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0 ⚑举报 

云山
游客

为使大家对元版书有所了解,特摘录钱超尘先生《伤寒论注解》元刊本及成无己考中关于介绍元刊本的有关内容,以下内容不光是摘录性质,并且为了突出重点,有部分删节。

元代刊行书籍, 其刻版具有以下特点:

版心黑口, 尤多粗大黑口。双鱼尾。元代虽然也有一些书为白口,但就大多数而言, 元代所刻之书以黑口常见, 且多为粗大黑口。《伤寒论注解》即为粗大黑口。

元刻本版心上端一般刻有字数, 鱼尾下刻有卷数、页数, 所用字体多为草书。细审《伤寒论注解》书口上端刻有大字多少个、小字多少个, 下面鱼尾号下刻有本卷页数, 皆为草书。

元刻本目录和文内篇名上端通常刻有鱼尾, 以花形鱼尾常见。《伤寒论十卷排门目录》及《伤寒药方目录》卷一至卷六每卷卷名之上均有花形鱼尾号, 此元刊鲜明标志。

元初所刻书籍, 版式与宋本相近:行距宽裕, 字距疏朗, 疏密适当, 刻工精湛。元中期及后期, 行格渐密, 字距较紧。每页边框, 由左右双边渐趋左右上下四周皆为双边。《伤寒明理论》卷一卷二之边框, 左右皆为双边, 上下皆为单边。元中期以后之刻版, 除左右仍保留双边外, 上下亦增为双边, 则四周皆为双边矣。《伤寒论注解》四周皆双边, 具有元中期刻本特点。《伤寒论注解》每页十二行, 大字每行二十四字, 注释双行, 每行亦二十四字, 字距行距较宋版及元初版为局促拘紧, 不甚醒目。

元刻板多简体字、俗体字, 偶有讹字。南宋刻本简体字、俗体字偶见之, 元初逐渐流行,元中期及后期, 简体字、俗体字几近泛滥, 俯拾皆是。其中官刻本、家刻本很少使用简体字、俗体字, 刻写较为严肃认真;坊肆刻书多用简体字、俗体字。以书籍类别观之, 经部、史部、集部之书,使用简体字、俗体字较少, 子部如小说、方书等则简体字、俗体字甚为多见。

元刻本无讳字。元代皇帝之汉文名字皆蒙语译音, 故其汉字译音不加避讳。陈垣《史讳举例》卷八《元讳例》云:“避讳之繁, 至宋金而极, 至元则反之。《二十二史札记》二十九有《元帝后皆不讳名》一条。” 又云:“元帝名皆译音, 又不如辽金诸帝之兼有汉名, 故元世文书避讳之例甚少也。”陈垣《史讳举例·序》云: “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 其俗起于周, 成于秦, 盛于唐宋, 其历史垂二千年。其流弊足以淆乱古文书, 然反而利用之, 则可以解释古文书之疑滞, 辨别古文书之真伪及时代, 识者便焉。盖讳字各朝不同, 不啻为时代之标志, 前乎此或后乎此, 均不能有是, 是与欧洲古代之纹章相类, 偶有同者, 亦可以法识之。” 研究元代之版本, 无避讳字可资考证。以上为元刻版主要特点。以《伤寒论注解》十卷与元代版本特点一一对照, 若合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