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醉归图卷
传统民俗中,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是日举行土地祭祀,以祈丰收。此《春社醉归图》卷传为南宋朱锐绘。描绘了一个富庶、兴旺的江南农村,在春社日祭祀完毕,宴饮后村民欢乐逸趣的景象。这与晚唐王驾诗句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诗意相似。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传统民俗中,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是日举行土地祭祀,以祈丰收。此《春社醉归图》卷传为南宋朱锐绘。描绘了一个富庶、兴旺的江南农村,在春社日祭祀完毕,宴饮后村民欢乐逸趣的景象。这与晚唐王驾诗句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诗意相似。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仪礼》是记载古代礼制的著作,现存十七篇。此《仪礼要义》由宋代魏了翁撰。全书共五十卷,其内容以经典注疏之文为基础,选取重要内容进行删减和概括。据事别类而成,且于每条之前,冠以标题。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淳祐十二年魏克愚徽州刊《九经要义》本。
此《津门杂记》由清代张焘撰。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其内容以天津城为背景,记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天津城从商埠向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城市的种种变迁。此为清光绪十年游艺山庄刊本。
宝谱,即皇帝宝玺印谱。此《清代宝谱》由清末民初陶湘辑编。此辑包含:清乾隆十三年定本《乾隆宝谱》(内收清乾隆帝钦定御宝玺印二十五枚,后附匣衍记)、清内府藏古玉印(附汉玉十印)、金轮精舍藏古玉印。此为民国时期陶氏涉园刊朱墨套印本。
此《写生图》册由明代沈周绘(时年六十八岁)。全册共二十开(图十六幅),描绘了花果、虾蟹、禽鸟、猫、驴等日常所见之物。作者将日常所见物象的生趣,以独特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构图、造型、描绘手法等,都有别出心裁的创意巧思。每幅均有清乾隆帝题跋。此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历代帝王历祚考》由明代吴继安编。其内容辑录历代帝王事略并考证帝位流传关系,全书共八卷,始于三皇五帝,终于元顺帝及元末诸国之王,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并附:历代绍运国系之图、绍统年表、音释各一卷。此为明万历二十九年新安吴氏季园原刊本。
此《百美图》卷旧传为仇英绘。画卷描绘了初春时节身穿华服的仕女在苑囿中的游乐活动:荡秋千、浇花、扑蝶、斗草、歌舞、弹唱、下棋、读书等。本幅描绘仕女人物一百人,其中华丽的建筑、缤纷的美人,呈现出 “苏州片” 式的大杂烩商业作品风格。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故唐律疏议》(永徽律疏)由唐代长孙无忌等编定。其内容为唐朝刑律《永徽律》与其注疏合编。全书共三十卷,分作: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和断狱十二篇,五百条。此为清嘉庆十三年兰陵孙星衍覆元崇化余志安勤有堂刊本。
此系列《赫达·莫里逊的中国》相册由德国摄影家 Hedda Morrison(赫达·莫里逊)拍摄。相册共六套,封面题名依次为:市面风景、山东省、云冈(大同府)、热河、北京皇宫、美国中国照像片。每页含一张或多张照片不等(共 884 张),部分配有手写德文注释。此系列现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
回文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反复皆可成章。此《回文类聚》由宋代桑世昌撰,清代朱象贤续编。全书分作原编四卷(辑自汉至唐宋回文诗)、另编图一卷(包括一幅苏若兰像与八幅故事版画)、续编十卷(诸家诗图、璇玑碎锦图、各体诗词赋和题识)。此为清康熙时期刊本(麟玉堂藏板)。
此《开韶集胜》册由清代董诰绘。春天是一年的美好开始。画册内容皆以 “春” 字为题,描绘美好春光,共十二开:春社延宾、春泉漱玉、春原叱犊、春林生翠、春港红酣、春畬新绿、春帆细雨、春岫归樵、春园婴戏、春溪渔乐、春坞青帘、春湖香雪。此为清嘉庆八年绘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四书集义精要》由宋末元初刘因撰。其内容为作者删节《朱子四书集义》其繁冗内容,择其指要,标举要领而成。全书共三十六卷,分为:《大学》四卷、《论语》二十一卷、《孟子》八卷、《中庸》二卷,附录诸氏姓名一卷。此为元至顺元年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刊本。
此《越王宫殿图》卷应为清人临摹绘本(可能临摹自南宋底本)。画卷内容描绘的可能是宋代绍兴子城(越子城)贾似道宅邸及其周边的景象。其中殿阁廊亭,栉比鳞次,囿中遍置奇花异卉,松、竹、柳树,夹道列植,一片繁华缛丽。 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幽闺怨佳人拜月亭》(幽闺记)相传为元代施惠著。全书共四卷(四十折),始于:开场始末、书帏自叹。终于:天凑姻缘、洛珠双合。传奇演绎,金朝末年战乱时期,大家闺秀王瑞兰和秀才蒋世隆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此为明末凌氏朱墨套印本,书前有版画二十幅。
此《司马氏书仪》由北宋司马光撰。全书共十卷,内容分为七门,依次为:表奏、公文、私书、家书、冠仪、昏仪、丧仪。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通名书仪。作者根据《仪礼》结合宋代的风俗,采用 “书仪” 体式,编成此书。此为清雍正二年汪亮采仿宋刊本。
此《新刊续添是斋百一选方》由宋代王璆著。全书共二十卷,分为三十一门,始于:丹药、心气、心风。终于:驱蚊、浇烛、京汤方。其内容介绍各科病证的治疗方剂,共选成方、单方一千余首,书名百一表达其选方精良。此为日本宽政十一年渥缨堂覆元建安刘氏刊本。
《尚书》(原称《书》)为先秦时代政事文献的汇编。此《尚书》旧题汉代孔安国传。全书共十三卷,按朝代分为: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二篇,每卷后附考证。此为清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影刊元相台岳氏荆谿家塾本五经之一(初印本)。
此《龢丰协象图》册由清代黄钺绘制。此册多描绘农家送腊迎春的各式年俗,笔简意赅,略见漫画趣味。末幅以五色祥云象征祥瑞,祈愿天下太平,物阜民丰,永享安乐。每开均得嘉庆皇帝题诗,应为黄钺于嘉庆十六年新春应景之作。此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瑶圃先春图》册由清代董诰绘。梅开百花之先,传递春天到来的信息。画册以梅花为主题,共十二开:红梅花、月映梅花、绿萼梅天竹、黄梅绿竹、梅花月季、临水梅花、梅花腊梅山茶、红绿梅花芝草、红梅栀子花、古梅、梅花竹叶、红梅水仙。此为清嘉庆九年绘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周易》由三国时期魏国王弼注。全书共十卷,内容包括:王弼注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及《传》的《文言》、《彖辞》、《象辞》等。东晋韩康伯续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每卷后附考证。此为清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影刊元相台岳氏荆谿家塾本五经之一(初印本)。
此《大理国梵像》卷由南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绘。全卷分为一百三十四开,画人物六百多人。画卷题材以描绘佛教故事为主,依次描绘:利贞皇帝段智兴礼佛图;诸佛、菩萨、佛母、天王和护法等数百位佛教人物;梵文多心(心经)和护国宝幢;十六国王图。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纪古滇说原集》由宋末元初云南人张道宗撰。全书内容涉及从远古直到元朝初年云南地区的史事、民谣风俗及神话故事等。其中有关南诏的内容较为详实,而有关大理的比较粗略,所载部分与正史稍有出入。此为明嘉靖二十八年沐朝弼刊本。
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拓本卷由唐代柳公权书。此拓本书于唐长庆四年(时柳公权四十七岁)。由強演,邵建和刻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后原石毁于宋代。此卷为唐拓孤本(一字未损)在清末敦煌石窟被发现后,被伯希和带走,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此《天书记》由明代汪廷讷编。全书分上下卷,四十六出,始于:门庭总话、孙膑祝寿。终于:万弩成功、门庭嘉庆。剧本演绎战国时鬼谷子门生孙膑与庞涓斗智的故事。因孙膑得白猿秘传六甲天书,故名。此为明万历时期环翠堂乐府初行本(内含连式版画十八幅),高罗佩旧藏。
此《升平万国图》卷由清代周鲲绘。此卷描绘清乾隆年间常熟湖山胜迹、街市和社会风情,南门坛上、陈家市、书院弄、虞山十八景中的昆承双塔等地标,画太平盛世,村郭连绵,各行各业欢乐的生活情形。此图为清乾隆十年所进,歌颂皇帝免天下赋税。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清异录》由北宋陶谷撰。全书共分两卷,其内容书采隋唐、五代及宋初史料典故、小说轶事,包含:天文、地理、君道、人事、释族、仙宗、草木、花果、蔬药、禽兽、居室、衣服、粧饰、陈设、武器、馔羞、鬼神妖等三十七门。门下又列事目,六百余条。此为明隆庆六年叶氏菉竹堂刊本。
此《Ground and Aerial Views of China》系列由民国时期一名德国飞行员 J. P. Koster 拍摄。此套含照片 533 幅,大部分是从北京到包头、宁夏、兰州、西宁、西安、郑州到上海和汉口、长沙、广州以及西安到昆明成都的航线上拍摄。这些照片大致拍摄于 1940 年。
此《食物辑要》是明代穆世锡所辑的一部食疗著作。全书共八卷,分为:水、谷、菜、兽、禽、果、鱼、味八类,收载食物条目四百多条,每条下论其性味、良毒、功效、主治及宜忌等。书末附:饮食须知、同食相忌、孕妇忌食、服药忌食、月令摄养。此为明万历四十二年娄东穆氏原刊本。
此《离骚图》由明末萧云从原画,清代门应兆奉召摹绘并补图。全套共分上中下册,画册内容系统描绘屈原《楚辞》相关篇章内容:楚辞、九歌、天问、九章、远游、九辩、大招等,共计一百五十五图(摹写萧氏原六十四图,补绘九十一图)。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四十七年绘本。
《花间集》为五代后蜀赵崇祚纂辑。其内容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毛熙震、李珣等晚唐至五代的十八家(花间词派)词五百首。词集使用了七十多种牌调,其中浣溪沙、菩萨蛮、临江仙与酒泉子使用最多。此内含明末闵氏朱墨套印(四卷)本、汲古阁刊(十卷)本两种。
此《岁朝衍万图》册由清代戴衢亨绘,嘉庆帝题诗。其内容为岁朝时景十四开,标题各以数序为首:一枝春早、二麦培霙、三阳肇泰、四野农祥、五凤晴云、六街喜爆、七种蔬香、八风启淑、九曲恬波、十洲韶庆、百卉含滋、千条绿意、万家烟雨、亿兆同熙。以兆岁朝蕃衍孳息之意。此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乐史编著的一部地理总志。全书共二百卷,前一百七十一卷依宋初所置 “十三道”,分别记述其历代的建置沿革、户口风俗、人物关塞、名胜古迹等。后二十九卷为 “四夷”,记述周边各族。此内含南宋时期蜀刊本(残缺大半)、清乾隆五十八年乐氏祠堂刊本(缺七卷)两种。
此《于景素先生愿学斋亿语》由明代于孔兼(号泰景)撰。全书共四卷(附续亿语一卷)收录作者诗文作品,包含:论易诸篇、书信题辞、诗集等。此为明万历三十六年刊本。
此《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由东晋王羲之书(给友人的信札)。此卷包含《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短札内容为回信告知自己的近况、问候友人身体状况并附书赠送友人橘子三百枚。此本约为唐人双勾填墨(押署一并摹)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李别意图》卷描绘经史故事: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守节不屈,徙北海牧羊十九年。李陵出征匈奴,力竭被俘,武帝诛其家后被执而降,遂不得归汉。李陵闻苏武将返,特来相饯。苏李二人执手相握,泫然对泣,不胜哀戚。此内含五代南唐周文矩、南宋陈居中绘卷两种,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鸡峰普济方》作者可能是宋人孙兆(或张锐)。全书共三十卷(现存本缺四卷),其内容综合择录宋以前医疗经验而成,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按病证分类选录历代医方,共载方两千多首,每方均详述所治病证、药物组成、修制及用法。此为清道光八年汪士钟艺芸书舍覆南宋刊本。
此《雪窗谭异》(雪窗谈异)由明代杨仪编。全套共六册,其内容汇编唐宋志怪传奇小说为主,也间杂元明之作。凡四十种,始于:雪窗谭异、紫花梨记。终于:乐郊私语、委巷丛谈。书前附版画八幅。此为明末(何衙藏板)刊本。
此《江行初雪图》卷由五代南唐时赵幹绘。画卷描绘南方江边行旅所见渔人生活,时瑞雪初降,萧瑟之中仍可见庶民活动的和乐勤奋。全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粉为雪。卷首有(传为)南唐后主李煜的题字:江行初雪南唐學生趙幹狀。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是瑞典学者喜仁龙 (Osvald Siren) 在 1920、1921 年访问中国,考察过北京当时尚存的城墙和城门后的著作。全书共分八章,内收录照片 109 幅,测绘图纸 50 幅。此英文本为 1924 年伦敦 John Lane 出版社发行(限量 800 部)。
此《安得长者言》由明代陈继儒撰。这是一部清言小品,也可看作一部格言体裁的家训著作。全书共一卷,其内容主要包含修身和处世两个方面。劝诫人们要行善积德、惜福报恩、修德向贤、戒奢崇俭、中庸处世、宽容待人和慎独去欲等。此为明崇祯九年刊(眉公十种藏书)本之一。
此《洗冤录详义》为清代许梿编撰。全书共四卷,其内容参考《洗冤集录》及《无冤录》、《平冤录》等各家专著,结合当时的案例和办案经验编成。该书是宋慈《洗冤集录》之后又一部中国的法医学代表作。此内含清光绪时期葛氏啸园(附摭遗)、湖北官书处刊本(附摭遗、摭遗补)两种。
此《自叙帖》卷是唐朝书法家怀素的草书作品。怀素以草书闻名于乡里,后北上长安,当代名流纷纷赠诗赞美,唐代宗大历十二年(时五十三岁),其摘录诸家赠诗及颜真卿序,书成本卷(全文自叙其平生事)。全卷笔法瘦硬圆劲,使笔飞动圆转,如锥画沙。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渔村小雪图》卷由北宋王诜绘。本幅图绘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渔夫张网或垂钓于寒塘间,远处峰峦岩岫,瀑布飞溅,巨松遒劲,隐士策杖而行。王诜师法李成、郭熙作山石林木,峰顶枝桠处缀以白粉,再略勾金线,兼得水墨与青绿山水法度之妙。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脉经》由西晋医学家王叔和编撰。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其内容阐述脉象二十四种并论述脏腑、经络 、病证、治则、预后等。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此为明代翻刻宋嘉定时期何大任本。
《墨法集要》是明洪武时沈继孙编撰的关于油烟墨制造技法的专著。其内容将制墨各工序(浸油、水盆、油琖、烟椀、灯草、烧烟、筛烟、镕胶、用药、搜烟、蒸剂、杵捣、秤剂、锤炼、丸擀、样制、入灰、出灰、水池、研试、印脱)逐项解说,并配以插图。此内含清代徐扬绘本、武英殿聚珍刊本两种。
此《历代圣贤半身像》册描绘历代先圣名贤。全册共三十一开,图绘起自仓颉、咎繇,终至真德秀、许衡,自远古至南宋六十二幅圣贤设色冠服半身像,各像附人物生平题识。此画册原为清宫安奉历代帝后贤臣图像的南薰殿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元玉历祥异赋》为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御定。其内容集结了从晋到明历代各书中所载的:天、地、日、月、五星、彗星、流星、风雨虹霓等大气现象,以及与之对应的古代占星术内容。此内含明代蓝格旧钞彩绘本(十册)、明成化弘治时期翻刻内府本(七卷,五十五篇)。
此《鹊华秋色图》卷由元代赵孟頫绘。此画是元贞元年他自济南路职位南返后,为友人周密描绘其祖籍地景色之作。画卷构图简洁,在一广阔水泽坡岸秋景间,右为尖耸的华不注山,左侧是浑圆的鹊山。画境表现出恬静悠闲的田园风味。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经节要补增本草歌括》由元代胡仕可編,明代熊宗立增补。全书共八卷,分: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米谷菜等部。该书为便初学,取本草药性、图形编成歌诀。大字书七言歌括一首,叙药物功能主治,小字注以性味、产地、形态、别名等。此为明成化元年熊氏种德堂刊本。
衡山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是五岳之一,被称为 “南岳”。此《南岳总胜集》是南宋陈田夫所撰南岳衡山山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四十多类。上卷记五峰灵迹和洞天福地等,中卷叙寺观名胜和南岳珍奇,下卷述唐宋历代高僧和名人雅士以及佳作。此为清光绪三十二年长沙叶德辉校刊影宋本。
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书格致力于开放式分享、介绍公共版权领域的古籍善本数字资源
CC BY-NC 4.0:可共享及演绎,但请非商业使用