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8 ⚑举报 

九靈
游客

再见图6: 

图6 《奇器图说》与《奇异精巧的机器》对比图3

图6两边均是风车提水装置。图6左边标注1处显然又是中国式制图的说明性图形,以说明“长筒直贯井底......筒中有索贯诸皮球”的构造,并非在这个地方孤零零地真实存在这么一个部件。而图6右边标注2处,则是真有这么一个部件孤零零地搁在地上,其重要标志是此部件具有在地上的影子,所以为真实部件而非说明性部件。图6右边图形有很多背景,此孤零零的部件亦是背景之一倘若是《奇器图说》抄袭《奇异精巧的机器》,那也不能解释《奇器图说》为什么单单挑背景2而抄袭出来。因此也是《奇异精巧的机器》抄袭《奇器图说》而非《奇器图说》抄袭《奇异精巧的机器》

再见图7: 

图7 《奇器图说》与《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对比图4

图7是通过最上面的人的摇杆转动,带动下面的箩筐传送带朝上运动,箩筐里面装有砂石。这如同今天的自动扶梯。网友“长安今何在”认为图7右边抄袭图7左边的根据是,图7右边的轮组4和7是安装在墙上,但却孤零零地与传动系统没有关系。而图7左边同样的轮组1和8事实上是一个说明性的图形,用来说明传送带顶部和底部的轮组结构,并非真正的轮组。所以《奇异精巧的机器》的作者并没有理解轮组4和7的作用,结论是《奇异精巧的机器》抄袭了《奇器图说》。“长安今何在”的此推测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确定。因为图7右边的轮组4和7虽然非常规整,但却没有在墙上留下影子,而同一图中其它实物均有影子,所以《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的作者极可能也是把这两个轮组绘制成说明性图像而非实物

本文认为,图7右边的图形真正存在的问题是三个。

1、轮组4中,底部的大轮边缘是光滑的圆周而无齿。但图7左边同样的轮组1中,底部的大轮边缘有弧性的齿。而无齿的大轮是无法进行咬合的。

2、图7右边的轮6与轮组4的大轮一样,操作者正摇着摇杆,摇杆带动轮6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传动。问题在于:轮6和摇杆的组合是不必要的,因为直接在轮6上固定一个摇杆来转动即可。而图7左边的轮2与轮组1的大轮是不同的,轮2只是惯性轮。同时,图7左边图形中,摇杆的方向朝着左边有一定角度,从而为本图右边的铲土者留下开阔的操作空间。正是这朝左边转的角度,使得轮组1成为必要,因为轮组1就是以一定的夹角来转向的。显然,图7右边的图形中,转动传送带的操作者所转动的摇杆,已经侵犯了铲土人的操作空间,形成了相互的工作干扰。

3、轮组1的大轮被隐藏在立柱里面。因此才有绘制轮组1的说明性图形的必要。而图7右边的轮6和摇杆均暴露在外,并无绘制轮组4的说明性图形的必要。

正是以上三个问题,决定了是《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抄袭《奇器图说》,而非《奇器图说》抄袭《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

《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中亦有《奇异精巧的机器》里面放空桶的动力缺乏问题。见图8:

图8 耶元1578年,《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

图8的轮组结构中,将装满沙土的桶从地上提上去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当操作者反向转轮试图将空桶放下来时,图8中红色标注1处的绳子就软了,单凭空桶的重量必须拉动轮2、4和比人还高的大轮3转动,才能从高空返回地面,这就有困难。如果将空桶设计得很重,那么在提升沙土时,效率就极为降低。

事实上,已经有网友指出,西文“Machine”应该就是“ma(磨)”与“china”的组合,亦即“中国磨”

从社会工程来看,只有中国古代产生了隋唐大运河、都江堰、万里长城、盐井等伟大的工程,最早拥有车弩、云梯、抛石机等器械,最早拥有水运天文钟、纺织机,中国亦是最早成建制建立火器军队的国家。实现《奇器图说》中的技术不足为奇

综上所述,《奇器图说》的核心内容毫无疑问是中国本土所著。中国本土的部分官员与传教士合作,将其篡改为传教士所著,并将其寄回西方,在西方产生了大量的抄袭作品,这才是历史的真实。而传教士所谓从西方携带七千部书来中国,实际上极有可能是将七千部中国书籍篡改为西方著作。这也是明朝覆灭的重要原因,所以崇祯临死前说:“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虽有美化自己之嫌,却亦并非毫无根据。明灭之后,传教士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全面获得对中国文化典籍的实际控制,篡改中国书籍获得了空前的便利。事实上,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传教士们去美洲、非洲和印度,为什么不带这七千册西方著作去给当地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