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7 ⚑举报 

九靈
游客

#20362楼,

注:阳城地中的纬度输入错了,应是北纬34°23′,特此更正。

——————

在元朝的《四海测验》记录中,共记录了27处的北极星出地角度、从南到北共7处的夏至日影长度及朝向,还有夏至时的昼夜时长。

再来看《坤舆万国全图》这张世界地图的左右两侧,记录了天下立表测影的一年四季日影方向,及各个纬度对应的昼夜时长。在北极圈以北及南极圈以南,还有长昼长夜的时长。

各个纬度的昼夜时长记录数据如下:

这些记录数据,与《四海测验》一脉相承,工作量更大更细致。更特别的是北极圈内及南极圈内的五组长昼长夜的时长。说明明朝人知道北极圈内极昼极夜的存在,而且计算长昼长夜的时长可以精确到刻(0.01日)。见我求书帖《《南极地理》和《南极时令》各一卷,明周藩敬德斋刻本》(我按:此处可以验证明朝人早就对南极地理气候了如指掌。)

跪舔欧洲利玛窦一族看到昼夜时长记录数据重要了,肯定就想伸手抢夺,可是仍然是抢不走的,原因如下:

一、 天下立表测影是中华自古传下来的天文测量技术,欧洲却无此传承。

二、 在世界地图上标注昼夜时长,是《坤舆万国全图》独有的记录,欧洲各个地图没有这个昼夜时长记录。

三、《坤舆万国全图》的昼夜时长,是按100刻来计时,不是按照96刻来计时,这是元明两朝的天文计时特色。这个计时方式不会是欧洲人利玛窦带过来的,各个纬度的昼夜时长记录更不会是利玛窦带过来的。

四、 《坤舆万国全图》的长昼长夜,从北纬七十度、七十五度、八十度、八十五度,直到北纬九十度,给出了五组时长数据。而西方人到达北极点,是1906年美国极地探险家皮尔里完成的。这说明《坤舆万国全图》的昼夜时长数据不是欧洲人给的,而是明朝人根据日躔纬度计算得出。

天地仪图中的北极线、南极线两条纬度线的位置,是靠天下立表测影“每昼间日影长到”获得的天文观测意义。通过日躔纬度冬至最南和夏至最北的日照半球,可以计算其纬度值。

中华周详的日影观测天文记录,有助于详细计算大地上的位置信息。

注:

❶,四海测验,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等发起并组织的大规模全国天文测量。从1279年开始,在当时的元朝疆域之内27个地点进行。与现代值相比,平均误差在0.2°至0.35°之间,有两处则与现代值完全相等。这次四海测验,为编制《授时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