏人,而且是受大月氏王派遣

    当年来华传教的僧人,均为广义的月氏人。他们和他们的中国弟子,为了强调自己的族属和师承关系,还创立了“教”姓。统一以释为教姓,那是道安之后才逐渐形成的。

    自称来自月支(月氏)的,以“支”为姓,比如月支人支谶。

    自称来自天竺的,以“竺”为姓,比如来自中天竺的竺法兰。

    自称来自安国的,以“安”为姓,比如安息国王子安世高。

    自称来自康国的,以“康”为姓,比如祖籍康居的康僧会。

    总之,无论来自何方的西域佛僧,皆不出大月氏的势力范围。

    经过二三百年的孕育,到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

    南北朝时期,随着来华的月氏“僧人”越来越多,内地出现了“西天取经”的热潮。

    到了唐朝,随着安西都护府的建立,万里西域,安宁祥和。又因为天竺对大唐的臣服,中国人进入天竺,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因此,无数中国僧人西天取经,无数“天竺”人等来华谋生、求学、做官,使节商旅之往来更是络绎不绝,中国与天竺的交流,进入高峰。

    说到如此热闹的“国际交流”,某些人马上开始琢磨了:“西方”传给中国什么宝贝?那些科技文化是月氏“僧人”带到中国的?

    这是一种病态心理。

    汉朝时,在西域都护辖区里,以几百上千名汉军官兵,就能够牢牢控制数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汉朝官员只要带上几十名汉军士兵,就敢于而且能够成功地摧毁一个西域国家。

    唐代时,情况大同小异。

    以中国之压倒性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优势,竟然不是中国影响外国,反倒是西方影响了中国

    唐朝时,中国对天竺的影响有多大?

    根据史书记载,我只罗列四个现象,大家自己思考去:

    1、东、南、西、北、中这五个天竺国的国王,是大唐朝廷封的,他们的后人要想继承王位,必须上报朝廷,并获得批准;

    2、五个天竺国的国王,正式场合,穿着朝廷官员的官服;他们权力的象征,是朝廷颁发的官印;

    3、五个天竺国国王一旦接到朝廷的命令,一定会按时抵达长安或者洛阳,亲自向朝廷汇报工作。

    4、五个天竺国国王定期给朝廷报告工作,他们的儿子,在长安城给皇帝当卫士。

    详情请参阅《唐朝的附属国:印度----五天竺内容见下面的楼

    @19316 ⚑举报 

    九靈
    游客

    唐朝的附属国:印度----五天竺

    西方的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真有此人?说:印度男人的精~子~是黑色的。这大约是"西方史"关于印度的最早的记载。但是,希罗多德没说这是这颜色,是啥时候的事情。

    真要比较准确的了解印度古代历史,必须阅读中国文献。否则,只能与某国的“吉姆在这里”式考古一样,指着一堆碎石破砖,说是某五千年前的某文明遗迹。

    印度,最早见诸正而八经的史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最早严肃而全面记载印度的传说 “历史”、风土人情、地理城邑的,是中国的旅行家的著作,比如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书格链接

    历史上从来不存在一个名叫“印度”的国家,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印度文明”当今的印度大地,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印度”一词从来不是指具体的国家、特定的地域。

    所谓 “古印度文明”史,大致是这样的。

    印度进入中国史书不久,即汉朝时,印度被从中国迁徙出去的一群“难民”----大月氏彻底征服。

    后汉书》说:

    “初,月氏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复灭天竺,置将一人监领之。月氏自此之后,最为富盛,诸国称之皆曰贵霜王。汉本其故号,言大月氏云。”

    “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从月氏、高附国以西,南至西海,东至槃起国,皆身毒之地。身毒有别城数百,城置长。别国数十,国置王。虽各小异,而俱以身毒为名,其时皆属月氏。月氏~杀~其王而置将,令统其人。”

    这两段话的大意是:

    1、大月氏被匈奴打败,一路逃命,后来,占领了无组织无纪律的大夏,也就是古希腊文明谁牛~逼~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然后,以此为基地,向东、南、西不断扩张。

    2、印度次大陆,与大夏一样,无组织、无纪律,一片散沙。大月氏毫不费力地搞定了这里的值得统治的一些地区,然后,杀~死这里的一个个大小领导,安排官员统治这里。于是,“印度文明”的子民们,成为了来自中国的大月氏人的子民。

    就是在这大月氏统治天竺的时候,汉明帝派遣使臣来到这里。据佛教文献,蔡愔等十八人组成的使团,接回摄摩腾、竺法兰二僧,自此佛教传入中国。

    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印度次大陆,再次回归:无组织、无纪律,一片散沙。

    若干年后,唐朝建立。唐太宗的使臣王玄策来到这里,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竟然攻击大唐的使团。王玄策很生气,才三拳两脚,“印度文明”的子民们,就成了大唐的臣民。详细内容见后。

    这里的国君们,最高理想,就是下辈子投胎到中国,做中国人。

    唐朝灭亡后,失去了领导的印度次大陆,再次回归:无组织、无纪律,一片散沙。

    中华为天朝上国,这样的传统,深深扎根于印度文明。在这里,到处是中文碑铭、中式建筑、中国官、商人士。

    若干年后,到了中国明朝。郑和舰队开到了印度。郑和一行所到之处,受到无微不至的欢迎,因为,印度人重新找到了组织。(详细内容点击《明朝的海洋文明,辉煌程度超出你的想象》将贴于楼下)。

    郑和舰队停止行动后不久,成吉思汗的后人的一支队伍,来到这里,实施全面领导。这,就是“印度文明”的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王朝。在这里,成吉思汗的后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做了一顶皇冠自个儿戴上,便自称皇帝。

    这就是说,近一两千年里,印度次大陆,一直是在中华文明的影响之下。

    若干年后,普~世~价值来到了印度次大陆。

    到了19世纪,英国~女王天天偷偷抹泪,大臣们连忙悄悄问女王:您有啥不开心的事,告诉我们,我们一定替你搞定。女王答:老~娘~拥有 “日不落”地盘,为什么只能当国王,而不能做皇帝?大臣们一听,也发愁:在欧洲,皇帝的称号,是有指标限制的,当年拿破仑全面搞定了欧洲大陆,也得抢过别人世袭的皇帝指标,由教~皇~加冕,才被“国际社会”认可啊!大臣们通过头脑风暴,终于想到了印度。于是,在英国大军的武装保卫下,莫卧儿皇冠,禅让给了英国女王。

    就此,大英帝国建立。根据西方的需要,印度文明开始变得越来越古老

    西方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脑洞大开,经过无凭无据地大胆想象,弄出了一个“雅利安~人~种”,印度终于“雅利安” ---- 高大上了。

    大胆想象出来了故事之后,是小心求证地考古发掘。于是,又有了复活的哈拉帕文明或者印度河文明。“西方文明”都是大胆想象出来的,信不信在读者自己

    中国是文明古国,因为自古重视修史,所以,凡是没有史书记载、并且另有文献印证的,中国人都不会轻易相信,大胆想象出来的“历史”,更是没有会相信

    唐代巅峰时期的疆域(草图)

    在唐代的时候,印度是中国的属国,那绝对是铁板钉钉的事情。情况是这样的。

    贞观四年,唐朝大军击败突厥,统制西域和蒙古高原。原臣属于突厥的大小蕃国国君聚集长安,请求唐太宗就任“天可汗”,即天下共主。同时,形成一个共识:今后,凡是各国君主死后,继承者只有得到朝廷册封之后,才能正式即位,才能被“国际社会”所承认。

    说白了,只有得到大唐皇帝任命书的国王,才是真的,否则便是假的。一旦被国内外认为是假的,会有多危险,大家是知道的。

    由于某些“专家”刻意歪解“朝贡制度”,有人以为“天可汗”是毫无意义的虚名,此言大谬。看完下面三点之后,也有助于理解“朝贡国”的真实内涵。

    首先,天可汗统治下的各国,必须定期入朝报告工作。《唐会要》:

    “故事,西蕃诸国通唐使处,悉置铜鱼,雄雌相合,各十二只,皆铭其国名,第一至十二。雄~者留在内,雌~者付本国。如国使正月来者,赍第一鱼。余月准此,闰月赍本月而已。校其雌~雄~合,乃依常礼待之。差谬,则推按闻奏。”

    所谓“故事”,即:老规矩。大唐朝廷给各国规定了到长安报告工作的时间,有的是正月,有的是二月,有的是三月。朝廷给各国分别颁发了特制的十二只铜鱼,每只铜鱼一分为二,一半留在朝廷,另一半给蕃国。这十二只铜鱼分别在一至十二月使用,即三月份到长安的,即使用三月份那只铜鱼。到长安后,与存于朝廷鸿胪寺的相合,再正式汇报工作;若合不上,则要进行严密的调查后再行处理。

    其次,必须缴纳贡赋,与入朝报告工作一并进行。《唐会要》:

    “先天二年十月敕:诸蕃使都府管羁縻州,其数极广。每州遣使朝集,颇成劳扰。应须朝贺,委当蕃都督与上佐及管内刺史,自相通融,明为次第,每年一蕃令一人入朝,给左右不得过二人。仍各分颁诸州贡物于都府点检,一时录奏。”

    西域和蒙古高原等周边各国,基本上是每一个番国为一个行政州的建制,州刺史经朝廷批准后由国君世袭。这些州,即所谓羁縻州。唐玄宗以前,各羁縻州必须和内地州一样参加朝集,即每年年底到朝廷报告工作,缴纳贡赋。因为羁縻州几百个之多,离京城长安又太远,同时考虑到长安粮食紧张,每个州来十个人,就是一个了不得数字,因此,先天二年(713年),唐玄宗认为羁縻州到长安来汇报工作,实在太麻烦,下令各都督府每年派一个州作为代表到长安,其它各州的贡赋委托该州运到长安。

    第三,军事权属于天可汗。唐朝对大小蕃国的军事控制权,制度更是明确、规范。《唐六典》:

    “八宝:一曰神宝,所以承百王,镇万国;……五曰皇帝信宝,徵召臣下则用之;六曰天子行宝,答四夷书则用之;七曰天子之宝,慰抚蛮夷则用之;八曰天子信宝,发蕃国兵则用之。(《汉仪》又云:“……有事及发外国兵用天子信玺,封拜外国及徵召用天子行玺,赐匈奴单于、外国王书用天子之玺……”)”

    皇帝玉玺有八个,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玉玺。其中,调动蕃国军队出征时的圣旨上,盖“天子信宝”的大印;征召蕃国君臣入京、册封蕃国国君等圣旨,则盖“天子之宝”的大印;答复蕃国的圣旨,盖“天子行宝”的大印。如此等等。

    各蕃国必须按照制度,为朝廷训练军队。唐朝将内地的都督府与州县相结合的军政体制,移植到了西域。州是地方行政机构,都督府则主要是负责军事工作的机关。由于这里战争频繁,故而都督府的作用显得更大。边疆地区各州、都督府的上级机关都护府,如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则是军政一体的机关,对这里实行一元化领导。朝廷任命各国国王为都督,就是要求他们平时好好训练军队,战时凭“征发符信”跟随出征。

    朝贡制度”,是好大喜功吗?

    正是这个制度,才使得王玄策轻松搞定了印度。《通典》: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奉使天竺。会尸罗逸多死,国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乃发兵拒。玄策遁抵於吐蕃之西南,以书徵邻国之兵。吐蕃发精锐千二百人,泥婆罗国发七千餘骑来赴,玄策与其副蒋师仁率二国之兵,进至荼鎛和罗城,即中天竺之所居也。连战,大破之,斩~首三千餘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获其王妃及王子等,虏男~女万三千人,牛马三万余疋。于是天竺响震,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余所,遂俘阿罗那顺以还。”

    这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故事,《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均有记载。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率领使团三十余人,奉命出使天竺(今印度)。当时,中天竺王尸罗逸多统一印度。尸罗逸多死后,大臣阿罗那顺自立为王。王玄策所到之处,各国纷纷表示忠心,并派出朝贡团到长安。但是,王玄策率领使团来到天竺时,阿罗那顺拒绝王玄策使团,并派兵攻击。经力战,王玄策等少数人逃出后,向附近属国征兵,吐蕃派出1200人,泥婆罗国派出7000余骑兵。

    这些国家为何派兵?因为王玄策是天子的使臣,手上有皇帝授予的信物。《新唐书》称:王玄策“檄召邻国兵”。当吐蕃、泥婆罗国派出军队、听从调遣的时候,东天竺等国还奉命运来了大批军需物资。

    王玄策率领这支部队,扫平天竺。王玄策的战果,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活捉阿罗那顺,及其王妃、王子等一万三千余人,押赴长安;

    二是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余所,即天竺全体归顺。

    王玄策出使时,是右卫率府长史,级别只是正七品上。回国后获得重奖,连升五级,被提拔为朝散大夫,级别为从五品下,进入唐朝高干行列。

    至于阿罗那顺,则是老死于长安。而且,

    “太宗之葬昭陵也,刻石像阿罗那顺之形,列于玄阙之下。”

    此后,天竺与大唐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旧唐书》:

    “天竺国,……其中分为五天竺:其一曰中天竺,二曰东天竺,三曰南天竺,四曰西天竺,五曰北天竺。地各数千里,城邑数百。……天授二年,东天竺王摩罗枝摩、西天竺王尸罗逸多、南天竺王遮娄其拔罗婆、北天竺王娄其那那、中天竺王地婆西那,并来朝献。……(开元八年)其年,南天竺国王尸利那罗僧伽请以战象及兵马讨大食及吐蕃等,仍求有及名其军。玄宗甚嘉之,名军为怀德军。九月,南天竺王尸利那罗僧伽宝多枝摩为国造寺,上表乞寺额,敕以归化为名赐之。十一月,遣使册利那罗伽宝多为南天竺国王,遣使来朝。……十九年十月,中天竺国王伊沙伏摩遣其大德僧来朝贡。二十九年三月,中天竺王子李承恩来朝,授游击将军,放还。天宝中,累遣使来。”

    天竺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国家。本来,中天竺是其中最强大的。当王玄策彻底搞定它的时候,一定指定了新国王。

    “于是,天竺震惧”。

    从此,五天竺与大唐建立了稳定的年年纳贡、岁岁来朝的关系。比如,天授二年(691年),这五个国家的国王,一起到长安,觐见武则天。

    这里的军队,也是服从朝廷调遣的。比如,开元八年(720年),估计是根据安西都护府的要求,南天竺国王尸利那罗僧伽组建军队,准备讨伐大唐的敌人大食及吐蕃,国王上书朝廷,请求赐给军队的名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请求朝廷给个编制,有个正式身份,唐玄宗赐名为“怀德军”。

    南天竺国王指挥怀德军作战时,身着大唐官员的官服。在《新唐书·天竺传》中,记录了一个细节:

    “玄宗诏赐怀德军。使者曰:“蕃夷惟以袍带为宠。”帝以锦袍、金革带、鱼袋并七事赐之。”

    唐玄宗赐给南天竺军队“怀德军”名号。南天竺的使者说:在我们那儿,既有朝廷封赐的名号,又能穿上朝廷赏赐的官服,才显得特别荣耀啊。唐玄宗便赐给南天竺国王锦袍、金革带、鱼袋等七件套。这是大唐朝廷官员出现于正式场合的全套服饰。

    不经朝廷批准,天竺的国王们,不敢登基。南天竺新国王利那罗伽宝多继位,也是先派使者到朝廷请示,在朝廷派出官员予以册封后,才正式就位。

    开元二十九年,中天竺国王又派儿子李承恩来朝见天子。这个王子的名字,估计是唐玄宗赐的。唐玄宗还封李承恩游击将军的官职,没有让他入直宿卫,而是放他回国了,这是特别的宠遇,表示对中天竺国王的高度信任。

    仅仅这点文献,显然是不过瘾的。尽管在正史中还可以找出不少,限于篇幅,我们引用一点更有趣的东西。

    据《法苑珠林》:

    “粤以大唐贞观十七年三月内爰发明诏,令使人朝散大夫行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副使前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等,送婆罗门客还国。……至十九年正月二十七日,至王舍城,……因铭其山,用传不朽。欲使大唐皇帝与日月而长明,佛法弘宣共此山而同固。其辞曰:大唐出震,膺图龙飞。光宅率土,恩覃四夷。化高三五,德迈轩羲。高悬玉镜,垂拱无为。(其一)……览华山之神纵,勒贞碑于崇岗。驰大唐之淳化,齐天地之久长。(其五)”

    这就是说,早在贞观十九年,王玄策等人奉旨抵达印度,并在佛教圣地王舍城立碑,碑文的意思很简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里,乃我大唐的属地。

    据《法苑珠林》:

    “此汉使奉敕,往摩伽陀国摩诃菩提寺立碑。至贞观十九年二月十一日,于菩提树下塔西建立,使典司门令史魏才书:‘大唐牢笼六合,……是故身毒诸国,道俗归诚。皇帝愍其忠款,遐轸圣虑。乃命使人朝散大夫行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副使前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等二十二人,巡抚其国。……身毒稽颡,道俗来王。……’”

    这段话,更明确:唐太宗专门派使臣到印度巡抚即检查指导工作,并到佛教圣地摩伽陀国摩诃菩提寺立碑,碑文的意思更加明确: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里的国王及百姓,都是我大唐的臣子。

    本来,在王玄策军事征服印度之前,印度早已整体臣服于大唐。由于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死后,大臣阿罗那顺自立为王,也许是担心朝廷不认可他,才拒绝王玄策一行。于是,这个不识相的家伙招来大祸。

    此战之后,王玄策等诸多使团,无数次抵达印度。仅王玄策一行,就几乎走遍了印度各地。根据有关到印度使团的成员的信息,可以发现,几乎每个使团中都有专职的“画师”。他们除了检查指导工作,便是干一件很重要的事:绘制地图,为分置州县军府做准备。

    唐高宗乾封元年,朝廷组织大批专家完成了100卷的《西国志》,其中60卷文字介绍,40卷图画;同时据此,完成了西域属地的区划和军民管理机构的设置:9个都督府、80个州、133个县、147个折冲府

    至此,完成了对印度的规范化治理。直到唐末,印度对朝廷都十分恭顺。

    自“天可汗”制度实施以来,从中国来“西天取经”的高僧络绎不绝。

    大唐的子民们,在广义的“印度”,获得大大小小的“国王”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不是热情,便是更热情。

    顺手举几个例子。《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之《道希法师传》曰:

    蒙庵摩罗跛国王甚相敬待。……在大觉寺造唐碑一首。

    师鞭法师传》曰:

    到庵摩罗割跛城,为国王所敬。

    《玄会法师传》曰:

    玄会法师者,京师人也,云是安将军之息也。从北印度入羯湿弥罗国,为国王赏识,乘王象,奏王乐,日日向龙池山寺供养。

    玄会法师据说是大唐的高~干~子弟,因此,天天乘坐国王的大象,在国王乐队的演奏声中,到寺院修行。

    慧轮师传》曰:

    准量支~那寺,……现今地属东印度王,其王名提婆跋摩,每言曰:“若有大唐天子处数僧来者,我为重兴此寺,还其村封,令不绝也。”

    那烂陀寺附近,据说,以前曾有二十余名中国来的僧人在此建寺修行,当时,国王便施舍这块地给他们,并划拨二十四个村子供养这些中国僧人。这些僧人去世后,这个寺院就废了。如今,这里属于东印度王,国王一再说:如果有大唐来的几名僧人,愿意在这里修行,我就为他们重建这个寺院,并且把这些村子重新封给他们。

    相比之下,当今某些人神叨叨的“免签国”待遇,算个屁咯!

    @19325 ⚑举报 

    gsyrzjy
    游客

    印度的事要区别对待,它没有史是真的,但有文明、有古籍也是真的

    它分为四个种姓,刚好古中国也分为四个:士农工商,具有某种相通性、印证性。佛藏不是史,但里面的论讲了不少史事

     

    你真要驳印度的话,把它那个唐朝时的记有0的石碑驳倒,看是不是也是欧洲人伪造的

    @19329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9325

    我没有说印度没有数学,但是什么时候产生,到达何种程度,都有待考证,这不是一两本欧洲人写的数学史里面的凭空出现的数学书可以解释得清楚的。另外,为什么一定要和0杠上呢?印度有了0就可以证明西方数学源自今天的印度?

    @19346 ⚑举报 

    九靈
    游客

    #19269楼,

    从中国古代筹算一筹一数分析当代数学四则运算之中国起源

    正如#19202楼中克里斯·桑温(Chris Sangwin)在其论文《算术,算筹纳皮尔骨头以及计算》Arithmetic, bones and counting中所言:

    位值是关键。我们用以书写数字的十进制系统是当代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您可能没有这样的想法,但实际上就是这样。以紧凑形式 253 表示数字(二百三十五)的十进制表示法是一种精湛的技术创新。

    然而他没有说的是:正是中国古人利用筹码不同的“位”来表示不同的“值”,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正是位值制记数法的发明才使得数学最基本然而却最重要的四则运算成为可能。其中当然也包括基本的基本的运算关系式。

    中国筹算的历史应该和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一样古老,筹算在春秋战国时代已被广泛使用,并且筹的算法已趋成熟。筹算的基本计数方法是以“十进制”为基本记数单位,采用“纵横交替”的筹算记数。

    汉书·律历志》中有关于算筹的形状与大小的记载:

    “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

    西汉算筹一般是直径为0.23厘米,长约13.86厘米的圆形竹棍,把二百七十一枚筹捆成六角形的捆。

    隋书·律历志》称:

    “其算用竹,广二分,长三寸。正策三廉,积二百一十六枚成六觚,乾之策也。负策四廉,积一百四十四枚成方,坤之策也。”

    到了隋代,算筹已是三棱形与四棱形两种,以区别正数与负数。其广约为0.59厘米,长约8.85厘米。这表明从汉到隋,算筹从圆而方,由长变短,以便携带和运用。

    魏刘徽注《九章算术》称:

    “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

    又《梦溪笔谈》卷八称:

    “算法用赤筹、黑筹,以别正负之数。”

    可见早在三国以前,中算家便已用筹的颜色的赤、黑或形状的邪、正(三棱形和四棱形)来区分正、负数了。

    算筹记数的规则,最早载于《孙子算经》:

    “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用算筹表示数目有纵、横两种方式:

    图  一到九的直型态与横型态对照

    可是,为什么会有纵横两种排列方式呢?这是因为使用直横混合排列可以在布筹的时候避免数字混淆。

    ——————

    未完待续……

    @19349 ⚑举报 

    九靈
    游客

    #19346楼,

    加法

    筹算的加法很简单。和在纸上笔算不同,算筹本身可以改动,通过对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算筹,就可以改变一个数字的大小,而不用像在纸上笔算那样,改动数字的时候必须擦掉或划掉这个数字,再重新写过,用算筹进行加法运算,只须机械地搬动算筹,即可进行运算,不需要另外背诵加法表,因此用算筹进行加法运算十分方便快捷。

    @19371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9329

    好,你继续

    @19424 ⚑举报 

    九靈
    游客

    这样的汉语语言水平如何入得钦天监,如何与人沟通,所谓的西书是如何翻译的?都是一个迷!这完全证实了我在#18883楼及#18945楼的猜想,即传教士的汉语语言水平无法支撑得起翻译著作这种对语言水平要求比较高的工作,那么传教士给中国翻译西书的谣言是否该不攻自破了呢?类似《奇器图说》书格链接《几何原本》书格链接等传教士能说得明白?笔受之人能听得明白?

    图  出自《经书算学天文考》链接

    @19425 ⚑举报 

    叶子ye
    游客

    @九靈 #19316

    这个地图开疆的太严重了吧

    @19432 ⚑举报 

    九靈
    游客

    @叶子ye #19425

    😂😂😂  没毛病!依据国际通行标准,在描绘古代帝国的历史疆域时,惯例包括属国疆域。

    注:以下内容引用自网友山海栋平的文章《依据国际通行标准的中国大唐疆域是什么样?》,此文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已遭恶意举报而被删除!既然西方做得,为什么我们做不得?更何况我们有信史为凭,而西方纯粹靠子虚乌有,何以如此双标?!

    一,依据国际通行标准,帝国的疆域包括属国疆域。

    比如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在极盛期 1200前后包括几百个属国,各个王国公国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战争,神罗皇帝对各个属国基本没有直接的政治权力,也没有外交与军事权力。

    比如奥匈帝国(Austro-Hungarian Empire),是1867年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联合形成,另有一个属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尽管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在政治上高度自治,奥匈帝国的疆域仍然包括这一属国。

    比如大英帝国(British Empire)包括英伦三岛以外的大批自治领,殖民地,以及大约五十个属国属地。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极盛时3千5百万平方公里,几乎地球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图略)

    而根据文献记载大唐的属国一度包括大食,拂林,日本,天竺,波斯等。所以国际标准下的大唐疆域地图如下。

    二,大唐贞观之治后,国力强盛,万国来朝。

    中国周边有七十余属国拜奉大唐为宗主,定期朝贡并接受册封和军事派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历史文献明确记载,大食,拂林,波斯,五天竺,日本等,是这七十余大唐属国中的五个。(本篇受到生民无疆与非子论文的启发,并且部分引用他们的观点和文献出处,在此一并表示非常感谢。生民无疆: 唐代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大到超出你的想象;非子:如何彻底证无古罗马—条支、大秦、拂菻地望再考及大唐“龙朔体系”

    三,大唐是大食的宗主国。文献繁多,本文仅举数例。

    1.    唐会要,卷一百,记载:

    永徽二年八月。大食遣朝贡。至龙朔中、击破波斯。又破拂菻。始有面米之属。又南侵婆罗门。吞诸国。并胜兵四十馀万。开元初。遣使来朝。进良马宝钿带。其使谒见。平立不拜。云本国惟拜天神。虽见王亦不拜。所司屡诘责之。其使遂依汉法致拜。其时康国石国皆臣属。十三年。遣使苏梨满等十三人献方物。授果毅。赐绯袍银带。遣还。其境东西万里。

    2.    旧唐书,卷十一,记载:

    癸酉,大雪。是秋稔。回纥、吐蕃、大食、渤海、室韦、靺鞨、契丹、奚、牂柯、康国、石国并遣使朝贡。

    3.    唐会要,卷一百,记载:

    (黑衣大食)至德初。遣使朝贡。代宗之为元帅。亦用其国兵以收两都。宝应初。其使又至。。贞元二年。与吐蕃为劲敌。蕃兵大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其力不足也。至十四年丁卯九月。以黑衣大食使含嵯焉鸡沙北三人并为中郎将。放还蕃。

    4.    《新唐书•本纪第六肃宗代宗》:

    (757年)丁卯,广平郡王俶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副之,以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兵讨安庆绪。

    5.    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记载:

    二年八月大食国始遣使朝贡。。永隆二年五月大食国吐火罗国各遣使献马及方物。。永淳元年五月大食国波斯真腊国九月石国十二月南天竺及于阗国各遣使献方物。。三年三月大食国遣使献良马。。十二月突厥献食大食新罗林邑狮子国并遣使献方物拂国献方物。

    四,大唐是拂林的宗主国。拂林可能是西方伪史中的东罗马帝国。

    1.    旧唐书,卷二百一十,记载:

    贞观十七年,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献赤玻璃、绿金精等物,太宗降玺书答慰,赐以绫绮焉。自大食强盛,渐陵诸国,乃遣大将军摩栧伐其都城,因约为和好,请每岁输之金帛,遂臣属大食焉。乾封二年,遣使献底也伽。大足元年,复遣使来朝。开元七年正月,其主遣吐火罗大首领献狮子、羚羊各二。不数月,又遣大德僧来朝贡。

    2.    册府元龟,卷三百八十五:

    唐李嗣业为中郎将。玄宗天宝七载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总军专征勃律。选嗣业与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遂长驱至勃律城。擒勃律王吐蕃公主。斩藤桥以兵三千人戍,于是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归国家款塞朝献,嗣业之功也。

    3.    阿罗憾墓志:

    大唐故波斯国大酋长,右屯卫将军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波斯君丘之铭。君讳阿罗憾,族望波斯国人也。显庆年中,高宗天皇大帝以功绩有称,名闻(西域),出使,召至来此,即授将军北门(右)领使,侍卫驱驰,又充拂林国诸蕃招慰大使,并于拂林西界立碑,峨峨尚在。宣传圣教,实称蕃心。诸国肃清,于今无事,岂不由将军善导者,为功之大矣。又为则天大圣皇后召诸蕃王,建造天枢,及诸军立功,非其一也茑。此则永题麟阁,其于识终,方画云台,没而须录。以景云元年四月一日,暴憎过隙,春秋九十有五,终于东都之私第也。风悲垄首,日惨云端,声哀乌集,泪(落)松干。恨泉扁之寂寂,嗟去路之长叹.呜呼哀哉!以其年□月□日,有子俱罗等,号天罔极,叩地无从。警雷绕坟,衔泪(刊)石,四序增慕,无辍于春秋。二礼克修,不忘于生死。卜君宅屯,葬于建春门外,造丘安之,礼也。

    五,大唐是波斯的宗主国,龙朔年间,更是设府置县直接管辖。文献繁多,本文仅举数例。

    1.   册府元龟,卷968:

    波斯国王居疾凌城。置波斯都督府。各置县及折冲府。并隶安西都督府。。五年正月河南国七月波斯国九月盘盘国并遣使献方物。。四月波斯国七月扶南国并遣使献方物。

    2.   唐会要,卷73:

    龙朔元年六月十七日。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名远进西域图记。并请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分置都督府。及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仍以吐火罗国立碑。以记圣德。诏从之。以吐火罗国叶护居遏换城。置月氐都督府。钵勃城置蓝氏州。縳叱城置大夏州。俱禄犍城置汉楼州。乌逻毡城置弗敌州。咄城置沙律州。羯城置妫水州。忽波城置盘越州。乌罗浑城置忸密州。摩彦城置伽倍州。阿捺腊城置粟特州。兰城置钵罗州。悉记密帝城置双泉州。昏磨城置祀惟州。悉密言置城迟散州。乞施巘州城置富楼州。泥射城置丁零州。折面城置薄知州。阿腊城置桃槐州。颊厥伊城具阙达官部落置大檀州。播萨城置伏卢州。乞涩职城置身毒州。突厥施怛駃城置西戎州。骑失帝城置蔑颉州。发部落城置叠仗州。拔特山城置苑汤州。

    六,大唐是五天竺的宗主国。文献繁多,本文仅举数例。

    1.   册府元龟,卷九百六十八:

    桓帝延熹二年天竺国来献其国和帝时数遣使贡献后西域反叛乃绝至是从日南至徼外来献。。四年十月天竺国十二月夫馀王并遣使来献。。文帝元嘉五年天竺迦毗黎国王月爱遣使奉表献金刚指环摩勒金环诸宝物赤白鹦鹉各一。。。七年倭国王诃罗ヌ国林邑国狮子国遣使献方物是岁诃罗单国遣使献金刚指环赤鹦鹉鸟天竺国白毡古贝叶婆国古贝等物其表语略同佛经九年河南王西河王并遣使献方物。。明帝泰始二年天竺迦毗黎国遣使贡献。。三年九月北天竺国遣使奉献方物。

    2.  《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均有记载。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率领使团三十余人,奉命出使天竺(今印度)在中天竺遭遇权臣大臣阿罗那顺自立为王,截杀大唐使团。王玄策等逃出后,向附近各个天竺属国征兵,很快调集大军平定了阿罗那顺。

    七,大唐是日本的宗主国。

    虽然日本列岛的各国自秦汉以来多次称藩纳贡,大唐时的日本是在663年白江口大战遭到惨败后才向大唐献表贡物。据两唐书,册府元龟的记载,日本朝贡使二十九次(日本资助的学术研究将朝贡使误称为遣唐使)。文献繁多,仅举数例:

    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二:

    十三年正月日本国遣使朝贡。。德宗建中元年二月日本国七月东爨乌蛮守愈等十月渤海并遣使朝贡。。十二月南诏蛮弥臣国日本吐蕃并遣使来朝贡。。十二月日本国遣使朝贡进真珠绢。。闰正月南诏回鹘日本鞲髑彩钩贡。。宣宗大中七年四月日本国遣王子来朝献宝器音乐。

    结语:

    本篇叙述了涉及古代帝国疆域的国际通行标准:即属国地域在地图上算入帝国疆域。本篇进而引用信史文献说明了,大食拂林日本及印度地区内的各国是中国大唐的属国。因此,按照同一的国际标准,大唐极盛时的疆域地图应该包括上述地区。

    题外话:

    凡是不能与华夏信史对接的西方叙述,都是伪史。

    凡是证据力度低于华夏信史的西方叙述,也都是伪史。

    @19433 ⚑举报 

    九靈
    游客

    @九靈 #19102

    老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基因,从来没有改变!

    火星加拿大德文岛对比图

    @19434 ⚑举报 

    游客
    游客

    @九靈 #19433

    于是他们就拍黑白照片了。

    @19435 ⚑举报 

    游客
    游客

    @游客 #19434

    将信就信吧~

    @19436 ⚑举报 

    九靈
    游客

    @游客 #19434

    看了火星捕获天问视频和照片,所以灯塔的一贯的赤红色火星照也变成黑白照了?!托腮沉思状~

    🐅 骑虎难下,既然这样,就别下来了。说一个慌,要十个谎来圆。最后补丁越打越多,漏洞也就越来越多。今夕不同往日了,互联网是双刃剑,说的慌也越来越难圆,圆谎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中国天问的战略意义就是要架着灯塔,放在火上烤啊,越架越高,越高越下不来,可怜灯塔,作茧自缚,白白花钱陪吆喝给中国做了一张好牌!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世事变幻,刚开始造假尝到甜头的时候,谁又能想到会有今天的困局呢😂😂😂?!

    我说过的,中国打太极那绝对是高手,要么你不去惹他,惹上了就黏住了,甩都甩不掉,跑也跑不掉,不留下点东西就别想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陷入毁灭的漩涡,无能为力,越挣扎,死的越快!这几年较量下来,旁观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截图 毅力号最新发回的彩照,天地间一片火红的没有了。

    天问火星捕获视频截图

    @19438 ⚑举报 

    gsyrzjy
    游客

    这就是前几天某论坛科学狗张嘴闭嘴的科学,笑死人!

    @19460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9438

    月亮上面有玻璃哦!月壤颜色果然不是灰白色,是深褐色或者深土黄色?

    图片下面小字:

    嫦娥五号月壤颗粒,放大40倍。左图;反射光下;右图:透视光下。

    褐色多为玻璃黄色:部分为玻璃,部分为橄榄石白色:多为长石和辉石复合物颗粒为岩石碎屑

    @19461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9460

    厉害

    @19487 ⚑举报 

    gsyrzjy
    游客

    说是美国月壤没发一篇论文,那个中国院士发了一百多篇论文,这是什么~鬼科学~,还敢嘲笑义和团,嘲笑民科,还敢反智?!

    真是笑歪了人的嘴巴

    @19572 ⚑举报 

    九靈
    游客

    后来埃及政府修建阿斯旺水坝,从此尼罗河不再泛滥,埃及粮食产量翻了几番。到底泛滥是增产还是减产,农人自己也傻了······
    “埃及自罗马时代便是地中海的粮仓,罗马帝国时期的亚平宁半岛几乎不事农业生产,粮食全靠埃及供给。”----你相信吗?一个靠千里之外的异族供应粮食的帝国,存在过吗?

    来自埃及的粮食是怎么运输到罗马的?是用船还是走陆路绕一圈?用船的话,是什么船?多大的船?制作船的木料和技术从哪里来?多少船可以满足运粮需求?有没有造船的记录,人工,成本记录?有没有相应的造船机构的记录?有没有相应的官职职位的记录?薪水多少?怎么支付?造船劳力多少?薪水如何支付?运粮途中在地中海有没有遇到过风浪?有没有损失?损失多少?有没有靠谱的记载?

    如果走陆路的话,四五千公里的路是怎么走的?用了什么畜力?多少畜力,多少人力,路途上走一趟需要多久?在交通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远程运输中途的耗费如何?运输的人畜路上吃什么?晚上住在哪里?各种成本合计过吗?按理说,长年累月这么大手笔的运输粮食该会形成多大的一个经济效应,有没有记录?

    比如中国古代军队的后勤运输,完全靠人力和畜力,加之当时交通条件极差,使得远程运输任务格外艰巨,而中途的耗费也往往成倍增加。《元史》记载:

    “百里之内,供二万人食,运粮者须三千六百人。”

    也就是说,仅仅百里之内的运输距离,如果要供给2万人吃饭,光运粮者就需要3600人。这是在中国元朝的时候哦!和古埃及古罗马那年代运输的条件能同日而语?

    《十一家注孙子》说:

    “六斛四斗为钟,计千里转运,二十钟而致一钟于军中也。石者,一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得一石。言远费也。”

    “斛”、“斗”、“石”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六斛四斗”为一“钟”,如果把二十“钟”粮食运到军中,到达目的地只剩下一“钟”;同样的,把二十“石”粮食送到军中,实际也仅仅得到一“石”。从这里看,送达率仅有区区5%。那么从古埃及到古希腊将近10倍的千里呢?什么概念?还能有粮食运到古罗马吗?即使剩下了0.5%,这粮食在罗马得卖多贵?试问这种买卖天下哪个傻瓜会做?罗马人有多少钱来买粮食?再说,运输途中的安全问题,谁来保障?古代粮食多重要,路上会不会有人拦路抢粮?那能运到罗马的几率又低了好几成,运一次就被抢一次,是不是很正常呢?

    @19604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9572

    哈哈,科学骗子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子

    年前有个科骗补漏说亚历山大港是山地,周围都在海里,但亚历山大港没淹,就象青岛一样

    问题是周围都淹了,埃及大陆离亚历山大港那么远,要你这亚历山大港有什么用呢?!比如台湾周围都淹了,中国大陆还需要依赖台湾港吗,只接在上海村设个港就完事了,废那劲干啥?!所以这谎没圆。但人家见留言就删,就禁,哈哈

    @19680 ⚑举报 

    gsyrzjy
    游客

    有个科普患者出了点笑话,临发帖前查了下他好象没攻击传统文化,就不发帖了

    @19690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9604

    见何新最新公众号文章《这神塔40层楼那么高,古代没有电梯如何每天攀登?》

    ——————

    从《日晷图法》的太狼山研判《坤舆万国全图》书格链接 的作者不可能是西方人

    转载,作者:程碧波

    经网友路鲲途提供《日晷图法》的资料,本文推断,又得一证据:《坤舆万国全图》的作者不可能是西方人,且当时西方不具备全球测绘的技术。

    《日晷图法》又有传教士署名为“庞迪我”(Diego de Pantoja,1571年-1618年1月)。其开篇说:

    “盖罗经周于天下,独有太狼山针锋直指南北,其余皆偏矣。西域指南之端则偏西,中国则偏东。以罗经定方向,安能不差”。

    见图1中划红线部分:

    图1 日晷图法

    太狼山,即《坤舆万国全图》中非洲最南端的大浪山。《日晷图法》的其它部分很难断定由谁所写,但是“盖罗经周于天下,独有太狼山针锋直指南北,其余皆偏矣。西域指南之端则偏系,中国则偏东。以罗经定方向,安能不差”这部分应是传教士所写,因为中国人不可能按发音来把“大浪山”写为“太狼山”。《坤舆万国全图》中大浪山附近即罗经正峰,之前我已经有文章“《坤舆万国全图》罗经正峰真正位置、磁偏角年代及亚欧美测绘精度考证,兼驳《坤舆万国全图地图数字复原与讨论》”证明“罗经正峰”名字的真正来源是其山峰指向与当时当地的指南针指向重合,而不是指南针正指南方。西方不明所以,又因为耶元1600年左右罗经正峰处的指南针正指南方,故以为此处指南正正指南方为“罗经正峰”之来历。《日晷图法》也持此说。

    问题在于,地球上指南针正指南极的位置,根本就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并且非常不幸的是,这条线在耶元1600年从非洲正南端的罗经正峰,往北直穿过非洲大陆,越过地中海,穿过希腊和君士坦丁堡之间。希腊半岛的磁偏角不会超过3度。见图2耶元1600年磁偏角曲线:

    图2 耶元1600年磁偏角曲线

    图中标注“0”的粗线,即磁偏角为0的位置,也即指南针正指南北的位置。这条0度磁偏角线并在之后的几年内迅速朝意大利半岛移动。见图3:

    图3 耶元1700年磁偏角曲线

    图3中,到耶元1700年时,0度磁偏角线已经往西移到大西洋中。可见其移动速度之快。

    换言之,在0度磁偏角线经过罗经正峰的耶元1600前后,以及到1630年之间,正是0度磁偏角线穿过希腊-意大利这欧洲文明中心,也即传教士老家的时候。问题来了:传教士们为何置自己老家的磁偏角为0度或趋近0度的事实不顾,却去定位远到非洲南端的太狼山为“罗经正峰”,并且公然写上“盖罗经周于天下,独有太狼山针锋直指南北,其余皆偏矣”呢?

    答案只有一个:当时的欧洲连对欧洲本土中心的罗盘测绘都非常有限,更不要说全球测绘了。而《日晷图法》中的算法就要使用罗盘来测定子午方向。可知《日晷图法》中的仪器制作和算法内容只能来自中国本土

    @19749 ⚑举报 

    九靈
    游客

    明代中国天文历法——地球的概念

    转载,作者:李兆良

    坤舆万国全图书格链接上有不少天文的资料,世人被欧罗巴,亚美利加,墨瓦蜡泥等西方名字,或者西洋星座代替中国的星座,搞糊涂了,以为是西方的作品。但是忽略了西方没有二十四节气这是农业立国的中国很古的历法《坤舆万国全图》的文字、图表中的天文信息,是中国人做的

    坤舆万国全图》有一个表,用的是华里,西方没有华里。表上的“径”是路途、长度的意思,不要混淆”直径,“直径”是没有度、分、秒的。每度250华里,360度是90000华里,合今天45000公里,与今日测量的40000公里只差10%左右。从表得知:第一,中国人知道地球是圆的第二,中国能测出地球圆周;第三,中国知道地球不是正球形,东西宽,南北窄,绝对不是“天圆地方”的概念当时欧洲人连度量衡都没有统一。(见后面西方设定公制的历史)

    《坤舆万国全图》的二十四节气,西方是没有的。中国的十二生肖被改为西洋星座,混淆视听。改字样很容易,要改历史传统就很困难。“南极入地”,“北极入地”,是中国特有的地理术语,代表纬度。利玛窦的《中国扎记的欧洲文字版(拉丁文,意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全部照中国的原文翻译“北极出地”但是300年后英文译本(Louis  Gallagher,1953年)翻译为纬度,中文版误为经度,不止差之毫厘,东西南北不分了

    字样的篡改是表面,数据是真正的内涵。所有坤舆万国全图的信息都需要用新思维去分析,分清文(表面)与质(内涵)的区别,不要人云亦云。

    更正世界史是一项非常严肃、艰巨的工作,不能有丝毫被抓住的破绽,不要捕风捉影,不要被打成附会,否则全盘失落。宁可慢,宁可局部,要用数据参考,要细、要深,无可挑剔。等所有局部拼合成型,自然水到渠成。西方抄袭、篡改的地方很多,不能忽略西方也有自发改良的文化,也有一定优越性。一下全部打掉,恐怕不切实际,会减低自己的可信度。

    西方公制历史年表 (摘录自美国公制网络:http://www.us-metric.org):

    1585 In his book “The Tenth” Simon Stevin suggests that a decimal system should be used for weights and measures, coinage, and divisions of the degree of arc.  十进制是利玛窦到了中国(1582)以后才在欧洲出现的

    1791 French surveyors Delambre and Méchain commence their seven-year project to measure the exact distance from Dunkirk to Barcelona. This distance was used as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metre.

    1795 France officially adopted the metric system.

    1812 Napoleon temporarily suspended the compulsory provisions of the 1795 metric system adoption.

    1840 The metric system reinstated as the compulsory system in France.

    1875 The Convention of the Metre signed on 20 May 1875 in Paris by 17 nation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The Meter Convention, often called the Treaty of the Me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vided for improved metric weights and measur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eneral Conferenc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 (CGPM) devoted to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on matters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To recognize this anniversary, 20 May is now World Metrology Day, as found on the Metric events and anniversaries

    作者按: 中国从春秋以来就是十进制。10天干就是十进制的原型,是天数。12地支是中国对地的理解,是地数。时间分十二时辰,为什么叫小时?就是一个时辰太长,分半称为小时。所以有24小时。每小时用少(15分)、半(30分)、太 (45分)分为四份,每份有强、弱,共分12份。少(唸第四声)是15分,少弱(不到少的意思)是10分,少强(比少多的意思)是20分,如此类推,一小时十二个数字就是这样来的。

    12地支来自12个月,是月亮盈亏的循环,一年365天,不是360日,所以远古有几天不算,用“过年”来填补。但是差异越来越大,所以有历法,有闰年,闰月。中国的农历还是很有用的,24节气不能废掉。登封的天文观象台,进去的走道,两旁是24节气。

    中国的天干地支是现代数学的始祖。没有天干,没有十进制;没有地支,没有小时,历法,我们对这世界是一团混沌。

    中国哲学讲天人感应,天道是自然,不是什么神仙鬼怪。神仙鬼怪是在给入门的人讲不清楚时编出来,好记忆的故事。人要服从天道,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则办事,自然规则就是科学,以前小学不叫“科学”课,叫“自然”课。我们今天一直在使用古代中国人的智慧,而懵然不知,处处求神仙,求外方圣贤,要找“赛先生”(Science),不知道圣贤就在中华文化里,就在自己祖先辛苦累积的科学观察与总结里。西方读不懂中文,有误会,中国人不应该读不懂自己的东西。大师就是古人,不用从新造车

    关于地球圆周的测量:(摘自维基)

    The first published reference to the Earth's size appeared around 350 BC, when Aristotle reported in his book On the Heavens[16] that mathematicians had guessed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Earth to be 400,000 stadia. Scholars have interpreted Aristotle's figure to be anywhere from highly accurate[17] to almost double the true value.[18] The first known scientific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Earth was performed by Eratosthenes in about 240 BC. Estimates of the accuracy of Eratosthenes’s measurement range from 0.5% to 17%.[19] For both Aristotle and Eratosthenes, uncertainty in the accuracy of their estimates is due to modern uncertainty over which stadion length they meant.

    作者按

    如果西方公元前350年的Aristotle, 公元前240年的Eratosthenes等人知道地球的大小,公元2世纪的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就不会只有180经度,哥伦布也不会因此贸然西进,以为不到一个月就到中国。亚里士多德与托勒密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是西方学说不能“自圆”(相关语,a pun)的一例。

    Stadia 一词最早出现是1865年(Merriam Webster字典)。但是有一说是希腊长度单位 185 to 192 metres (607-630 ft). 这些词条应该有人去质疑。

    维基有一定的用处,但是里面也有很多西方辩护士,随时删掉与“西方中心论”不符的条目。慎用。

    以上是在我的《郑和环球-科学治史》微信群发布的,在这里增补了一些微信没有谈到的,特予备份。

    @19752 ⚑举报 

    gsyrzjy
    游客

    @九靈 #19749

    西方的文献学、书目艺文志、版本学,这个基础的工作不知做了没?涉及那么多外语,普通人不可能做

    至于指导理论反而好解决,把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顾颉刚的三重层累造成法、傅斯年的四重罗列材料法,照搬到西方古史的考证上去即可

    再参照康有为的宣布除公羊春秋外皆伪书,胡适的宣布除论语外皆伪书,首先宣布西方除《天体运行论》外皆伪书,其它的再慢慢考证,有几页是真的就说几页是真的

     

    @19753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心经》句读正读
    转载何新老家伙

    2021-02-27 05:21:16
    《心经》句读正读

     

    【按:目前流行之版本,句读皆错误。当正之如次。】

     

    《心经》句读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

    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

    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

    故,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

    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祝),是大明咒(祝),是无上咒(祝),是无等等咒(祝)。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祝),

    即说咒(祝)曰︰

    揭諦揭諦,波罗揭諦,

    波罗僧揭諦,菩提娑婆呵。

    @19754 ⚑举报 

    魔云精灵
    游客

    @魔云精灵 #19753

    无苦、集、灭道

    @19756 ⚑举报 

    九靈
    游客

    @gsyrzjy #19752

    哈哈,你这是要用姑苏慕容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武功吗?No,No,No,可惜《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也是一本伪书!

    网友“长安今何在”(也叫“舞天玄姬”)在她的一篇文章《南京教案中的传教士高一志》中提出了质疑,角度非常好:

    的确不可能有哥白尼、伽利略的发现,因为西方传教士还没有学明白,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地心说、日心说了,直到传教士罗雅谷才出现了地心说、日心说!

    但是,其理解依然相当落后,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后来知道了“岁差”后,伪造了“古希腊”发现的岁差,却与最早的“地心说”产生了矛盾!

    汤若望大约于1640年写出《新法历引》《历法西传》中也提到了“岁差”,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原文也有“岁差”!

    如果真的明白“岁差”的话,就不应该再伪造宣称“古希腊”比中国晋朝虞喜发现“岁差”的时间更早,因为这与“地心说”产生矛盾,这只能说明当时传教士只是翻译中国历法知识,西方伪造历史时也并不理解什么叫“岁差”!

    因为它们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知识的吸收理解消化,由此一步步发表出的各种“成就”,源于它们当时自身的翻译理解水平导致的,它们翻译到哪里,就发表到哪里,这样就产生了前后矛盾,因为这本身就不是它们自己的知识

    而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很多知识都是互为表里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西方就会出现这种漏洞、错误!

    百度百科对岁差如是定义:

    岁差,一种天文学现象。它是指地球自转轴长期进动,引起春分点沿黄道西移,致使回归年短于恒星年的现象。岁差是地球公转和地轴运动相结合的结果,这种结合决定了二分二至地球位置不是定点,而是在公转轨道上不断西移的动点,从而导致地球公转一周不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变化一周。正是由于春分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回归年)较之恒星年存在约20 分钟的差别,岁差也因此得名。

    公元前150年前后,古希腊天文学家、西方古代天文学创始人喜帕恰斯就是通过比较他观测到的星表和前人的星表中,发现了岁差。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虞喜也在公元330年,独立发现了岁差并加以精确的测定。

    然而“地心说”的第一关键点就是:“地球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另外,该书中引用了诸多其它伪史资料,诸如:阿基米德,雅典,托勒密,亚历山大城(即亚历山大港),还有来自中国的二分二至概念。其实,观看此书内容,漏洞百出,疑点远远不止这些,这里仅仅具几个栗子。

    @19757 ⚑举报 

    九靈
    游客

    @魔云精灵 #19753

    我觉得这个“”这么断是不是没有必要?!比如

    “无罣碍,故,

    无有恐怖,……”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么断也没问题啊?

    @19760 ⚑举报 

    洪荒时代
    游客

    @九靈 #18580

    此图的彩蛋是不是天主耶稣四字,可见在1640年的时候,对耶稣会士而言,耶稣和天主还是一个人,可是根据今天新教(也就是我们国内的基督教)耶稣是基督耶稣,天主玛利亚是耶稣的生母。真是够混乱的,此处可以证明在1640年基督教还没有诞生,和天主教还是一码事。他们的圣经还没有成型,还在根据中国的知识胡编乱造之中

    @19770 ⚑举报 

    九靈
    游客

    @洪荒时代 #19760

    👏👏👏 对啊,见#18605楼谜底。

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551-600 (共 1,050 个帖子)
正在查看 50 个帖子:551-600 (共 1,050 个帖子)
  • 话题“中国古代数学书多美啊!”已关闭,不接受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