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39 ⚑举报 

gsyrzjy
游客

首先感谢网友 xiaolvtian 一气提供了三个不同的版本,显然是很有研究的网友才能做到这一点!

经过比对,初步确认第三个版本最真实,其次是第二个版本,再次是第一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为网友光仔于2016年09月04日发布于腾讯视频。为拓本形式,特别是行与行之间有切痕。前有任法融题及印。到第三十七章止,约一半篇幅。字的笔划多不同于后两个版本。应该不是古拓本再现,比如“非常名”的“常”,笔划走势明显不同,又是正文之中,无可推托。开始我疑是网友集字制作,但遍查各书,不见古、名的字形,且同一个字,前后字形各异,想要集字难度太大。当然也可能是碑内集字,这可以降低集字难度。还有可能是网友仿写。只是仿写,干吗制成拓本形式?又有技术制成拓本形式吗?不明。

第二个版本为楼观台文物管理所2007年出版。字迹清晰,便于阅读、帖写、夸示。清晰的原因,除了拓摹更精外,也有一些碑字本来就模糊,就用碑内其它清晰的同字替换。比如正文第一字“道”,不同于第三个版本的第一字。它是用正文第三个“道”字复制的。但是标题中的“老”字,字迹本清,不用替换,为何右边的一捺中会出现一个“s”曲呢?不太象拓摹的误差所致。大概是在替换“古”字时,把标题整体替换了,原碑中有三处“古老子”标题可资替换。这些大概只有亲目原碑才会明白吧。

第三个版本为刘兆英2003年出版。没有修版,模糊和剑痕毕现,正是学术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