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2 ⚑举报 

唐象
游客

这天底下,哪有什么速成,秘诀的事。如果说有,那就是老实。

古籍研习,第一个关卡,就是繁体字。甚至很多不认识的字。并且对于内容,更是无法切入。

古籍的研习,是一个很漫长的事情,尤其是珍稀古籍,很多都是前人未曾走过的路,甚至没有任何老师可以带,在身旁指导。这是一条孤独的路。

就我个人经验来讲,推荐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把古籍数字化。然后亲自去校对。

一来,最终可以成为一个成果。二来,在数字化过程当中,自己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去认识。去熟悉这个语法风格。

就好像两个人交流,刚开始的交流,肯定走不到心里去,但你至少得天天见这个人,天天去熟悉。日积月累,慢慢就会加深了解。

古籍也是如此。关键在多接触。这些繁体字等等,虽然是门槛没错,但慢慢积累多了,自然可以跨越这个门槛,达到与作者慢慢心领神会的一种效果。

有人讲了,现在都有 OCR 了,并且识别率那么高,甚至不需要人去识别和校对了。那我们去手打还亲自校对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有意义。机器 OCR 完和校对完,这本书现在马上扔给你,你能看懂意思吗?你能把这本书融会贯通吗?

跳过了前面这些环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你把他变成简体字,整个意味早就失掉了。

是人去读书,人才是书中精神载体的最终意义。而不是书,也不是 OCR。

但是,这个过程却是漫长的。所以也没有什么速成和捷径。

还有一点呢,就是从易到难。就像考试答卷一样,先回答最简单的送分题,再慢慢去攻克难点。有些生僻字认不出来,真不用着急。可以先放一放。有些意思无法理解,也不要紧,同样放一放。

很多时候,第一遍通读完,第二遍回头再看的时候,当时认不出的字,当时不能领会的意思,后面就能够领会了。

一本真正的经典,是足够一辈子去读的。

所以,请忘掉 OCR,忘掉人工智能这些玩意儿。这样也许对真正的古籍研习会有较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