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6 ⚑举报 

游客
游客

郭忠恕长于界画,为世人推重。他精通建筑设计,相传曾经指出过《木经》的作者,五代建筑名匠喻皓的错误。北宋刘醇道这样评价他: “为屋木楼观,一时之绝也。上下折算,一斜百随,咸取砖木诸匠本法,掠不相背,其气势高爽,户牖深秘,尽合唐格,尤有所观。”(《五代名画补遗》)

郭氏作品,见于画史甚众,其中界画就占了一大半。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有这样的记载: “画屋木者,折算无亏,笔画匀壮,深远透空,一去百斜,如隋唐五代已前,国初郭忠恕,王士元之流,画楼阁多见四角,其斗拱逐铺作为之,向背分明,不失绳墨。今之画者,多用直尺,一就界画。分成斗拱,笔迹繁杂,无壮丽闲雅之意。”

有趣的是,作为一介画家的郭忠恕,在死后竟获得了远胜于同时代画家的盛名。如《宣和画谱》记载: “郭忠恕字国宝,不知何许人......忠恕隐于画者,其谪官江都,逾旬失其所往。后阅数岁,陈抟会于华山而不复闻,盖亦仙去矣。”

其实,从北宋开始,郭忠恕狂狷不羁的人品和风神俊逸画品就成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话题。北宋晁补之曾成其为“异人”,苏轼所做的《郭恕先画赞》更将郭忠恕在流放途中悲惨死去的经过说成“尸解”,“蜕形仙去”。关于其画品,宋人认为“萧散简远无尘埃气”, 明代董其昌说:“郭恕先楼阁山水可谓巧极天工,错非李嵩辈所能梦见也。”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更在论及南北两宗时说“至郑虔,卢鸿,张志和,郭忠恕,大小米,马和之,高克恭,倪瓒辈,又如方外不食烟火人,另具一骨相者。”

其实,后世文人真正感兴趣的是“其人世以为狂士,而实世外人也,尚能小艺委曲精微如此”,将界画视为“小艺”,以至于将郭忠恕这样兼工森严法度与空蒙飘渺的大家叹为“神人”。正是传统画评的狭隘观念造就了郭忠恕的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