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19 ⚑举报 

未曾
管理员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传世《国语》,自宋代以来,俱为三国孙吴韦昭注本。北宋时人宋庠讲述说:“今此书唯韦氏所解传于世,诸家章句,遂无存者。然观韦氏所叙,以郑众、贾逵、虞翻、唐固为主而增损之,故其注备而有体,可谓一家之名学。”其传世版本有两大系统:一为宋庠校本,附宋氏自撰《国语补音》三卷于全书之末,因宋庠字公序,后世习称“公序本”或“宋公序本”;一属北宋仁宗天圣七年刻本,其在清代所流传者,卷末刊记“天圣七年七月二十日开印。江阴军乡贡进士葛惟肖再刊正。镇东军权节度掌书记魏庭坚再详。明道二年四月初五日得真本,凡刊正增减(案下有阙文)”云云,应是明道二年四月据天圣七年七月刻本重新改刊印行,故或赘称“天圣明道本”,或径称“明道本”“天圣本”。由于宋庠刊本没有题署具体的刊刻时间,两本孰先孰后,殊难裁断,惟斟酌宋庠本《叙录》的语气,应以天圣七年本刊行在先,公序本实乃校印于明道二年重刻本之后。(介绍参考:辛德勇教授 | 公序本《国语》“我先世后稷”文证是)

国语.二十一卷.三国吴.韦昭注.明嘉靖四年许宗鲁宜静书堂刊本
下载链接: s.shuge.org/gyyjst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馆藏(图源

吳韋昭注,附古文音釋一卷,明王鎣撰,明嘉靖四年(1525))許宗魯宜靜書堂刻本,八冊。

框高17.8厘米,廣12.4厘米。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字數同,左右雙邊,白口。版心下鐫有“宜靜書堂”。卷端題“韋昭解”。首□□□朔咸寧許宗魯序。次韋昭序。次《國語補音序》,末有識語云“按宋氏《補音》三卷,音釋最詳,意義頗繁。附出則篇章不屬,別籍則考閲亦艱,均匪良圖,姑爾省刻,獨存其序,志有此書云。樊川許宗魯志”。次“國語注解諸家名氏”,列鄭衆、賈逵、王肅、虞翻、唐固、韋昭、孔昇、宋庠,皆錄其爵秩撰述。次《諸國世系説》,凡周、魯、齊、晉、鄭、楚、吳、越。次目錄。次《國語古文音釋》,末識語“子許子刻《國語》成,授鎣復校。三豕既去,六書惟故,學士采焉。然童子授讀,尚迷心目。鎣因校隨筆,以備遺忘,校終得字凡五百有奇,命曰《國語古文音釋》,附於首卷,以便初學。凡直註者,本文也;凡稱‘同’者,通用也;凡稱‘音’者,音同義異也;凡稱‘異’者,文各見而義亦異也。閩中王鎣謹識”。 此本全書用《説文》字爲楷書,前列《古文音釋》,即釋古體字。按嘉靖十年傅鳳翶刻《呂氏家塾讀詩記》,字亦多用分隸體,蓋一時風氣如此。宗魯(1490-1539),字東侯,號伯誠,咸寧人。正德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監察御史。嘉靖初按宣大,又視湖南學政,後以僉都御史撫保定,以副都御史撫遼東,以遼東巡撫致仕。構草堂,聚圖書其中,能詩,所著有《少華》、《陵下》、《遼海》、《歸田》諸集,朱彝尊《明詩綜》選其詩二十二首。

鈐有“如皐祝壽慈藏書印”朱文長方、“漢鹿齋金石書畫印”白文長方、“稺農祝氏圖書”白文長方、“如皐祝壽慈印”朱文長方、“稺農”朱文方、“如皐世家”白文方、“馬士龍印”白文方、“馬璠”朱文方、“孚勝”朱文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